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76篇
  免费   1346篇
  国内免费   679篇
电工技术   340篇
综合类   851篇
化学工业   7429篇
金属工艺   356篇
机械仪表   296篇
建筑科学   482篇
矿业工程   248篇
能源动力   866篇
轻工业   586篇
水利工程   111篇
石油天然气   3739篇
武器工业   79篇
无线电   176篇
一般工业技术   938篇
冶金工业   476篇
原子能技术   161篇
自动化技术   167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86篇
  2022年   369篇
  2021年   448篇
  2020年   468篇
  2019年   453篇
  2018年   380篇
  2017年   378篇
  2016年   513篇
  2015年   480篇
  2014年   774篇
  2013年   851篇
  2012年   1047篇
  2011年   1063篇
  2010年   887篇
  2009年   888篇
  2008年   817篇
  2007年   925篇
  2006年   926篇
  2005年   804篇
  2004年   708篇
  2003年   735篇
  2002年   557篇
  2001年   508篇
  2000年   442篇
  1999年   345篇
  1998年   289篇
  1997年   242篇
  1996年   227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1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OCT-M 汽油选择加氢工艺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广建 《石化技术》2006,13(2):17-20
介绍了OCT-M汽油选择性加氢技术在汽油加氢装置的应用情况。对影响加氢汽油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降低加氢过程汽油辛烷值损失、降低大分子硫醇生成的优化措施,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2.
环氧乙烷合成乙二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环氧乙烷合成乙二醇的主要生产方法,包括以壳牌、联碳化学公司以及Halcon—SD公司为代表的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法和碳酸乙烯酯法,后两种乙二醇生产方法是目前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热点。催化剂体系是催化水合法工艺的关键,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各主要公司对催化剂体系的研究进展及使用效果;碳酸乙烯酯法分为乙二醇和碳酸二甲酯联产法以及碳酸乙烯酯水解法,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各主要公司对该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工艺流程、催化剂体系等方面。将3种乙二醇生产方法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结果表明,催化水合法和碳酸乙烯酯法在原料消耗和能耗方面占优势。并对我国乙二醇生产工艺技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3.
利用催化加氢热解技术提取了高演化沉积有机质中共价键结合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探讨了干酪根催化加氢热解反应机理,并考察了反应产物分布和影响反应的关键变量.实验表明,程序升温固定床催化加氢热解反应条件:温度上限为520℃,升温速率为5℃/min,氢压大于10MPa,氢气流量为5L/min,分散型催化剂为MoS2(Mo的质量分数为1%).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加氢热解对提取高产率、结构重排少的干酪根中共价键结合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有独特作用,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有机地球化学领域.  相似文献   
104.
Spruce wood residues were treated in a vacuum pyrolysis Process Development Unit with a throughput capacity of 28 kg/h. Two aqueous phase condensate samples with COD concentration varying between 190 and 255 g/L were produced and sequentially extracted with dichloromethane and ethylacetate solvents. The soluble organic matter was composed of acidic, phenolic, alcoholic and ketonic compounds. The insoluble fraction was sequentially distilled at 100 and 110°C under atmospheric pressure. Mainly water was recovered in the first distillate, while the second distillate contained 30.4% formic and acetic acids, 69.4% water and 0.2% residual organic compounds. The distillation residue was rich in oxygen and was essentially insoluble in any organic solvent. The two aqueous phase pyroligneous samples were treated in Bat-telle's Thermochemical Environmental Energy System (TEESr?), a registered service mark of Onsite*Ofsite, Inc. of Duarte, California, U.S.A. The results of the tests showed that similar results were obtained with either feedstock. In batch tests a COD reduction of 99% was achieved. The product gas composition was typically about 49% methane, 5% hydrogen, 1 % ethane and 45% carbon dioxide. Tests in a continuous stirred-tank reactor produced reproducible data which can be used for process scale-up. Catalyst lifetime was identified as needing further improvement.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demonstrated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of the catalytic gasification process as a useful step in the recovery of energy from the secondary condensate stream and the cleanup of the by-product water from vacuum pyrolysis of wood.  相似文献   
105.
A mechanistic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for determining the stratified boundary for condensing flows in horizontal and slightly inclined tubes. Two formulations, a complete and a simplified version are considered for the equilibrium liquid level. Good agreement is found between the two formulations and generalized results were derived from the simplified version of the model. From these results, the effect of condensation is shown to be equivalent to adding a small upward inclination in adiabatic gas-liquid flow. The predicted transition line is compared with flow-regime data of different fluid properties, tube diameters, and inclinations. The predictions agreed reasonably well with the data.  相似文献   
106.
GZF高压注水井口测试防喷器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高压 (2 5MPa以上 )分层注水井进行井下分层流量测试时 ,上顶力大 ,仪器下井困难 ,井口喷漏严重 ,测试工人劳动强度大等问题 ,研制了GZF高压注水测试井口防喷器。这种防喷器采用节流降压原理进行设计 ,主要由自动输送钢丝装置、节流降压密封装置和防喷管总成 3部分组成 ,是一种用于高压注水井下测试和投捞调配的井口辅助工具 ,具有井口防喷和输送钢丝两大功能。现场试验证明 ,该防喷器结构紧凑、安装使用方便、密封可靠 ,使用井口压力可达 35MPa,自动化程度高 ,可保证仪器顺利下井 ,同时还将高空人力手送钢丝改为远距离自动输送 ,操作灵活、简单安全。特别适用于低渗高压分层注水井的井下测试和投捞。  相似文献   
107.
三元催化转化器中的现象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介绍和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三元催化转化器中的传递现象及化学反应动力学.探讨了三元催化转化器在暖机过程中有害物质的催化转化模型,并建议采用数学模型的方法对催化器在发动机所有工况下的工作过程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108.
添加剂强化重油催化裂化的过程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工程化学原理分析讨论了添加剂强化重油催化裂化的过程,包括分散稳定气泡、改善雾化、保护酸中心、抑制焦炭生成以及提高重油气化率的胶体结构改性、降低表面张力和改善微孔润湿,并用以指导强化重油催化裂化添加剂的筛选。建立小型固定流化床催化裂化实验装置评价了添加剂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添加剂强化重油催化裂化可降低催化剂生焦1.0%左右,提高总液体收率1.0%~2.8%。  相似文献   
109.
研究了Pt,Ru,Ni为活性金属的负载型催化剂上甲醇质量分数为5%的水溶液的液相重整反应。在合适的温度、体积空速下,Pt基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反应性能,甲醇转化率可达99%,H2选择性达98%以上,产物中CO体积分数小于0.01%。Ni/Al2O3催化剂可使甲醇转化率最高达到98%以上,H2选择性随转化率升高而下降,但不低于80%。Ru/Al2O3催化剂上甲醇的转化率最高,可达到98%以上,但其H2选择性随着转化率的升高,从68%快速下降至20%,明显与Pt、Ni基催化剂上的反应机理不同。根据反应条件和产物组成变化,进一步探讨甲醇反应路径,当产物中H2与CH4选择性比值高于2/3时,反应路径以重整制氢为主;当比值低于2/3时,反应路径以甲烷化为主。  相似文献   
110.
稠油热采注汽管道由于长期在高温、高压下运行,极易发生各种损伤,如腐蚀、裂纹、材料退化等,极易造成管道承压能力降低,发生失效事故。如何检测出潜在危险性缺陷,判断注汽管道能否继续使用,是保证注汽管道安全运行的关键问题。探讨了高温压力管道在线检测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