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4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288篇
电工技术   39篇
综合类   175篇
化学工业   114篇
金属工艺   1455篇
机械仪表   368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33篇
能源动力   13篇
轻工业   12篇
石油天然气   14篇
武器工业   34篇
无线电   189篇
一般工业技术   482篇
冶金工业   612篇
原子能技术   41篇
自动化技术   10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等研究了Ti150合金锻件3个典型位置处的显微组织、微织构和拉伸性能。结果表明,锻件心部存在强微织构,表现为由晶体取向相近晶粒组成的条带状“宏区”,边缘和弧面等靠近外轮廓区域的微织构较弱;微织构较强区域的β转变组织内次生α相呈平行排列的集束状,而微织构较弱区域的次生α相呈编织排列;条带状“宏区”和β转变组织中的集束状次生α相均相当于粗大晶粒,增大了位错滑移距离,界面强化效应减弱,导致锻件心部的强度明显低于靠近外轮廓的区域。  相似文献   
992.
Nb-Ti高强IF钢板最优再结晶退火温度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莉 《钢铁钒钛》2011,32(2):48-52
以工业生产的Nb-Ti高强IF钢为试验材料,在实验室研究了退火温度对试验钢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退火温度750℃时,试验钢为未完全再结晶组织,退火温度升高至780 ~870℃时,试验钢均为完全再结晶组织;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ReL、R(ns)逐渐降低,A50、Ae逐渐增加.退...  相似文献   
993.
摩擦副动环使用316不锈钢材料,静环分别选用赛龙SXL、研理PREM和研理UNIV 3种高分子材料,通过摩擦磨损试验评估水润滑条件下凹坑表面织构布置方式对3种摩擦副的摩擦因数和磨损量等参数的影响规律,筛选合适的织构布置方式及摩擦副的高分子材料。试验结果表明,当硬材料与软材料作为一对摩擦副时,织构应布置在软材料试样上,这样有利于防止软材料变形后的凸峰嵌入到硬材料的织构凹坑中,可减小摩擦与磨损,改善摩擦副的润滑状况;此外,当表面织构布置在软材料试样上时,摩擦因数也最小;研究的3种高分子材料中,研理UNIV具有较好的摩擦学性能。  相似文献   
994.
选用经过电子束熔炼后的高纯钽锭进行开坯轧制, 研究该钽板织构随压下量与退火温度的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 在850 ℃退火的板材, 延续轧制板材的织构特征, 存在由{100}<110>组分和γ织构及其强弱变化所构成的织构梯度。在1 000 ℃退火的板材, 织构组分({100}<110>组分和γ织构)没有明显变化, 仅仅强度提高。在1 150 ℃退火的板材, 表面{100}<110>织构衍生出新的{112}<110>组分。在1 300 ℃退火的板材, γ纤维织构出现{111}<112>取向的择优生长。  相似文献   
995.
徐万峰 《材料导报》2018,32(Z2):386-388, 393
本工作采用轧制辅助双轴织构技术(RABiTS)制备了无铁磁性的Ni-40%Cu-3%W合金及Ni-40%Cu-3%W/Ni9W/Ni-40%Cu-3%W复合基带。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XRD)及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EBSD)对Ni-40%Cu-3%W合金基带再结晶热处理后的织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对Ni-40%Cu-3%W合金基带进行再结晶退火后(1 050 ℃保温60 min),合金基带表面形成了锐利的立方织构。此外,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出了Ni-40%Cu-3%W/Ni9W/Ni-40%Cu-3%W合金复合坯锭,并采用RABiTS技术制备出了无铁磁性的复合基带,其室温下的屈服强度为255 MPa,明显高于商业化生产的Ni5W合金基带的屈服强度,弥补了Ni5W合金基带在磁性能和力学性能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996.
彭建  彭毅  韩韡  潘复生 《材料工程》2015,43(3):23-27
研究了Mg 2Zn Mn-0.5Nd镁合金不同挤压温度对其制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显示:挤压温度从340℃提高到420℃时,合金的室温伸长率可从14%左右提高到26%以上,伴随强度明显下降.挤压温度从340℃降低到260℃时,合金的伸长率也提升到19%,而强度减弱不明显.分析表明:合金的晶粒尺寸和织构强弱等因素,共同决定该合金挤压制品的室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97.
选用销-盘实验模型,以圆柱形表面织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测得表面织构的摩擦因数和盘试件磨损量,通过单元仿真分析得到油膜上表面压力最大值。引入相关系数,研究不同参数表面织构下,摩擦因数和磨损量与油膜上表面压力最大值之间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数值分析得到的油膜压力最大值与实验得到的磨损量和摩擦因数之间在有着较高的相关性;单元仿真分析方法能够反映出表面织构润滑减磨性能的总体趋势,可用于确定表面织构优化参数,是一种有效减少实验的方法。但是该方法不能适用于表面织构直径较小时。  相似文献   
998.
微织构自润滑刀具干切削0Cr18Ni9奥氏体不锈钢的切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激光加工方法在硬质合金刀具的前刀面加工出微织构,并在微织构中填充固体润滑剂制成微织构自润滑刀具;使用微织构自润滑刀具、微织构刀具以及传统硬质合金刀具分别对0Cr18Ni9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干切削试验,并对比了它们的切削性能。结果表明:与传统刀具相比,微织构自润滑刀具能有效提高切削性能(主切削力减小了8%~16%,切削温度降低了15%~24%),增加切屑的曲卷,改善刀具的粘着磨损现象。  相似文献   
999.
以细晶高强IF钢为研究对象,在退火温度850℃、不同退火时间下对试验钢进行罩式退火试验。通过拉伸试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等,研究了不同罩式退火时间对细晶高强IF钢再结晶织构和晶界特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重位点阵晶界的出现频率先增加后减少,在40 min时达到峰值,这与晶粒度及晶粒均匀性有关,与再结晶织构强度也密切相关。晶粒尺寸适当,且均匀性好,重位点阵出现率越大,有利织构强度越高。当退火温度为850℃、保温40 min时,试验钢具有最强的γ纤维织构,最高的n、r值,和较好的晶界特征分布。  相似文献   
1000.
仿生摩擦学研究表明在刀具表面置入微织构纹理可以改善外圆车刀在切削时的摩擦状况,但是置入的微织构纹理会对刀具的结构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微坑织构、凸包织构和条纹织构纹理进行了刀具的建模并利用 ANSYS /Workbench 对不同微织构纹理刀具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在微织构的深度、间距尺寸一致的情况下,微坑织构纹理对刀具的应力影响程度较大,条纹织构纹理的影响程度较小,3种织构纹理对刀具的变形影响相差不大,综合比较条纹织构对刀具强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