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31篇
  免费   993篇
  国内免费   419篇
电工技术   422篇
综合类   574篇
化学工业   734篇
金属工艺   757篇
机械仪表   1094篇
建筑科学   339篇
矿业工程   188篇
能源动力   270篇
轻工业   332篇
水利工程   99篇
石油天然气   312篇
武器工业   83篇
无线电   1000篇
一般工业技术   845篇
冶金工业   295篇
原子能技术   49篇
自动化技术   65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269篇
  2020年   251篇
  2019年   239篇
  2018年   233篇
  2017年   365篇
  2016年   370篇
  2015年   365篇
  2014年   492篇
  2013年   384篇
  2012年   444篇
  2011年   447篇
  2010年   329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314篇
  2007年   426篇
  2006年   426篇
  2005年   334篇
  2004年   280篇
  2003年   293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255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双转子连续混炼挤出机与微纳层叠共挤出成型设备制备了聚丙烯/聚酰胺6/碳纳米管(PP/PA6/CNTs)复合材料和原位微纤复合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万能拉伸试验机及电阻测试仪对其微观结构、流变性能、结晶性能、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共混相比,微纳层叠共挤出法使得分散相PA6/CNTs形成了微纤,微纤的形成不仅提升了复合膜的动态流变性能,并且增加了基体PP相的结晶度,提高了PA6相的结晶温度,提升了复合膜的结晶性能;当CNTs含量为0.5 %(质量分数,下同)时,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2.17 MPa和857.82 %,体积电阻率(R)下降到104 Ω·cm,综合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02.
微小电偶腐蚀电流的准确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多地获得电偶腐蚀的信息并揭示其本质规律,提出了电偶腐蚀试验实时监测模型。通过选用不同设备对试样的电偶腐蚀微小电流的测量,结果发现:选用现成设备测量试样的电偶腐蚀微小电流时,测量电流波动非常大,噪声明显超过实际信号输入——电偶腐蚀电流。经自行开发研制的MCD01电偶腐蚀计可以准确的测量腐蚀电流,特别是微小电偶腐蚀电流。  相似文献   
103.
本文研究制备Na2O-B203-Si02-Al203多元系基玻璃料,并配制成低温陶瓷结合剂,研究发现:耐火度为685℃,流动性为110%~130%,线膨胀系数为5.35×10-6℃-1的低温陶瓷结合剂具有优异的性能.制备的陶瓷结合剂金刚石砂轮在725℃烧成后,磨具的抗弯强度和洛氏硬度达到最佳值,分别58.61 MPa和77.9.用其磨削PCD刀片时锋利性好,磨削中间不需修整,砂轮耐用度高.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陶瓷结合剂金刚石磨具的断面形貌、磨削后磨削面形貌,表明结合剂对磨粒黏结牢固,断面组织均匀.  相似文献   
104.
用电铸方法,采用低应力电镀液,研制出了金刚石-金属复合膜。该复合膜的厚度为20-45μm,可用于制作超薄切割刀具。介绍了用X射线衍射法(xRD)测量多晶体微观应力的基本原理和用X射线衍射法测量镍多晶体显微应变的程序。用单波法计算了电铸金刚石-镍复合膜的显微应变,并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该复合膜的表面形貌。结果发现:阴极电流密度严重影响复合膜的显微应变,在实验所用电流密度范围内(0.6-3.5A/dm^2),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显微应变减小。  相似文献   
105.
微细电极精密车削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对微细电极的精密车削工艺进行了研究,用人造金刚石刀具,加工出直径φ7μm的微细电极,用车削的φ11μm微细电极成功地加工出φ19μm的微细孔。研究结果表明,在微细电极的加工中,切削用量不仅对电极表面质量产生影响,而且关系到能否车削成功。  相似文献   
106.
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应用实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介绍了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的最新进展,并以一些最新的应用实例反映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7.
张根旺  党兰焕  罗冰 《钢管》2004,33(6):27-31
介绍了葡北4-11井场新钻杆发生内螺纹接头失效事故的有关情况,对失效钻杆进行了宏观分析与断口微观分析以及材质理化检验,从钻杆结构和载荷两个方面探讨了发生失效事故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8.
现代冷带轧机偏移距和微跑偏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冷带轧机的偏移距设置源于保证轧机辊系稳定性的力学约束 ,靠轧机辊系在负载状态下作用于轧辊的水平力来实现。偏移距与水平力 (稳定性 )成某种比例 ,在专业教科书及参考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并给出计算方法。然而 ,其力学约束在轧制动态过程中不稳定而失效 ,偏移距便失去设置意义却留下较大的水平力后患 ,引起一系列“随机”事故 ,困扰轧制生产。另外 ,在轧机负载时由轧机支承辊、轴承座、机架及连接挡板组成的辊系产生“轧制线微跑偏”现象 ,对其危害至今没有被人们所认识 ,因而未能对症解决相关的事故。偏移距设置和轧制线微跑偏皆属轧机在负载状态下辊系的微尺度(轧辊弹性变形和轴承座 -机架运动副间隙 )行为 ,研究实践表明是可以控制的  相似文献   
109.
微细电化学加工电源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加工电源的频率、波形等输出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微细电化学加工的效果。本文提出的微细电化学加工电源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模块,其中硬件模块包括计算机、接口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和信号检测电路;软件模模包括驱动程序和控制程序。该电源系统可产生多种波形,且能实现对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从而满足微细电化学加工工艺研究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0.
黎振华  李言祥  周荣  蒋业华 《铸造》2006,55(4):382-386
通过考察不同厚大断面球墨铸铁铁液热分析曲线凝固段及其对应6h凝固组织间的关系,运用模式识别原理和数据库技术,提出了浇注前预测其石墨畸变倾向的方法。结果表明,热分析曲线凝固段综合偏差判据W值与6h凝固组织的石墨形态差异间存在明显收敛关系,当W趋于0时,6h凝固组织石墨形态的差别向0趋于收敛;当W足够小时,两条热分析曲线的差别也足够小,其对应的两种球墨铸铁铁液6h凝固组织中石墨形态的差别也足够小;待评估厚大断面球墨铸铁铁液的石墨畸变倾向可用与其热分析曲线形状最相近的另一铁液的6h凝固组织的石墨形态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