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1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59篇
电工技术   105篇
综合类   49篇
化学工业   60篇
金属工艺   539篇
机械仪表   155篇
建筑科学   19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61篇
轻工业   5篇
水利工程   9篇
石油天然气   43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0篇
冶金工业   265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宁保群  刘永长  乔志霞  杨留栓 《钢铁》2007,42(9):68-71,84
采用Baehr DIL805A/D高精度差分膨胀仪测量线膨胀行为与微观组织分析获取了T91铁素体耐热钢低温相变过程动力学信息,研究了不同温度(760、650和440 ℃)下施加不同压应力(100、150和200 MPa)对低温相变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压应力的施加促使马氏体的形成,提高Ms点;但在不同温度下应力的施加对Ms点的影响不同:随应力的增加,温度为760和650 ℃时,Ms呈降低趋势;在440 ℃下Ms点起先不发生变化而后呈升高趋势.这是因为在760和650 ℃时,相变机制主要与形变奥氏体的形态有关;而在440 ℃下主要受应力诱导马氏体相变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根据生产实践,对不锈钢和耐热钢技术标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4.
利用DIL805A/D高精度差分膨胀仪,通过线膨胀行为测量与微观组织分析,获得T91铁素体耐热钢连续冷却转变过程中相关动力学信息,结合冷却后T91钢组织特征,确定了T91钢过冷奥氏体转变过程中的临界冷却速度.研究表明:T91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过程中只存在铁素体和马氏体转变区,而不出现贝氏体和珠光体转变.在冷却速度为10K/min时该钢获得完全板条马氏体组织,9K/min时组织中开始出现铁素体,即10K/min可以定为T91钢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上临界冷却速度;当冷却速度介于3~9K/min时为马氏体和铁素体的混合组织,冷却速度为2K/min时T91钢中不存在马氏体转变,室温组织为铁素体,即2K/min可以定为T91钢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下临界冷却速度.  相似文献   
75.
对TP347HFG和内壁喷丸TP347H钢管试样在650℃、27MPa条件下进行不同时长的抗蒸汽氧化试验,并分析了氧化膜的横截面形貌、微观结构、元素分布和物相。结果表明:TP347HFG的氧化速率遵循幂指数规律;内壁喷丸TP347H表面大部分区域形成了富Cr氧化膜薄层、局部区域生成较厚岛状氧化物;TP347HFG氧化物的内层为(Ni,Fe)Cr_2O_4 、外层为Fe3O4和Fe_2O_3,内壁喷丸TP347H氧化物为Cr_2O_3和FeCr_2O_4 ;在所试验时间内,内壁喷丸TP347H的抗蒸汽氧化性能优于TP347HFG。  相似文献   
76.
77.
高频熔炼制备Al2O3陶瓷颗粒增强耐热钢基复合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瓷/金属基复合材料由于结合了两者的性能优点,因而应用前景巨大。研究工作采用高频加热熔炼结合负压铸渗工艺,制备了适合于高温摩擦磨损工况下使用的Al2O3陶瓷/耐热钢基表层复合材料,分析了高频加热熔炼温度、加热时间的控制和吸铸时间对铸渗层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频加热阳压为7.5kV的加热功率,加热时间为60s,金属液加热温度在1560℃左右,真空吸铸时间为4~5s的制备工艺可获得较好表层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界面结合良好,陶瓷颗粒分布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78.
研究了四种耐热钢和一种耐热合金的耐碳化腐蚀性能,分析了渗碳对五种耐热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由于材料中含有很高的Cr和Ni,同时存在Si,五种材料在900、950℃渗碳100 h后,渗碳层很薄,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79.
80.
HK-40为奥氏体钢,具有较高的含碳量和合金含量,焊接时易脆化、偏析,产生热裂纹,可焊性较差;Cr5Mo为珠光体钢,焊接时易出现淬硬组织。把这两种焊接性质相差甚大的材料相焊,必须选择一利能同时满足这两种材质要求的焊接工艺及焊接材料,才能获得优质的焊接接头。本文通过某催化剂管组的焊接实例,详细论述了HK-40与Cr5Mo相焊的可焊性与焊接工艺。实践证明,采用隔离层焊接方法及TG82焊丝、NA182焊条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