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1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69篇
电工技术   15篇
综合类   79篇
化学工业   221篇
金属工艺   104篇
机械仪表   52篇
建筑科学   54篇
矿业工程   38篇
能源动力   9篇
轻工业   120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52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5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6篇
冶金工业   53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结冰与结霜现象给我们的工作、生活与生产造成一系列不利影响,针对冷表面防冰、防霜的研究与应用,制备具有防冰性能的功能型表面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目前防冰材料的研究现状,对超疏水材料、牺牲涂层材料、油润滑层材料以及水润滑层材料等用于防冰防霜领域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防冰材料未来的发展与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92.
液体自输送功能性表面在微流控、传质传热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此类表面发挥作用往往受到固体表面微纳米结构、固-液之间的静态润湿特性和动态润湿特性的综合影响.重点概述了固-液接触润湿模型与粘附性的关系,固体表面特性(即表面微观结构和润湿性)对固-液接触状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按照产生自驱动力的固体表面特性是否均匀,将液体自输送功能性表面分为两大模式,分别是非均质化润湿模式和均质化润湿模式.其中,非均质化润湿模式主要包含梯度润湿表面、锥体表面、润湿图案化表面以及薄壁多孔材料;均质化润湿模式主要包含毛细力驱动微沟槽表面、拉普拉斯压差驱动表面和毛细力驱动滑移表面,并逐一阐述了不同表面自驱动的原理.随后对这些不同表面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包括水汽收集和油水分离.最后,对各种液体自输送功能性表面问题进行了总结并给出了可能的解决措施,并展望了液体自输送功能性表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3.
蒋磊  黄红军  万国顺  李志广  王康 《塑料》2012,41(2):15-17,11
以丙烯酸为原料,制备了聚丙烯酸钠吸附树脂。建立了一种对其粘附性能的测定方法并测定了其粘附性能,讨论了该树脂粘附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中和度为70%,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1%,交联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01%,吸水倍率为2倍时,材料有最佳粘附性能。  相似文献   
994.
黄迎  宁智  宋云超  付娟 《机械工程学报》2012,48(10):128-138
沉降微粒再悬浮是柴油机排气微粒净化捕集及微粒采样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以管流中的柴油机排气沉降微粒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的管流中椭球形沉降微粒团再悬浮静态受力模型,对管流中椭球形沉降微粒团再悬浮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重点研究微粒团形态的变化对沉降微粒团再悬浮控制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沉降微粒团的形态、微粒团与壁面间的粘附角、排气平均流速以及排气管径等因素对管流中沉降微粒团的再悬浮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到沉降微粒团粘附角、排气平均流速以及排气管径等微粒团再悬浮控制因素对管流中椭球形沉降微粒团再悬浮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对于深化管流中柴油机排气沉降微粒团再悬浮及其控制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5.
研究和比较了不同种类的CaCO3填料填充PVC异型材的物理性能和喷涂粘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未改性的轻质CaCO3因氟碳涂料在其表面的接触角、粘附功、附着力较其它类CaCO3填料高,它较适用于喷涂PVC型材的生产  相似文献   
996.
简要分析了乳化沥青与石料粘附性的重要性,认为碱性石料比酸性石料与乳化沥青有更好的粘附性,针对福建花岗岩石料(酸性石料)偏多,提出了生产乳化沥青调酸、施工加碱等提高乳化沥青粘附性的几个措施。  相似文献   
997.
抗剥落剂的温度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剥落剂的使用是为了改善沥青与石料间的粘附性,从而扩大了道路工程上石料的选择范围,有利于就地取材。本文研究了有机胺类抗剥落剂在高温和低温冻融作用后的有效性,为工程上正确选用和使用胺类抗剥落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8.
采用He常压辉光放电等离子体(APGDP)处理有机硅薄膜材料表面并引发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酰胆碱(MPC)在其表面接枝聚合.通过ATR-FTIR对接枝前后膜表面的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确定MPC共价接枝到材料表面.改性后膜表面的接触角由101°下降到54°,在室温下保存15天后仍维持在58°左右,表明接枝MPC后有机硅材料获得高亲水性的表面,并能使这一性质较好地保持.接枝前后膜的力学性质变化不大.体外血小板粘附实验表明,接枝MPC后的材料表面能够显著抑制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具有优良的血液相容性,可以作为一种新型医用生物弹性体.  相似文献   
999.
钢渣与沥青粘附性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中推荐的水煮法评价钢渣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为了与常规石料进行比较,用石灰岩作对比试验。分析粘附机理以及影响因素,试验结果得出钢渣与沥青粘附性很好。  相似文献   
1000.
煤炭储运设备的粘煤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煤的湿粘与冻粘机理,利用理论分析及试验验证的方法,分析了温度、含水量、储运设备的表面材料性能、煤料中煤颗粒的大小组成、存储时间、正压力等对煤粘附的影响规律,对解决煤矿储运设备的粘煤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