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248篇
  免费   8361篇
  国内免费   9852篇
电工技术   6150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9472篇
化学工业   32680篇
金属工艺   13280篇
机械仪表   5157篇
建筑科学   4767篇
矿业工程   2914篇
能源动力   2432篇
轻工业   8270篇
水利工程   1259篇
石油天然气   6506篇
武器工业   1209篇
无线电   21698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727篇
冶金工业   6214篇
原子能技术   1866篇
自动化技术   15856篇
  2024年   958篇
  2023年   3409篇
  2022年   3555篇
  2021年   3895篇
  2020年   3532篇
  2019年   4330篇
  2018年   2434篇
  2017年   3360篇
  2016年   4143篇
  2015年   4563篇
  2014年   6095篇
  2013年   7034篇
  2012年   8214篇
  2011年   8900篇
  2010年   8254篇
  2009年   8827篇
  2008年   9618篇
  2007年   9034篇
  2006年   8273篇
  2005年   8879篇
  2004年   8050篇
  2003年   6427篇
  2002年   5176篇
  2001年   4304篇
  2000年   3305篇
  1999年   2273篇
  1998年   1977篇
  1997年   1695篇
  1996年   1596篇
  1995年   1524篇
  1994年   1433篇
  1993年   1030篇
  1992年   1107篇
  1991年   1182篇
  1990年   1114篇
  1989年   1286篇
  1988年   178篇
  1987年   110篇
  1986年   82篇
  1985年   59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54篇
  1981年   60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4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1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One-dimensional, diluted magnetic semiconductor nanofibers have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for their unique magnetic properties,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high porosity. These qualities lead to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 magneto-optical device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errofluids and magnetic separ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fabricate P-type one dimensional CuAlO2-based diluted magnetic semiconductor nanofibers. First, we fabricated Cu Al0.95Co0.05O2 nanofibers with an average diameter of 1 μm with the electrospinning method. The annealed nanofibers were thermally treated at a temperature of 1 100 ℃ and then shrunk to a diameter of about 650 nm. We used X-ray diffraction measurements and Raman spectra to confirm that the Cu Al0.95Co0.05O2 nanofibers had a single impurity free delafossite phase. The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Co was present in the +2 oxidation state, resulting in an room temperature ferromagnetism in the Cu Al0.95Co0.05O2 fiber. This contrasts with nonmagnetism in pristine CuAlO2 fiber. The coercivity(Hc) value of 65.26 Oe and approximate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Ms) of 0.012 emu/g demonstrate good evidence of ferromagnetism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Cu Al0.95Co0.05O2 nanofibers.  相似文献   
43.
44.
材料的总体一次薄膜应力强度许用值(Smt)是高温反应堆设备结构设计力学分析的重要判定依据,但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的规范和法国《快堆核岛机械设备设计和建造规范》(RCC-MR)给出的最长30万小时的Smt不能满足长寿期反应堆的设计要求。本文基于ASME规范给出的30万小时许用应力、预计最小断裂应力及断裂应力系数等材料蠕变性能数据,采用Larson-Miller外推模型成功获得了50万小时长寿期的316不锈钢母材和焊缝的长时蠕变性能,可满足长寿期反应堆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5.
研究制备了海绵负载纳米Al2O3微球的复合吸附剂(NAS),并用于对Se(Ⅳ)和Se(Ⅵ)的吸附。结果表明,合成的纳米Al2O3微球(NAO)的平均尺寸为200~400 nm,在海绵上负载NAO会使其分散性更好。当NAO负载量分别为80 mg/g和60 mg/g时,NAS对Se(Ⅳ)和Se(Ⅵ)的吸附性能为佳,分别需要60、120 min达到平衡,适应pH为2~5;两者均符合准2级动力学模型;NAS对Se(Ⅳ)、Se(Ⅵ)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137.2、143.9 mg/g,能很好地与Freundlich模型拟合,说明NAS表面不均匀,且属于多层吸附。经过2次的循环,对Se(Ⅳ)和Se(Ⅵ)的去除率有所降低,但均仍保持在一定的水平,说明NAS可再生循环利用。NAS作为一种新型吸附剂去除水中Se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6.
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医药产品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强,同时药品行业也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行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市场的激烈竞争,如果想要在这样的市场中快速发展,企业必须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了促进药品行业的发展,加快药品管理的科学化进程,尽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机制,设计了基于J2EE的药品管理系统。简述了药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从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以及系统的具体实现都遵循了软件工程的原理和数据库的设计方法。该系统的目的是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企业员工的压力,可方便、快捷地为用户服务。它可以使现阶段业务操作简单,有效预防了药品流失,使医药行业的管理工作向一个新的层次迈进。  相似文献   
47.
在Deform-3D有限元数值模拟过程中应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对2A12铝合金等通道转角挤压工艺进行优化设计,并系统分析不同工艺参数对挤压力和等效应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摩擦系数与挤压角度对挤压力的影响较大;挤压角度和挤压速度对等效应变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8.
在新媒体的时代到来之后,后期制作有了其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不同的历史意义。随着后期制作在影视视频节目中的地位上升,后期制作的精良与否也成为了影视视频节目质量提升不可或缺的因素。随着后期制作的水平与制作程序的复杂程度的提升,后期制作的周边设备成为后期制作企业竞争力的一部分,甚至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后期制作的周边设备中,最重要的可以说是工作站  相似文献   
49.
针对高Ti合金焊丝ER70S-G可浇性差,连浇炉数少的情况,研究了Ti_2O_3、Al_2O_3及TiN夹杂生成的热力学条件,结果表明,当钢中w[Ti]/w[Al] 4. 33时,一定会生成Ti_2O_3夹杂;控制钢中w[N]0. 005 5%时,可抑制较低过热度浇铸过程中TiN的生成,从而减少絮流现象出现。通过炼钢采用全程吹氩、精炼采用大渣量及全程微正压、连铸采用氩封保护等措施,减少了钢水的二次氧化,连浇炉数由开发之初的2炉提高至6~8炉,实现了优质、低成本生产。  相似文献   
50.
尹天明 《煤炭工程》2019,51(8):140-144
设计了一套基于J2EE的模块化业务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适用于煤炭企业特大型矿井的生产管理系统,解决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系统开发慢、维护难、扩展性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使企业信息系统更为灵活,只需简单的调整,就可应对业务需求的不断变化,同时,充分实现与现有的系统之间的整合,达到各个业务部门和环节更好协同的目标,提高系统的复用性,有效降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和运维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