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98篇
  免费   509篇
  国内免费   235篇
电工技术   433篇
综合类   493篇
化学工业   1040篇
金属工艺   633篇
机械仪表   1846篇
建筑科学   690篇
矿业工程   289篇
能源动力   353篇
轻工业   211篇
水利工程   349篇
石油天然气   663篇
武器工业   64篇
无线电   250篇
一般工业技术   422篇
冶金工业   364篇
原子能技术   51篇
自动化技术   891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200篇
  2020年   228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269篇
  2014年   521篇
  2013年   428篇
  2012年   677篇
  2011年   681篇
  2010年   528篇
  2009年   512篇
  2008年   365篇
  2007年   565篇
  2006年   521篇
  2005年   462篇
  2004年   366篇
  2003年   310篇
  2002年   270篇
  2001年   211篇
  2000年   192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乙烯裂解炉辐射段炉顶密封结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烯裂解炉的炉顶密封效果关系到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针对现行的密封结构,进行了合理的技术改造和优化设计,并经实际投入使用,效果良好,也可进一步推广到类似的炉型上.  相似文献   
42.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omparative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between axisymmetrical and 3D elastic approaches on the radial lip seals is present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3D effect of the elastic aspect of the seal lip. Indeed, the consideration of 3D model in other words the circumferential variation of the lip elastic deformation indicated a difference in the deformation distribution of the lip compared to the axisymmetrical approach. Consequent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ence of the circumferential variation of the seal lip deformation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umping rate values.  相似文献   
43.
利用AES、WDS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杜美丝表面层、铁镍芯与覆铜层界面的微观结构与特性。结果表明:良好的表面层应由Cu2O和非晶态的硼砂构成;玻璃与杜美丝的润湿性决定于表面层的净化程度和构成及加热条件。  相似文献   
44.
介绍了用CO_2堆焊35CrMo钢钻井泵阀箱密封面磨损修复工作,通过试验表明,采用Φ1.2mm的H08Mn2Si焊丝,以短路过渡CO_2焊法施焊,可以获得致密、耐磨的堆焊金属层。该法已成功地用于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5.
Several published foliage mass and crown radius regression models were tested on the preparation of the input for the reflectance model of Kuusk and Nilson [Kuusk, A. and Nilson, T. (2000), A directional multispectral forest reflectance model.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72(2):244–252.] for 246 forest growth sample plots in Estonia. In each test, foliage mass and crown radius for trees in the sample plots were predicted with a particular pair of allometric regression models. The forest reflectance model was then run using the estimated foliage mass and crown radius values. Reflectance factors were simul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flectance values obtained from three atmospherically corrected Landsat 7 Enhanced Thematic Mapper (ETM+) scenes. The statistics of linear regression between the simulated and measured reflectance factor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foliage and crown radius models. The hypothesis was that the best allometric regression models should provide the best fit in reflectance. The stronges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imulated and measured reflectance factors was found in the short-wave infrared band (ETM + 5) for all the images. The highest R2 = 0.71 was observed in Picea abies dominated stands. No excellent combination of foliage mass and crown radius functions was found, but the ranking based on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s showed that some linear crown radius models are not applicable to our data. Processing of raster images, reflectance measurement for small sample plots, usage of tree-species-specific fixed parameters (specific leaf area, etc.), and the ignored influence of phenology introduced additional variation into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imulated and measured reflectance factors.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but these preliminary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ould serve as an effective way of testing the performance of foliage mass and canopy cover regressions.  相似文献   
46.
孙波  郝新艳  王曦娟 《汽轮机技术》2002,44(2):82-83,87
介绍了联合循环汽轮机原汽封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后汽封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47.
民国时期[1]书刊封面中的汉字设计风格丰富多样,兼具了传达功能与艺术美感,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时代特征。如杉浦康平先生所说,"为了前进一步,回首过去。"[2]民国时期的书刊封面的设计,在中国书籍发展史及平面设计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归纳与梳理这一时期的发展脉络,对于研究封面中的汉字设计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归纳从1912年至1949年之间的民国书籍封面。  相似文献   
48.
针对当前成品油配送运距及运行线路的管理缺陷,以及传统物理签封、电子签封的不足,给出了结合物联网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将GPS定位、射频签封、车载液位仪、车辆行驶路线、车辆行驶运距、车载摄像等功能模块有机结合起来,共同组成成品油罐车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方案改变了以往电子签封仅仅具有路途防偷盗的功能弱点,实现了全过程、全时段、多功能的车辆监控,从而全面提升了油品数质量及物流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9.
训练样本量、辅助数据和分类法是影响土地利用/覆盖分类精度的3个主要因素,通过找到这3个因素的最佳组合方式以提高分类精度,分别在25%、50%、75%、100%样本量下,加入NDVI、DEM和纹理均值特征作为辅助数据,比较了分类回归树、支持向量机、最大似然法3种分类法的效果,探讨了训练样本、辅助数据以及分类技术对土地利用/覆盖分类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总体分类精度较高,在相同样本量和没有有效辅助数据的情况下,SVM可以获得最佳的分类结果,总体分类精度在85%以上;在进行分类时,加入NDVI和纹理均值特征使分类回归树分类精度提高了2.82%,说明该方法对有效辅助数据的加入较为敏感;在获取的训练样本集有限而可获取有效的辅助数据时,应优先考虑利用分类回归树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分类。  相似文献   
50.
拉萨河流域处青藏高原中南部,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是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的区域之一,同时也是青藏高原人口和耕地较为密集区域。在建立SWAT模型对拉萨河流域水循环过程进行模拟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不同气候情景与土地利用状况,分析近30 a来拉萨河流域径流变化的成因,并研究径流对气候因子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①气候变化与土地利用对径流影响占比分别约为82.95%和17.05%,主要原因在于近30 a拉萨河流域土地利用情况变化不大,而气温、降水则呈显著增加趋势;②降水每增加10%,流域径流约增加11.8%,且径流对降水变化敏感性的空间差异性较小;③气温每增加1 ℃,流域总径流约增加2.5%,但径流随气温变化的空间差异性较大,其中,中上游地区径流减小0.7%,下游地区径流约增加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