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61篇
金属工艺   3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3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TiB2,TiN)-Si3N4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及显微结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第二相粒子的引入对氮化硅陶瓷材料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TiN粒子的引入;对材料能起到协同增韧的作用,而TiB2粒子由于与氮化硅颗粒表面的SiO2发生反应,导致复合材料不致密,引起力学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72.
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的研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吴建锋  徐晓虹 《陶瓷学报》1999,20(2):104-107
本研究通过改变多孔磷酸三钙(PTCP)生物陶瓷的组成及制备工艺,制得了性能优良的PTCP生物陶瓷。采用TG-DTA、XRD、SEM、MTS陶瓷实验系统等现代测试技术对PTCP的微观结构、组成及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探讨了影响PTCP生物陶瓷的生物医学性能及物理性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73.
环氧树脂的增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综述了目前较为常用的几种环氧树脂的增韧方法 ,增韧机理 ,以及增韧树脂固化物的性能。  相似文献   
74.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通过单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制备了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SIS—MAH),研究了SIS及SIS—MAH对聚苯乙烯(Ps)/纳米碳酸钙(nano—CaCO3)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AH的用量宜为SIS质量分数的3%,DCP的用量应小于MAH质量分数的0.3%;当1份nano—CaCO3加入到PS/SIS(质量比100/2)复合材料3中,SIS与nano—CaCO3产生协同增韧效应,复合材料的无缺口冲击强度可提高到9.83kJ/m^2,但其缺口敏感性增大;SIS—MAH较SIS对PS/nano—CaCO3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增韧效果,接枝率为3.08%的SIS—MAH改性PS/CaCO3复合材料(质量比100/5/6)的无缺口冲击强度可提高到11.69kJ/m^2;当SIS用量为6份时,SIS改性复合材料不发生弯曲断裂;当SIS—MAH用量为2份时,SIS—MAH改性复合材料不发生弯曲断裂。  相似文献   
75.
新型弹性体极性化SBS增韧尼龙6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双螺杆共混挤出方法,研究了极性化SBS在尼龙6体系中的增韧作用,讨论了极性单体含量、丁二烯/苯乙烯嵌段比、极性化SBS含量、尼龙6相对黏度等条件的影响,分析了极性化SBS增韧尼龙6的流变行为、加工性能及微观相态结构。  相似文献   
76.
结构化增韧层增韧RTM复合材料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复合材料离位增韧思想出发,选用具有高孔隙率的尼龙无纺布(PNF)作为结构化增韧层,采用RTM工艺制备了PNF层间增韧改性的U3160碳纤维增强环氧3266树脂基复合材料(U3160-PNF/3266),并研究了其韧性相关性能和增韧机制。结果表明:U3160-PNF/3266复合材料层间仍保持其原有的结构形式,同时与层间树脂相互贯穿形成了一种非反应诱导相分离的双连续结构,并且这种双连续结构表现出显著的增韧效果。U3160-PNF/3266复合材料的Ⅰ型层间断裂韧性和Ⅱ型层间断裂韧性分别提高了1.1倍和1.4倍,冲击后压缩强度由212MPa提高到281MPa。  相似文献   
77.
Super‐toughened poly(l ‐lactic acid) (PLLA) was prepared by reactive blending of PLLA with poly(?‐caprolactone) (PCL), glycerol and 4,4′‐methylenediphenyl diisocyanate. The reactive interfacial compatibility between PLLA and the formed crosslinked polyurethane (CPU) in the PLLA matrix was studied in detail. The morphology and the toughness of the blends can be tuned by changing the CPU conten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mpact strength of PLLA shows a tendency to higher values with the increasing PCL content up to 20 wt%. The notched impact strength of the blend with 20 wt% PCL increases to 55.01 kJ m?2, which is 24.9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neat PLLA. The elongation at break is also increased from 5% to 139.4%, indicating the brittle ? ductile transition. The increased interfacial binding strength through the reactive interfacial compatibility and the formation of a CPU network in the PLLA matrix account for the improved toughness of PLLA/CPU blends.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mpatibility between PLLA and CPU is improved with increasing CPU content 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more interfacial phase. In addition, rheological property measurements indicate that the improvement in storage modulus and complex viscosity is ascribed to the formation of a CPU network in the PLLA matrix. © 2016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78.
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多元系复相陶瓷的研究进展,复合范围主要包括相变增韧,晶须和颗粒弥散强化之间的两两混合以发挥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79.
李勇 《广州化工》2015,(6):110-111,118
研究纳米CaCO3不同含量共混对PVC的增韧增强改性影响,结果表明纳米CaCO3用量为10%时PVC样品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同时随着纳米CaCO3加入量的增加,断裂伸长率一直呈下降趋势。综合实验数据,加工性能良好的PVC中纳米CaCO3的加入量控制在5%~10%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0.
研究了乙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嵌段共聚物(E-BA-GMA)作为增韧剂对聚乳酸(PLA)/对苯二甲酸、己二酸、1,4-丁二醇三元共聚酯(PBAT)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流动性能、热性能和断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E-BA-GMA的环氧官能团与PBAT/PLA体系的端羧基和端羟基发生反应,使得PBAT与PLA的相容性得到改善,共混物的冲击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E-BA-GMA的加入导致结晶温度向低温方向偏移和结晶度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