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29篇
  免费   2034篇
  国内免费   1263篇
电工技术   2713篇
综合类   2090篇
化学工业   2286篇
金属工艺   1291篇
机械仪表   3227篇
建筑科学   3112篇
矿业工程   699篇
能源动力   657篇
轻工业   972篇
水利工程   517篇
石油天然气   906篇
武器工业   233篇
无线电   145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472篇
冶金工业   674篇
原子能技术   134篇
自动化技术   1586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289篇
  2022年   524篇
  2021年   614篇
  2020年   710篇
  2019年   583篇
  2018年   571篇
  2017年   764篇
  2016年   779篇
  2015年   892篇
  2014年   1407篇
  2013年   1463篇
  2012年   1568篇
  2011年   1710篇
  2010年   1229篇
  2009年   1335篇
  2008年   1180篇
  2007年   1494篇
  2006年   1364篇
  2005年   1010篇
  2004年   903篇
  2003年   771篇
  2002年   630篇
  2001年   543篇
  2000年   462篇
  1999年   383篇
  1998年   340篇
  1997年   297篇
  1996年   233篇
  1995年   190篇
  1994年   155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101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2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张静  陈成 《液压与气动》2018,(7):94-100
轴向柱塞泵运行过程中回程盘与滑靴会产生碰撞干涉甚至出现回程盘崩裂和滑靴拉脱的现象。首先,通过对回程盘与滑靴的运动学特性和接触动能损失进行分析,得出影响碰撞干涉程度的因素;然后,通过ADAMS仿真分析,得出回程盘钻孔与滑靴颈部的接触规律和不同影响因素下碰撞干涉程度的变化规律;最后对奇偶柱塞数的柱塞泵进行仿真分析,得出回程盘钻孔与滑靴颈部接触时较为严重的碰撞干涉程度出现的原因,为回程盘结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2.
针对工作辊“长径比”大且辊径绝对值小的轧机在轧制过程中,工作辊产生较大水平挠曲的问题,在考虑设备与工艺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工作辊发生水平挠曲时的载荷分布情况,推导了新的辊间压扁系数模型,并以典型规格产品为例,定量分析了工作辊出现水平挠曲时,单一影响因素变化对辊间压扁系数的影响。为了验证模型,在完成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编写了预报软件,并给出了现场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93.
磨粒磨损作为磨损的主要类型之一,影响机械使用寿命。针对犁沟磨损机制,采用球形磨粒模型和分形磨粒模型,对于磨粒磨损的压入、滑动和压碎3个过程,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磨粒与磨损表面接触区的Mises应力和剪应力分布以及应力随表面深度的变化情况,并对2种模型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球形磨粒模型中,磨粒与表面接触处的Mises应力和剪应力分布比较分散,且应力峰值较小,在相同材料和压力下磨粒和表面均未压碎;然而分形磨粒模型中,磨粒与表面接触处的Mises应力和剪应力分布比较集中,且应力峰值较大,磨粒和表面均压碎。2种模型中,采用分形方法构造的分形磨粒形状与实际情况中的磨粒形状更加相似。  相似文献   
994.
为研究轮毂轴承工作过程中的热效应对复合锂基润滑脂流变性能的影响,采用静态热处理方式模拟轮毂轴承内复合锂基润滑脂的受热情况。在150℃下对润滑脂进行不同时间的热处理,并采用旋转流变仪研究各样品的流变特性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短时间的静态加热处理后,复合锂基润滑脂胶体分散体系发生物理变化;皂纤维缠结程度先降低然后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固化;触变性分析表明复合锂基润滑脂的结构恢复性能随加热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995.
996.
无锡市某塑业有限公司主要是生产酚醛树脂研究、开发生产为主的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有机物浓度高,盐份偏高,水质波动比较大,属于较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针对本废水特点,采用铁碳-芬顿-中和-水解酸化-UASB-PACT生物组合工艺处理,可去除其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出水水质能稳定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7.
胡井强 《广州化工》2014,(4):146-147,193
通过对神华包头煤化工聚乙烯装置冷凝态操作的研究,同时结合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操作经验,详细阐述了聚合反应热量动态平衡原理及冷凝态操作特点,并从异戊烷浓度对露点、反应系统稳定控制、催化剂活性、产品质量及静电控制等反应参数的影响进行分析,肯定了冷凝态操作对气相流化床工艺操作能力的优化及提升。  相似文献   
998.
为了提高综采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以东滩煤矿143下04综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过142运输巷2号辅助运输联络斜巷为背景,在工程实践中主要采用了加强顶板管理、加强截割层位控制以及加强设备管理等关键技术,工作面在生产过程中未出现顶板冒落、掉顶现象,安全稳定的通过辅助运输联络斜巷穿层区域,为综采工作面安全高效的生产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999.
介绍了中国石化扬子石化分公司水厂净一装置的工艺流程、特点及运行状况,分析了异常排放引起进水波动对A/O生化处理装置的影响,并提出了处理办法。通过对进站水质的严格控制,对异常情况的闭环管理及A/O接触氧化法工艺的调整和改进,A/O生化处理达到控制要求,再经深度处理,确保总排100%达标。  相似文献   
1000.
Knowledge of the wetting characteristic of mineral surfaces is very important in enhancing the efficiency of separation of valuable minerals from gangue using froth flotation or oil agglomeration. In this paper a capillary rise technique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glass beads surface modified with cationic surfactant. The glass microspheres were used as model particles with a spherical shape and smooth surface to eliminate the roughness effect. The value of the contact angle for water was found to be 21.5 for unmodified beads, and 61.8, 89.7, 68.4 for 0.1, 1.0, 10 mg/gsolid of CTAB, and 39.8, 68.6, 87.9 for 0.1, 1.0, 10 mg/gsolid of DDAHCl, respectively. Data revealed that the adsorption of surfactant onto glass beads decreased the value of the electron donor component, γ-, which defines the hydrophobicity of the surface. Also, the property of the surface was investigated by flotation and oil agglomeration experiments. It was observed that particles with low value of contact angle for water and high for 1-bromonaphthalene and low value of γ- were floated with a recovery equal to 91.1 and 83.1% for CTAB and DDAHCl, respectively, and effectively agglomerated.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capillary rise method can be successfully used to predict the wetting properties of solid particles in mineral process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