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8篇
  免费   768篇
  国内免费   555篇
电工技术   101篇
综合类   474篇
化学工业   1838篇
金属工艺   1444篇
机械仪表   273篇
建筑科学   774篇
矿业工程   322篇
能源动力   63篇
轻工业   534篇
水利工程   257篇
石油天然气   300篇
武器工业   71篇
无线电   36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78篇
冶金工业   432篇
原子能技术   80篇
自动化技术   123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341篇
  2022年   343篇
  2021年   420篇
  2020年   276篇
  2019年   341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264篇
  2015年   278篇
  2014年   444篇
  2013年   393篇
  2012年   481篇
  2011年   482篇
  2010年   409篇
  2009年   468篇
  2008年   493篇
  2007年   471篇
  2006年   400篇
  2005年   347篇
  2004年   309篇
  2003年   249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用自制的恒位移加载台在TEM中原位观察了310不锈钢在水中阳极溶解前后加载裂尖前方位错形貌的变化.在排除室温蠕变影响后发现,阳极溶解能明显促进位错发射、增殖和运动.310不锈钢薄膜试样在室温水中能产生应力腐蚀.  相似文献   
42.
采用离心铸造法,用TiO2粉末与纯铝熔液原位反应生成Al3Ti颗粒增强相,获得了组织和性能在径向上呈梯度分布的Al3Ti/Al功能梯度复合材料。考察了材料的显微组织和硬度,Al3Ti颗粒和材料硬度在径向上由外向内呈梯度分布。研究分析了离心和转速、TiO2加入量和激冷强度对复合材料组织和硬度的分布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因素对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分布梯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3.
用六水合硝酸锌、二甲基咪唑、聚乙烯亚胺为原料,通过原位引晶技术以氧化铝膜为基体制备ZIF-8薄膜.研究了ZIF-8薄膜去除刚果红染料废水的性能.利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与晶体衍射等表征分析,结果表明,ZIF-8成功生长到氧化铝膜片表面.通过单因素变量法探究初始质量浓度、pH、时间、温度等因素对刚果红染料处理的影响及其反应机制.结果显示,在刚果红染料质量浓度为300 mg/L、pH=7的条件下,ZIF-8薄膜的吸附量为535.83 mg/g;反应平衡时间为240 min,其中准二级动力方程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更适合用来描述ZIF-8薄膜对刚果红的吸附过程;吸附过程是自发放热过程.ZIF-8薄膜作为吸附剂去除刚果红染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4.
[目的]获得高效拮抗菌株,防治月季黑斑病.[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分离月季、银杏、钩腾、黑老虎、山苍子5种植物内生菌,以月季黑斑病菌作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进行初筛,并对拮抗圈大于5mm的内生菌进行复筛.[结果]5种植物共分离出内生菌69株,其中37株细菌,3株放线菌和29株真菌;初筛出20株菌对月季黑斑病菌有拮抗效果,拮抗圈大于5mm的有8株,其中细菌7株,放线菌1株;复筛表明菌株YJX2与菌株YXF1抑菌效果较好.[结论]研究表明,菌株YJX2与菌株YXF1可作为月季黑斑病生物防治备选菌株.  相似文献   
45.
张晓民  毛盛  涂相勇  王远振 《当代化工》2021,50(10):2369-2372
延迟焦化是重质油精炼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然而由于焦化反应后焦化蜡油中的氮化物含量通常较高,会对后续催化裂化过程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脱氮处理.室内研究了一种原位脱氮工艺技术,以分馏塔底油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了其组分组成的基础之上,考察了不同类型脱氮剂、脱氮剂加量、助剂加量、实验温度和实验时间对脱氮效果的影响,最终确定了分馏塔底油原位脱氮工艺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脱氮剂TDN-35能够明显降低分馏塔底油中的氮含量,当其加量为3%时,脱氮效率最高;另外,随着助剂加量的增大、实验温度的升高以及实验时间的延长,脱氮效率逐渐升高;分馏塔底油原位脱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脱氮剂类型选择为TDN-35,脱氮剂加量为3%,助剂加量为2%,焦化实验温度为500℃,焦化实验时间为6 h.在此实验条件下,脱氮率可以达到60%以上,起到了良好的脱氮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6.
郭兵  杨勇  杨庭  谢江浩  田相友  马蒸钊 《当代化工》2021,50(10):2332-2337
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技术对污染土壤扰动小、修复成本低、操作维护简单,已成为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到1991年至2020年近30年污染土壤原位修复领域的期刊论文共计2180篇,并对其文献类型、文献语种、来源国家、来源机构、学科、来源期刊、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最早,文章影响力最高,中国在该领域的起步较晚但发展快,截至2020年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595篇),研究机构中中国科学院发文量最多(130篇).污染土壤原位修复领域涉及多个学科,其中67.7%的文章属于Environmental Sciences学科.发文量最多的期刊是英国的Chemosphere,污染土壤原位修复领域关于污染物研究热点包括柴油、重金属、多环芳烃等,原位修复技术的研究热点包括化学氧化技术、化学氧化药剂筛选、生物修复技术、表面活性剂等.  相似文献   
47.
孟齐德  刘进轩 《精细化工》2021,38(9):1860-1866
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作为前驱体制备特定形貌的纳米材料用于水氧化反应(OER)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使用溶剂热法在泡沫镍基底上合成了超薄的镍钴铁金属-有机骨架(NiCoFe-MOF)纳米片,在保留其纳米片形貌的基础上原位电化学转化为金属氢(羟基)氧化物.在1 mol/L KOH电解液中,10 mA/cm2电流密度时,NiCoFe-MOF纳米片的过电势仅为189 mV,Tafel斜率为35 mV/dec.长时间电解实验表明,NiCoFe-MOF纳米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原位Raman结果表明,其反应的高活性来源于反应过程中的"活性氧"物种中间体.  相似文献   
48.
通过原位腐蚀观察和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从微观角度研究了稀土元素铈(Ce)对J5不锈钢中夹杂物的改性和夹杂物诱导腐蚀的机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分析了稀土元素Ce改性夹杂物的过程中夹杂物成分和类型的变化,观察到的代表夹杂物为CeAlO3?Ce2O2S、Ce2O3?Ce2O2S、MnS等。根据形成能计算,经稀土元素Ce处理后,生成了稳定的Ce2O3、Ce2O2S、CeAlO3夹杂物。通过表面能判断了晶面的稳定性,Fe(100)-2面的表面能经收敛测得为2.4374 J·m?2,该晶面的功函数为4.7352 eV。通过对比夹杂物与钢基体的功函数与计算电势差,分析了不同含Ce夹杂物诱导点蚀的趋势,探讨了不同原子位置、原子数量和不同slab模型对功函数的影响。研究表明,与Fe (100)-2面的电子功函数相比,MnS以及改性后3种夹杂物CeS、Ce2O3和Ce2O2S电势差大多小于0,CeAlO3的电势差在0 eV左右。夹杂物不同晶面对功函数影响很大,O、S等非金属原子数量多的晶面功函数平均值较高,添加稀土元素Ce可以有效降低晶面功函数。5种夹杂物和钢基体的平均功函数大小顺序为CeAlO3>Fe>MnS>CeS>Ce2O2S>Ce2O3。结合不锈钢中复合夹杂物的实验结果可知,Ce2O3诱导点蚀发生的概率最高,CeAlO3可以有效提高钢的耐腐蚀能。   相似文献   
49.
 宽淬透性带和大尺寸TiN析出物严重危害20CrMnTi齿轮钢的产品质量,其控制的关键基础是掌握连铸过程中凝固组织演变行为机理。传统高温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HT-CSLM)原位观察研究通常将糊状区冷却速率设定为固定值,这不能有效反映连铸凝固过程中冷却速率的变化。为此,以国内某钢厂20CrMnTi 160 mm×160 mm小方坯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二维切片凝固传热计算,确定内弧表面下方20、40、60 mm位置处糊状区的热历程、瞬态与平均冷却速率,进而设计HT-CSLM试验升温与降温方案。然后,开展这些位置处糊状区瞬态与平均冷却速率条件下HT-CSLM试验,研究揭示不同冷却条件下20CrMnTi的凝固过程、δ晶粒生长动力学和包晶相变机制。最后,通过电子探针分析(EPMA),考察冷却条件对凝固组织尺寸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由于凝固潜热的补偿,内弧皮下20、40、60 mm位置处初始凝固阶段冷却速率较小,凝固中后期逐渐增大,且越深入方坯内部越显著。这些位置处的平均冷却速率分别为102.81、44.63和34.93 ℃/min。δ晶粒率先从钢液中析出,其平均生长速率随着冷却速率的提升而增大。在瞬态冷却速率条件下,随着凝固的进行,瞬时生长速率呈增大的趋势,但是在平均冷却速率条件下瞬时生长速率则略微降低。这是因为在瞬态冷却速率条件下,糊状区冷却速率由慢至快,不断补偿了凝固潜热,同时初始形核数量少,生长空间大,溶质过冷度的影响相对较弱。当熔体温度降低至包晶相变临界温度时,δ晶粒快速转变为γ晶粒,即发生块状转变,导致固相率迅速增加,且伴随有部分γ晶粒快速聚合。整体上讲,包晶相变临界温度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大而降低,但是也受溶质初始含量的影响。此后,剩余液相向γ相转变,直至完全凝固。晶粒半径随着冷却速率的提升而减小,且在平均冷却速率条件下比瞬态冷却速率条件更小,这取决于初始凝固阶段的形核数量。  相似文献   
50.
高温合金铸锭在凝固过程中各部分冷却条件不同,中心部分冷却速率缓慢。为了模拟铸锭内部的缓慢冷却速率,通过超高温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HT-CLSM)、钨灯丝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学显微镜(OM)并结合相关计算,研究了N06625合金在不同冷却速率(10、20、30 ℃/min)下的凝固偏析和微观组织演变状况。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率升高,析出相的数量、尺寸和面积分数降低,且聚集程度降低,形状由大尺寸长条状和大块状转变为小条状和小块状;Laves相呈块状和条状在枝晶间析出,随着冷却速率降低,Laves相的尺寸和数量增大,聚集程度增加。枝晶干芯部Nb和Mo元素的质量分数以及Nb的有效分配系数(ke[Nb])和Mo的有效分配系数(ke[Mo])随冷却速率增大而增大,在所研究冷速范围内都表现出很强烈的偏析倾向,ke[Nb]分别为0.46、0.55和0.62,ke[Mo]分别为0.73、0.77和0.80,且ke[Nb]的变化趋势更加明显。采用Clyne-Kurz偏析模型并结合试验中的数据,对Nb和Mo元素偏析程度的具体变化趋势进行定量表征,结果表明在N06625合金凝固过程中,冷却速率越低或固相分数越大,残余液相中Nb和Mo元素的质量分数上升速率越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