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05篇
  免费   1211篇
  国内免费   1417篇
电工技术   185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1149篇
化学工业   272篇
金属工艺   1124篇
机械仪表   321篇
建筑科学   989篇
矿业工程   912篇
能源动力   82篇
轻工业   85篇
水利工程   276篇
石油天然气   2284篇
武器工业   92篇
无线电   659篇
一般工业技术   720篇
冶金工业   338篇
原子能技术   116篇
自动化技术   1725篇
  2024年   151篇
  2023年   468篇
  2022年   477篇
  2021年   498篇
  2020年   469篇
  2019年   460篇
  2018年   262篇
  2017年   321篇
  2016年   340篇
  2015年   414篇
  2014年   559篇
  2013年   503篇
  2012年   581篇
  2011年   534篇
  2010年   500篇
  2009年   480篇
  2008年   538篇
  2007年   513篇
  2006年   435篇
  2005年   404篇
  2004年   313篇
  2003年   238篇
  2002年   227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154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35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XRD和TEM等技术研究了ZrSiO4/α-Al2O3反应烧结过程中非晶态物质的形成及演化。结果表明,1400℃莫来石开始形成时体系中的液相是富Al2O3的,随着温度的升高,ZrSiO4分解速率加快及富Al2O3莫来石的形成,液相逐渐向富SiO2方向演化,液相的形成及其演化与莫来石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中扬子及邻区层序地层与原型盆地演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扬子及邻区原型盆地可划分为 9个大层序,其中,1~6大层序由中、古生代海相地层组成;第 7大层序为早、中侏罗纪的陆相沉积;第 8大层序为晚侏罗世的前渊沉积;第 9层序为晚白垩世至第三纪的伸展盆地。震旦纪,中部地区为台地相环境,向南为浅海陆棚环境,向北以陆表海为主;寒武纪至早奥陶世为典型的大陆边缘盆地;中、晚奥陶世至志留纪为裂谷盆地发展阶段;泥盆纪至石炭纪该区发生广泛海侵,与华南海域和太平洋海域多处相连;二叠纪至早、中三叠世为原型盆地的重要转型时期,随着分隔秦岭微板块与扬子板块的勉略古洋盆向东打开,扬子北缘由前期的区域性隆起转变为向北加深的大陆边缘盆地;晚三叠世经历了两次幕式旋回,巴东组沉积时期盆地沉降缓慢,九里岗组沉积时期则较快;早、中侏罗世原型盆地早幕 (早侏罗世)沉积缓慢,晚幕 (中侏罗世)快速沉降,以水下沉积作用为主;晚侏罗世可划分为两大构造演化阶段,早期构造活动相对平静,晚期强烈;晚白垩世至老第三纪,盆地范围缩小,以湖泊、河流体系为主。由此,中扬子及邻区在地质历史时期经历了 4种不同性质的原型盆地,具有幕式充填特征。  相似文献   
13.
碳酸盐岩与泥(页)岩有机质演化的差异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浙江、湖北、贵州和泌阳等地不同岩类样品的岩石热解、液相色谱和干酪根热解色谱分析,阐述了碳酸盐岩与泥(页)岩有机质演化的差异及成因问题。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成生条件下,泥(页)岩中有机质的演化程度较碳酸盐岩高,其原因可能主要与粘土矿物对有机反应的催化作用有关。泥(页)岩中存在大量的蒙脱石和伊利石等粘土矿物,使岩石中的有机质在经受热力作用影响的同时,还受到粘土矿物催化作用的影响,因此其演化程度高于没有或只有少量粘土矿物的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14.
对三种组织状态的F-M复相钢进行了对称和非对称循环加载条件下的形变研究.结果表明,双相钢的循环变形行为,不仅与组织中位错组态的演变过程有关,同时也受循环载荷大小、类型以及加载方式所影响.分析表明,双相钢的循环硬化、软化行为主要受控于两个基本过程,即循环变形时位错组态演变的物理过程和相间分载应力的转嫁、相间残余应力变化的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5.
泌阳凹陷双江地区核三段Ⅱ、Ⅲ、Ⅳ砂组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泌阳凹陷双江地区核三段Ⅱ、Ⅲ、Ⅳ砂组的沉积微相,认为该区发育的主要沉积微相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间湾、近岸水下辫状河道、远岸水下分流河道、扇间微相、远砂坝、席状砂八种微相类型,以河口坝、分流河道砂、席状砂为主要储层.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储集层的基本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28,自引:8,他引:20  
从描述储集层基本特征、分析储集层性质的主控因素、建立储集层成因模式和评价、预测储集层性质这 4个层次 ,研究准噶尔盆地重点勘探目标区的侏罗系储集层。系统总结侏罗系储集层岩石学特征 ,认为成岩压实作用强弱是控制储集层性质的关键因素 ;指出相对优质储集层均为剩余原生粒间孔隙型储集层 ,溶蚀作用对渗透率贡献小 ;非煤系储集层的孔隙保存条件明显比煤系储集层好 ,这是三工河组、头屯河组和吐谷鲁群的物性普遍优于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的原因。在确定储集层性质的控制因素和控制机理基础上 ,建立了煤系和非煤系两大类储集层的成因 演化模型。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 ,分地区、分层位评价了储集层 ,并预测了不同渗透率储集层的深度界线及相对优质储集层的平面分布。图 6参 10  相似文献   
17.
构造作用对油气生成和运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有机质从埋藏开始,就处于极其复杂的地球物理化学场中,环境提的能量,一是热量,二是机械能,机械能,主要是通过机械力作用传递给系统的,另外还以机械波的形式赋予系统一定的机械能。当发生断褶构造运动时,机械力对油气运移的影响尤为突出,它经能量的迁移转化,促成了包括机械力降解和地应力驱动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制造了一次次高效的成油(生运)事件,本文以突变论为着眼点,按照改造控制建造的思路,大胆提出构造运动制造生排烃事件,成就含油气系统的假说。  相似文献   
18.
铀矿与红层有一定的关系,红层在铀成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西北及山西、内蒙古七省(区)地质发展史的分析,将西北地史上所出现的红层划分成6个红层期,并详细阐述了各期红层的特征及演化规律。探讨和研究了红层在铀成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两者的内在联系。明确提出铀矿床与红层(盆)在形成时间上具有同时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相伴性,在地区、类型上具有普遍性;铀矿化主要与干热气候条件下形成的陆相红层有关,而与海相红层的关系不密切;凡是有矿的地方,附近必定有红层,但有红层的地方不一定都有矿;在剖面上大型铀矿床只发育在红层之下或红层之上。探索了红层与富矿的关系。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红层期成矿的理论及与红层(期)有关的铀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9.
指针推进移动性管理策略中指针链长度的概率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朱艺华  史定华  高济  周根贵 《电子学报》2002,30(8):1145-1147
为了降低移动通信网络中位置跟踪操作的代价,指针推进策略被提出.显然,指针链长度的确定对这一策略的有效应用是至为重要的.已有论文假定移动台在位置区的逗留时间服从指数分布的条件下,对指针链的长度进行研究,但指数分布的特殊性,限制了其研究结果的应用.本文推广了上述结果,研究了移动台在位置区的逗留时间服从一般概率分布的指针推进策略,通过构造向量马氏过程,利用密度演化方法,导出了指针链长度的概率公式,这个公式可用于对各种指针推进策略性能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生态用水和社会经济用水的竞争状况使得研究水资源短缺地区流域“三生”用水系统演化状况,以及有效进行流域“三生”用水系统的调控十分必要。从宏观角度出发,本文提出了构建流域主要指标为状态变量下的“三生”用水系统演化模拟模型,并利用模型进行演化趋势预测的分析思路。以蓟运河流域为例,构建了人口数量、人均GDP、生态系统指数以及生态用水比例为状态变量的“三生”用水系统演化模型。通过定量模拟,表明若不加以调控,该流域最终将走向生态失衡、经济停滞的恶性局面。由参数设置对调控方案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生态用水比例、控制经济增长速度、提高用水效率和积极进行生态建设对策,为实现蓟运河流域的“三生”用水系统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