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99篇
  免费   2107篇
  国内免费   857篇
电工技术   434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028篇
化学工业   10657篇
金属工艺   431篇
机械仪表   393篇
建筑科学   940篇
矿业工程   160篇
能源动力   539篇
轻工业   634篇
水利工程   99篇
石油天然气   2399篇
武器工业   265篇
无线电   1587篇
一般工业技术   4289篇
冶金工业   329篇
原子能技术   86篇
自动化技术   292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363篇
  2022年   337篇
  2021年   553篇
  2020年   611篇
  2019年   642篇
  2018年   590篇
  2017年   731篇
  2016年   761篇
  2015年   738篇
  2014年   1111篇
  2013年   1241篇
  2012年   1340篇
  2011年   1521篇
  2010年   1119篇
  2009年   1199篇
  2008年   1048篇
  2007年   1353篇
  2006年   1395篇
  2005年   1105篇
  2004年   994篇
  2003年   902篇
  2002年   832篇
  2001年   748篇
  2000年   624篇
  1999年   515篇
  1998年   471篇
  1997年   317篇
  1996年   234篇
  1995年   193篇
  1994年   192篇
  1993年   157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51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1Introduction HA(hydroxyapatite)wasakindofbioactiveceram ics,whichhadexcellentbiocompatibilityandtissueaffin ityinthatitscomponentsweresimilartothoseofhuman bone[1].Soitwasthebestknownhumanbonesubstitute,andunprecedentedeffecthadbeenharvestedinrecenttwo d…  相似文献   
63.
注聚采出水分离用动态水力旋流器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贺杰  陈炳仁 《石油机械》1998,26(7):24-26
原有的地面工艺和设备已不能满足聚合物驱采出水分离的要求。采用自行研制的动态水力旋流器,在增压与不增压两种工艺流程下,分别进行了流量和转数对分离效率的影响、转数与压力降的关系,以及入口压力与处理量的关系等项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与静态水力旋流器相比,动态水力旋流器的分离效率明显提高,一般可提高10%左右;压力损失显著降低,约可减少0.1MPa,足见可在低压下工作,易于实现无泵运行;无泵运行明显比有泵增压运行的分离效率高,但处理量会有所降低。将动态水力旋流器应用于聚合物驱产出水的油-水分离处理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4.
一种两性离子聚合物的合成性能及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合成了一种两性离子聚合物: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酸共聚物(PADA),讨论了三种单体的投料比对产物的组成影响。对它的结构进行了红外表征,就其絮凝、粘土防膨、抗温、抗盐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ADA具有好的防膨能力和良好的抗温抗盐性能,并有絮凝能力。  相似文献   
65.
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矿场处理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研制的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矿场处理装置,对辽河油田兴28块兴191井采出液进行了矿场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适宜的破乳剂及处理工艺技术,可以使矿场采出液处理达到净化油含水≤0.5%的指标。  相似文献   
66.
电子聚合物基体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独特的电学性能等,是聚合物基体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体,按不同电子聚合物基体类型进行了归纳,评述了电子聚合物基体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和应用等情况。  相似文献   
67.
聚乳酸的改性以及活性聚合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预  陈刚  胡克鳌 《材料导报》2002,16(10):57-59
对聚乳酸这种具有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改性和活性聚合近年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化学改性主要涉及丙交酯和水溶性聚合物的共聚,而许多物质可以引发丙交酯的活性聚合,特别是带官能团的烷氧基类化合物更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8.
研究了HIPS/PC共混物的相容性及HIPS-MA对HIPS(30)/PC(70)共混物的相容性、形态和拉伸性能的影响。DSC研究结果表明,HIPS/PC共混物中PS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不随组成而变化,而PC的Tg随其质量分数的降低逐渐向低温移动,说明HIPS/PC是部分相容体系。通过DSC、扫描电镜形态观察和拉伸性能测试结果发现,当HIPS-g-MA的含量低于7.5%时,共混物的相容性改善不明显,当其含量达到7.5%时,对共混物有明显的乳化作用,说明饱和的界面浓度在7.5%左右。HIPS-g-MA接枝共聚物在HIPS(30)/PC(70)共混物中的增容作用可能是酯交换反应原位生成的嵌段共聚物所致。  相似文献   
69.
90年代以来,国外钻井液和完井液用聚合物添加剂的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本文介绍了国外目前用于钻井液和完井液的聚合物添加剂的类型及作用。  相似文献   
70.
A general and complete methodology is presented to facilitate systematic modeling and design of polymer processes during the early development period. To capture and handle the subjective type of uncertainty, embedded in the preliminary process development, fuzzy theories are used as a basis to model and design the process in the presence of ambiguity and vagueness. Physical membership functions are developed for mapp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process variables and the associated fuzzy uncertainties. Based on the qualitative results generated using our previously proposed “linguistic based preliminary design method,” the process modeling can be followed even in the absence of any process governing equations. The modeling is carried out by establishing an appropriate fuzzy reasoning system which provides a specific functional mapping that relates input process variables to one (or more than one) output performance parameter(s). A reduced yet feasible domain is generated by our qualitative design scheme to constrain the process variables. Now, any optimization routine can then be employed to search for a proper process design. We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by its application to a typical compression mold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