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11篇
综合类   20篇
化学工业   27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333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1.
寻找油茶籽油有关指标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应用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人工神经方法,预测不同氧化程度油茶籽油的酸价、过氧化值和碘值。油茶籽油红外光谱经SG方法平滑,一阶导数等预处理。光谱数据和氧化指标实测值作为神经网络输入和输出,建立油茶籽油有关指标的定量模型。结果表明,酸价、过氧化值和碘值模型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14 2、0.964 9和0.964 2;均方根差(RMSE)分别为0.196 9 mg KOH/g、0.392 6 mmol/kg和1.010 5 g I/100 g。对模型进行仿真应用,酸价、过氧化值和碘值模型预测结果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1 9、0.993 0和0.983 3,预测标准偏差(RMSEP)分别为0.203 0 mg KOH/g、0.241 8 mmol/kg和0.602 8 g I/100 g。表明建立的模型可靠,预测效果好,能满足油茶籽油有关指标的快速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52.
采用近红外光谱法结合不同区间偏最小二乘波长筛选法建立花生油酸价的定量分析模型。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花生油样本的酸价同时采集近红外光谱数据;采用区间偏最小二乘法(iPLS)、向后区间偏最小二乘法(BiPLS)、移动窗口偏最小二乘法(mwPLS)优选光谱特征区间;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优选出来的谱段建立酸价的定量模型。结果表明,采用mwPLS选择的谱段建立的模型预测效果最佳,RMSECV和RMSEP分别为0.247 76和0.131 5,校正相关系数和预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993 2和0.996 9。因此,近红外光谱结合移动窗口偏最小二乘法可以快速准确测定花生油的酸价。  相似文献   
53.
三级大豆油酸价的近红外光谱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进现有的油脂检测方法,以三级大豆油脂酸价检测为研究对象,利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选择4500~6000cm-1为特征波段建立油脂酸价校正模型,首先研究基于小波变换的光谱预处理方法,通过详细比较不同小波分解层数对建模的影响。结果确定db4小波的四层分解去噪效果最佳。结合滤波后重构的光谱信号建立油脂酸价BP神经网络校正模型,利用预测集样本对模型进行验证,决定系数R2和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743和0.1036。证明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快速检测油脂酸价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4.
袁美娟  薛文通 《食品科技》2012,(8):283-285,289
回锅油从外观上很难辨别好坏,甚至测定的酸价均在国标范围内,只能从内在的本质如脂肪酸的组成上验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回锅油中的脂肪酸成分,结果发现食用油在煎炸的前2h营养价值急剧下降(从85%降到17%),增加的游离脂肪酸却很少(从6mgKOH/g增加到14mgKOH/g),与前期测定的酸价的实验结果相符。说明可以用高效液相色谱来验证回锅油的品质,鉴别食用油的好坏。  相似文献   
55.
程欣  唐亚丽  王淑娟  方艳 《食品与机械》2015,31(2):178-182,226
研究超高压技术对薄膜的结构和性能产生的影响及超高压作用下薄膜与食品模拟物的相互作用。对以大豆蛋白、油脂等食品组分为内容物的尼龙/聚乙烯(PA/PE)、聚酯/聚乙烯(PET/PE)两种聚合物包装材料进行超高压处理,并贮藏一定周期,测定不同压强及保压时间下食品内容物与包装材料在不同贮藏周期内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贮藏周期一定,经过超高压处理的两种聚合物包装材料的性能要优于未经过处理的;在保压时间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压力会提升食品组分的货架期,压力越高,效果越明显;在压力一定的条件下,保压时间的变化并未对食品组分、包装材料产生规律性的影响。压力和贮藏周期的变化对食品组分和包装材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
负载型贵金属铂催化剂催化氢化大豆油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油脂氢化是利用还原性镍等金属作为催化剂,使氢加成到三酰甘油双键上的过程。但在氢化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异构化产物——反式脂肪酸(TFAs)。因此学术界一直研究如何降低氢化过程中TFAs含量的方法,尤其是对催化氢化中各类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的探究。通过制备二氧化锆(ZrO2)负载贵金属铂的催化剂,在工业条件下氢化大豆油并与雷尼镍催化剂对比其活性、反应选择性以及产生TFAs的含量。采用浸渍-还原法制备负载贵金属铂的催化剂,利用常用的表征手段如XRD、TEM、BET、ICP等对催化剂进行物理化学表征;同时在工业氢化条件下对大豆油进行催化氢化,对比各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以及TFAs的含量,且进一步对比氢化后油脂的品质指标如酸价、熔点。结果表明,ZrO2负载贵金属铂催化剂的活性极明显高于镍催化剂,且在碘值约为70时产生的反式酸含量为25.48 g/100 g大豆油,低于镍催化剂产生的反式酸(31.42g/100 g大豆油)。负载铂催化剂氢化后油脂的酸价稳定并且小于1.0 mgKOH/g;油脂的滑动熔点值显著上升,最终高达45.08℃。在工业氢化条件下,ZrO2负载的铂催化剂为典型的介孔材料,金属粒径小,金属分散性很好,具有高活性,低TFAs含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快速检测方法对食用植物油的检测精确度,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快速检测方法、国标法进行食用植物油检测的对照研究。结果:快速检测法对食用植物油的检测合格率为97.9%,与国标组无统计学差异,并且快速检测法与国标组符合率为97.9%,灵敏度为97.9%。结论:快速检测法与国标组的符合率较高,重复性较好,灵敏度较高,能够满足现场监督检测的需要,具有在现场监督和重大活动保障中推广的潜力。  相似文献   
58.
氧化变质程度指标的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永强 《肉类工业》2005,(11):38-40
对于腌腊肉制品,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始一直采用酸价作为反映肉品中脂肪氧化变质程度的指标.业界和学者一直存在异议,认为这一指标的设定,对反映腌腊肉制品中脂肪氧化酸败程度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难以科学地反映产品的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59.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8):239-243
以蚕蛹为原料,蚕蛹油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提取蚕蛹油的工艺条件进行探讨,同时测定了精炼后蚕蛹油酸价、碘值以及色泽等指标,并对精炼后蚕蛹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提取蚕蛹油最优工艺为,正己烷添加量8 m L/g、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120 min、振荡频率120 r/min,此时蚕蛹油得率24.49%,精炼蚕蛹油得率72.33%,酸价0.25,蚕蛹油颜色透明,为浅黄色,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75.40%,而不饱和脂肪酸中α-亚麻酸含量高达54.51%。  相似文献   
60.
油炸辣椒品质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和酸价(acid value,AV)是衡量油脂及其油炸食品品质的两个重要因素,由于它们的变化受到油炸过程中各种参数的影响,探讨了在油炸过程中油炸原料、油炸时间、油炸温度、水分对产品质量变化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