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3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46篇
机械仪表   27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75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升980 MPa级高强钢局部成形性能,采用万能试验机、场发射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及综合成形试验机等研究了不同退火工艺路径的980 MPa高强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并评价了其扩孔及局部成形性能。结果表明,除了有铁素体和马氏体两相外,新型Q&T工艺的组织结构还存在回火马氏体中间相,铁素体和马氏体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3.14μm和2.62μm,马氏体面积分数为61.0%,而传统工艺下为典型的铁素体及马氏体双相组织,铁素体和马氏体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4.77μm和2.77μm,马氏体面积分数为35.8%。两种工艺伸长率相差不大,但屈服强度和扩孔率具有明显差异,新型Q&T工艺下获得了更高的屈强比及扩孔性能,得益于其更小铁素体晶粒尺寸及铁素体和马氏体硬度差。传统工艺下真实断裂应变(TFS)与真实均匀应变εu比值为7.0,而新型Q&T工艺下比值为15.2,因此新型Q&T工艺下具有更优异的局部成形特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二次冷轧过程带钢表面乳化液流量密度横向分布不均匀导致带钢板形与表面乳化液斑迹缺陷的问题,充分考虑到二次冷轧机组直喷系统的设备与工艺特点,在研究了喷嘴的喷射特性与安装工艺参数对乳化液流量密度横向分布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适合于二次冷轧过程的乳化液流量密度横向分布模型,定量分析了喷嘴喷射角度、喷嘴倾斜角度、喷嘴侧倾角度、喷嘴喷射高度以及喷嘴间距对乳化液流量密度横向分布均匀性的影响。并将其应用到某1220二次冷轧机组的生产实践,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提高了带钢表面乳化液流量密度横向分布均匀性,有效降低了带钢板形与表面乳化液斑迹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充分考虑到BPVC型八辊轧机的设备与工艺特点,在分析了BPVC型八辊轧机的结构特点与支承辊辊型径向调整原理,并给出了相应的支承辊变凸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适合于BPVC型八辊轧机支承辊辊型对板形影响的模型,并选择典型规格产品定量分析了支承辊辊型对板形的影响;随后,从支承辊齿条伸缩量预设定和在线调整两方面入手,提出了一套基于支承辊辊型径向调整的BPVC型八辊轧机板形控制模型,以某1450BPVC型八辊轧机为依托,开发了相应的支承辊齿条伸缩量设定软件,定量分析了支承辊辊型优化的效果,为该类机型轧机的板形控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以往现场对于镀锡板连退平整过程中带钢表面焊缝印缺陷的本质与形成机理缺乏系统研究的问题,经过大量的现场实验跟踪与理论研究,结合镀锡板平整过程中工作辊与带材受力及变形特点,采用微观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焊缝印缺陷的本质、形成与消失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过焊缝前后工作辊短期粗糙度衰减模型;其次,根据粗糙度复印与遗传理论,建立了焊缝印长度预测模型,并利用迭代法求解焊缝印长度;再次,分别研究了焊缝厚度、平整过焊缝过程中的轧制压力、过焊缝前轧辊粗糙度和平整过程带钢表面粗糙度的复印率4个因素对焊缝印长度的影响规律。最后,将焊缝印预报模型应用到某1420镀锡板连退平整机组的生产实践进行验证,90%以上带材焊缝印长度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白振华  许鹏  王晓雷  何召龙  王云祥 《钢铁》2019,54(12):48-54
 针对以往连退机组在辊型曲线的优化设计过程仅考虑通板稳定而不考虑到板形控制、仅采用分工艺段单独优化而不考虑全炉段协同设定的问题,在大量的现场试验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既考虑到连退机组的通板稳定性又考虑到板形控制,同时还兼顾到炉内上下游工艺段之间的有机联系,构造出了相应的炉辊辊型优化目标函数,提出了一套适合于连退机组的全炉段炉辊辊型曲线综合优化设定技术,并将其应用到某1 550连退机组的生产实践,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有效地提高了机组的通板稳定性与出口板形质量,为现场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白振华  司红鑫  周庆田  李秀军  吴首民 《钢铁》2011,46(6):60-62,73
针对以往二次冷轧生产中工艺润滑制度设定目标不全面,不能同时兼顾带材的板形、表面质量以及机组的油耗、轧制稳定性等问题,经过大量的现场试验与理论研究,充分结合二次冷轧机组的设备与工艺特点,在首次提出了一个板形油耗清洁度综合控制指标的基础上,以保证带钢板形质量、降低带钢表面残油、提高带钢表面清洁度、降低油耗作为控制目标,将打...  相似文献   
7.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从单井相分析入手,通过连井对比将剖面扩大到全区范围,详细研究了百21井区夏一段储层的沉积微相类型,重点分析了主要含油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研究认为:该区二叠系夏一段属冲积扇扇中和扇缘亚相沉积,主要微相类型是扇中的辫状水道和漫溢砂;夏一段冲积扇扇体具有东西2个扇叶的特点。其中,西部扇叶与东部扇叶相比,规模大、延伸远、辫状水道和漫溢广泛发育,局部发育扇中泥石流。  相似文献   
8.
热镀锌连退过程C翘机理及其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钱胜  张文军  林威  顾清  白振华 《钢铁》2021,56(9):88-95
 为有效降低带钢C翘发生风险,提高其表面镀层均匀性,研究了热镀锌连退过程C翘形成机理。充分考虑到热镀锌连退过程的设备与工艺特点,从弹塑性力学角度详细分析带钢C翘形成机理,并推导出C翘机理力学模型。采用条元法建立带钢C翘预报计算模型,并基于此采用优化递推法成功解决生产应用C翘预报模型难点。最后,在此基础上编制热镀锌机组连退过程带钢C翘预报软件应用于现场,并分别预报两种典型规格带钢在炉内不同工艺段板形翘曲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机组出口板形预报值与其实测值的偏差满足产品精度要求,该模型能实时预测炉内工艺段板形,为后续工艺参数优化提供理论指导,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大量的现场试验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冷轧生产过程中的设备与工艺特点,将磨损机理与轧制过程中实际磨损数据的测量结果有机结合,建立了一套既考虑机理又考虑工况、不但适用于对称磨损而且适用于不对称磨损的工作辊预报模型,并将其应用到宝钢冷轧薄板厂1220五机架冷连轧机的生产实践,有效的保证了工作辊磨损的预报精度,为辊型设计、板形控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高了产品的板形质量,为企业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针对工作辊“长径比”大且辊径绝对值小的轧机在轧制过程中,工作辊产生较大水平挠曲的问题,在考虑设备与工艺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工作辊发生水平挠曲时的载荷分布情况,推导了新的辊间压扁系数模型,并以典型规格产品为例,定量分析了工作辊出现水平挠曲时,单一影响因素变化对辊间压扁系数的影响。为了验证模型,在完成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编写了预报软件,并给出了现场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