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3篇
  免费   424篇
  国内免费   195篇
电工技术   62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414篇
化学工业   3060篇
金属工艺   29篇
机械仪表   19篇
建筑科学   532篇
矿业工程   30篇
能源动力   45篇
轻工业   1678篇
水利工程   255篇
石油天然气   91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28篇
一般工业技术   338篇
冶金工业   20篇
原子能技术   9篇
自动化技术   1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380篇
  2012年   383篇
  2011年   401篇
  2010年   294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399篇
  2006年   430篇
  2005年   339篇
  2004年   315篇
  2003年   278篇
  2002年   277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简要介绍了可用于水解稳定剂的碳化二亚胺的性质、制备和在聚氨酯、聚酯树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2.
陶高梁  孔令伟 《水利学报》2017,48(6):702-709
从微观角度揭示土体变形对饱和/非饱和渗透系数的影响机理,建立相应的预测方法,对于饱和/非饱和土的渗流分析及水力耦合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利用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微观孔隙通道渗透系数与等效孔径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毛细理论建立了饱和/非饱和渗透系数与土-水特征曲线的关系模型,并利用已有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结合该模型与变形条件下土-水特征曲线预测方法,对变形条件下武汉黏性土饱和/非饱和渗透系数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黏性土在压缩变形条件下:饱和渗透系数呈数量级的减小,预测值与实测值均吻合较好;双对数坐标下,非饱和相对渗透系数在进气值之后随基质吸力增加而减小,不同初始孔隙比条件下其斜率近似不变,整体呈现"毛刷型"分布,相同基质吸力条件下,初始孔隙比越小,相对渗透系数越大;非饱和渗透系数,进气值之前近似为饱和渗透系数,进气值之后随基质吸力增大而减小,不同初始孔隙比的变化线近似重合。  相似文献   
103.
涤纶短纤维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目前国内外涤纶短纤维生产的企业规模和工艺技术现状进行了分析比较,并论述了涤纶短纤维生产的经济规模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4.
在基体树脂中添加触变剂白炭黑,制成了S-94触变性不饱和聚酯树脂。该树脂的触变指数比基体树脂高3倍多,改善了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流变性。  相似文献   
105.
介绍了仪征化纤 6万吨 /年聚酯装置 ,在不增加设备投入的前提下 ,仅通过对酯化段和缩聚段部分工艺参数的优化调整 ,从而达到提高装置产能的目的。并分析装置增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提出解决方案 ,为同类装置的增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6.
A crosslink‐able elastomeric polyester urethane (PEU) was blended with a thermoplastic, polyacrylonitrile (PAN), and electrospun into nanofibers. The effects of the PEU/PAN ratio and the crosslinking reaction on the morphology and the tensile properties of the as‐spun fiber mat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same overall polymer concentration (9 wt %), the nanofiber containing higher composition of PEU shows a slight decrease in the average fiber diameter, but the tensile strength, the elongation at break and tensile modulus of the nanofiber mats are all improved. These tensile properties are further enhanced by slight crosslinking of the PEU component within the nanofibers. © 2007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07  相似文献   
107.
超支化聚酯的合成及光固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甲基四氢苯酐和环氧丙醇的开环聚合反应,一步法制备超支化聚酯,聚酯的数均摩尔质量为1450~2600g/mol,支化度在0.41~0.71之间。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改性,合成了UV固化超支化聚酯,并对其光固化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超支化聚酯能有效降低固化膜的线收缩率,聚酯的官能度越高,固化膜的硬度越大,固化速度越快,在约1s的固化时问内凝胶率超过75%。  相似文献   
108.
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玻纤布、短切玻纤及碳酸钙对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玻纤布增强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的力学性能比短切玻纤好,随着玻纤含量的增加,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的拉伸强度先增加,达到一极大值之后减少。碳酸钙填充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随着碳酸钙含量的增加,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的拉伸强度明显降低,弯曲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109.
赵利  张玉梅 《聚酯工业》2003,16(3):32-34
研究了利用聚酯下脚料生产对苯二甲酸型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方法。分析了原料配比及工艺参数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将对苯二甲酸型不饱和聚酯的性能与邻苯二甲酸型不饱和聚酯及间苯二甲酸型聚酯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论认为对苯二甲酸型不饱和聚酯树脂是一种性能良好的耐腐蚀树脂。  相似文献   
110.
Liquid nitrile rubber, hyperbranched polyester, and core/shell rubber particles of various functionality, namely, vinyl, carboxyl, and epoxy, were added up to 20 wt % to a bisphenol‐A‐based vinylester–urethane hybrid (VEUH) resin to improve its toughness. The toughness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fracture toughness (Kc) and energy (Gc) determined on compact tensile (CT) specimens at ambient temperature. Toughness improvement in VEUH was mostly achieved when the modifiers reacted with the secondary hydroxyl groups of the bismethacryloxy vinyl ester resin and with the isocyanate of the polyisocyanate compound, instead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free‐radical crosslinking via styrene copolymerization. Thus, incorporation of carboxyl‐terminated liquid nitrile rubber (CTBN) yielded the highest toughness upgrade with at least a 20 wt % modifier content. It was, however, accompanied by a reduction in both the stiffness and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g) of the VEUH resin. Albeit functionalized (epoxy and vinyl, respectively) hyperbranched polymers were less efficient toughness modifiers than was CTBN, they showed no adverse effect on the stiffness and Tg. Use of core/shell modifiers did not result in toughness improvement. The above changes in the toughness response were traced to the morphology assessed by dynamic mechanical thermal analysis (DMTA) and fractographic inspection of the fracture surface of broken CT specimens. © 2002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84: 672–680, 2002; DOI 10.1002/app.103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