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75篇
  免费   2468篇
  国内免费   1641篇
电工技术   685篇
技术理论   7篇
综合类   1614篇
化学工业   1459篇
金属工艺   1086篇
机械仪表   493篇
建筑科学   996篇
矿业工程   438篇
能源动力   2122篇
轻工业   243篇
水利工程   692篇
石油天然气   1401篇
武器工业   148篇
无线电   194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81篇
冶金工业   452篇
原子能技术   78篇
自动化技术   3643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779篇
  2022年   1018篇
  2021年   1081篇
  2020年   1112篇
  2019年   1014篇
  2018年   829篇
  2017年   858篇
  2016年   756篇
  2015年   773篇
  2014年   964篇
  2013年   995篇
  2012年   1082篇
  2011年   1216篇
  2010年   888篇
  2009年   805篇
  2008年   728篇
  2007年   752篇
  2006年   615篇
  2005年   552篇
  2004年   438篇
  2003年   361篇
  2002年   322篇
  2001年   245篇
  2000年   235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5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Water electrolysis is an efficient approach for high-purity hydrogen production. However, the anodic sluggish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OER) always needs high overpotential and thus brings about superfluous electricity cost of water electrolysis. Therefore, exploiting highly efficient OER electrocatalysts with small overpotential especially at high current density will undoubtedly boost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water electrolysis. Herein, we used a simple hydrothermal method to prepare a novel FeOOH–CoS nanocomposite on nickel foam (NF). The as-prepared FeOOH–CoS/NF catalyst displays an excellent OER performance with extremely low overpotentials of 306 and 329 mV at 500 and 1000 mA cm−2 in 1.0 M KOH,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FeOOH–CoS/NF catalyst can maintain excellent catalytic stability for more than 50 h, and the OER catalytic activity shows almost no attenuation no matter after 1000 repeated CV cycles or 50 h of stability test. The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tability have exceeded most non-noble metal electrocatalysts reported in literature, which makes the FeOOH–CoS/NF composite catalyst have promising applications in the industrial water electrolysis.  相似文献   
52.
基于进化算法的常减压装置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基于优选优生进化算法(Select—best and prepotency evolution algorithm,SPEA)的常减压装置模拟方法。以各塔的温度分布为目标,基于生产过程和分析数据,采用SPEA确定各塔板Murphree效率,从而精确描述各塔板平衡偏离程度。在实际应用中,获得具有良好精度的常减压装置模型。系统分析了SPEA算法的关键参数——优选领域大小与计算复杂性及寻优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其取值为群体规模的10%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53.
结合NGN及3G演进的固定、移动视频业务实际需求状况,论述H.264/AVC的重要技术进展及其务实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4.
A new method based on the differential evolution (DE) algorithm is proposed for antenna-array pattern synthesis with prescribed nulls. The array excitation amplitudes are the only controlling parameters, and the objectives are to synthesize array patterns with nulls imposed on directions of interferences while keeping the sidelobe levels (SLLs) below prescribed levels. Many factors such as the excitation dynamic range ratio, null depth level, null width, and SLL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synthesis. Simulation results of several typical problems are compared with published results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 2003 Wiley Periodicals, Inc. Int J RF and Microwave CAE 14: 57–63, 2004.  相似文献   
55.
文中详细地阐述了取河水、井水、水库水、跨流城引(排)水等不同情况进行还原的具体方法步骤。并对水量还原成果提出合理性检查措施。  相似文献   
56.
协同作战能力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协同作战能力(CEC)是一种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新型海岸防空技术,给系统的作战能力带来了革命性的交破。本文对协同作战能力的产生、功能、组成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详细的介绍,阐述了CEC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在此基础上,将CEC系统与传统的作战系统的性能和设计思想在各方面进行了比较,交出了CEC系统各方面的优越性能。协同作战能力是现代和未来作战系统的发展方向,CEC系统的发展必将成为衡量各国国防科技现代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7.
黄河口河道演变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黄河口河道在纵剖面、横断面、河型等方面的演变过程,总结归纳出黄河口河道的演变规律。指出:黄河口泥沙在潮汐涨落等因素影响下,河口河道纵剖面逐渐形成台阶状,与此同时,河口滩地横比降逐渐发展为倒比降;河口河道中段由顺直型河道逐渐转为弯曲型河道,而下段仍为相对顺直、游荡型河道。当河口河道中段比降减小到一定程度后,此河段开始漫滩、卡冰、出汊。河口台阶的形成揭示了黄河口流路由单股河道逐渐转为出汊的过程,即黄河口流路由“青壮期”逐渐转为“衰亡期”的过程。延长黄河口流路使用年限的途径是:①尽量减少黄河下游输向黄河口的泥沙量;②采取河口挖沙或人工改汊措施,地点宜选在河口河道的中下段。  相似文献   
58.
中扬子及邻区层序地层与原型盆地演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扬子及邻区原型盆地可划分为 9个大层序,其中,1~6大层序由中、古生代海相地层组成;第 7大层序为早、中侏罗纪的陆相沉积;第 8大层序为晚侏罗世的前渊沉积;第 9层序为晚白垩世至第三纪的伸展盆地。震旦纪,中部地区为台地相环境,向南为浅海陆棚环境,向北以陆表海为主;寒武纪至早奥陶世为典型的大陆边缘盆地;中、晚奥陶世至志留纪为裂谷盆地发展阶段;泥盆纪至石炭纪该区发生广泛海侵,与华南海域和太平洋海域多处相连;二叠纪至早、中三叠世为原型盆地的重要转型时期,随着分隔秦岭微板块与扬子板块的勉略古洋盆向东打开,扬子北缘由前期的区域性隆起转变为向北加深的大陆边缘盆地;晚三叠世经历了两次幕式旋回,巴东组沉积时期盆地沉降缓慢,九里岗组沉积时期则较快;早、中侏罗世原型盆地早幕 (早侏罗世)沉积缓慢,晚幕 (中侏罗世)快速沉降,以水下沉积作用为主;晚侏罗世可划分为两大构造演化阶段,早期构造活动相对平静,晚期强烈;晚白垩世至老第三纪,盆地范围缩小,以湖泊、河流体系为主。由此,中扬子及邻区在地质历史时期经历了 4种不同性质的原型盆地,具有幕式充填特征。  相似文献   
59.
利用1:10万TM影像,对广东东部韩江三角洲地区的海岸变迁及河道演变进行了调查研究。划分了不同时期的海岸界线和古河道遗迹,提出韩江三角洲的形成是河流动力和海洋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对研究历史海平面变化及环境演变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0.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储集层的基本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28,自引:8,他引:20  
从描述储集层基本特征、分析储集层性质的主控因素、建立储集层成因模式和评价、预测储集层性质这 4个层次 ,研究准噶尔盆地重点勘探目标区的侏罗系储集层。系统总结侏罗系储集层岩石学特征 ,认为成岩压实作用强弱是控制储集层性质的关键因素 ;指出相对优质储集层均为剩余原生粒间孔隙型储集层 ,溶蚀作用对渗透率贡献小 ;非煤系储集层的孔隙保存条件明显比煤系储集层好 ,这是三工河组、头屯河组和吐谷鲁群的物性普遍优于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的原因。在确定储集层性质的控制因素和控制机理基础上 ,建立了煤系和非煤系两大类储集层的成因 演化模型。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 ,分地区、分层位评价了储集层 ,并预测了不同渗透率储集层的深度界线及相对优质储集层的平面分布。图 6参 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