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925篇
  免费   5613篇
  国内免费   4060篇
电工技术   2564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5203篇
化学工业   26437篇
金属工艺   10254篇
机械仪表   3831篇
建筑科学   2658篇
矿业工程   4895篇
能源动力   898篇
轻工业   11319篇
水利工程   255篇
石油天然气   3993篇
武器工业   659篇
无线电   60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171篇
冶金工业   9453篇
原子能技术   473篇
自动化技术   1515篇
  2024年   560篇
  2023年   2369篇
  2022年   2246篇
  2021年   2542篇
  2020年   2353篇
  2019年   2557篇
  2018年   1340篇
  2017年   1870篇
  2016年   2168篇
  2015年   2734篇
  2014年   5658篇
  2013年   4577篇
  2012年   5685篇
  2011年   6273篇
  2010年   5106篇
  2009年   6199篇
  2008年   6685篇
  2007年   6086篇
  2006年   5796篇
  2005年   5783篇
  2004年   5163篇
  2003年   4260篇
  2002年   3125篇
  2001年   2588篇
  2000年   2059篇
  1999年   1544篇
  1998年   1484篇
  1997年   1331篇
  1996年   1176篇
  1995年   1264篇
  1994年   1015篇
  1993年   836篇
  1992年   785篇
  1991年   689篇
  1990年   672篇
  1989年   694篇
  1988年   73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39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9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采用分子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纳米Al2O3对植物绝缘油微观特性的影响,并通过试验加以验证.对纳米Al2O3与植物油分子的表面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未改性和改性后的植物油模型,研究分析其中的氢键、油分子的径向分布函数(RDF)和水分子的扩散系数等参数,同时对不同改性浓度纳米Al2O3的植物油进行了热老化实验.结果 表明:改性植物油模型中的氢键数量更多,RDF的峰值更大,水分子的扩散系数更小.热老化过程中改性油的介质损耗小于未改性油,表明纳米Al2O3改性植物绝缘油具有优良的稳定性,改性植物绝缘油的热稳定性和绝缘性能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992.
首先以六方氮化硼(h-BN)微粉及绢云母微粉(Mica)为原料,通过冻融循环结合超声工艺剥离出氮化硼纳米片(BNNS)及云母纳米片(MNS);之后以BNNS和MNS为绝缘导热填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及二步法的水性聚酰亚胺(PI)工艺,制备了云母/氮化硼纳米杂化聚酰亚胺薄膜(简称为MNS/BNNS纳米杂化PI薄膜).研究了不同MNS/BNNS填充量对纳米杂化PI薄膜性能的影响,采用XRD、TEM、AFM对BN、BNNS、Mica、MNS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MNS/BNNS纳米杂化PI薄膜的导热系数、介电常数及电气强度等性能.结果表明:当m(MNS)∶m(BNNS)=1∶2时,纳米杂化PI薄膜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导热性能比纯PI大幅提高,导热系数为0.743 W/(m·K),电气强度可达246 MV/m,介电常数为5.28.  相似文献   
993.
994.
The surface nanocrystalline microstructures of 7A04 aluminium alloy was obtained by means of circulation rolling plastic deformation(CRPD), the grain refinement behavior and the hardness variation were examined. X-ray diffraction(XRD)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were applied to characterize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surface layer. The experimental evidences show that, after the CRPD treatment, the mean grain size in the surface layer is about 50 nm. The microhardness of the nanostructured surface layers is enhanced significantly after CRPD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matrix, which can be attributed primarily to the grain refinement. The microhardness at the top surface can reach about HV0.05335, while the value of the matrix is HV0.05160 or so. The surface hardening effect is obtained obviously. Besides,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nanocrystalline layer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of the XRD analysis and the microhardness measurement show that the nanocrystalline layer has better thermal-stability than the matrix. And the DSC measurement shows that the synthesis of nanostructured surface layer has influence on the phase transformation of 7A04 aluminum alloy.  相似文献   
995.
热处理对制备纳米氧化铟锡(ITO)粉末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共沸蒸馏工艺辅助的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铟-氧化锡(ITO)粉体,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制备粉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粉体发生从四方结构向体心立方结构转变,晶粒出现长大现象,比表面积变化明显,化学组分保持高纯状态,综合比较,在700~800℃进行热处理可以得到尺寸均匀,晶形完整的纳米级粉体。  相似文献   
996.
997.
表面科学与工程在纳米技术发展与应用中的直接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面科学与工程在纳米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尤其在纳米尺度材料的制备和纳米制造等领域。在纳米材料领域,纳米晶块材料的界面问题和纳米尺度的分子自组装的表面与界面问题是极富挑战性的前沿工作。在纳米制造领域,微机械部件的微纳米尺度的操作手设计和运动副表面的微观失效、摩擦磨损和润滑等问题也将开辟表面科学与工程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998.
基于遗传算法的铜闪速熔炼过程控制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已建立的铜闪速熔炼神经网络模型,以能耗费用最低为目标,在工艺指标控制范围内,采用遗传算法对铜闪速熔炼过程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仿真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当空气、分配风、工艺氧和中央氧的市场价格折合比值分别为0.05、0.1、0.4和0.45,精矿量为128 t,其成分(质量分数)为Cu 20.61%、S 27.59%、Fe 24.72%、SiO2 11.64%和MgO 1.39%时,铜闪速熔炼工艺参数的遗传优化值为空气15 011 m3、分配风1 302 m3、工艺氧17 359 m3、中央氧1 000 m3、熔剂13.6 t;与实践平均值相比,若采用优化工艺参数控制,熔炼能耗费用可降低4.6%。  相似文献   
999.
为实现铜转炉吹炼过程中的关键操作参数的准确预测,构造一种基于核偏最小二乘法的动态预测模型,并提出一种适用于动态建模的在线式异常样本剔除方法。该动态预测模型使用滑动窗方法不断更新建模数据,再利用核偏最小二乘法对动态模型的参数进行辨识,最后根据反馈的前次计算误差对本次预测值进行修正。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动态预估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和较强的鲁棒性,并具有较好预测精度(风量预测的相对均方根误差小于10%,氧量预测的相对均方根误差小于19%)。目前,该预测模型被用于某转炉的吹炼辅助决策系统中。  相似文献   
1000.
碲铜系合金在饱和NH4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全浸失重法,研究了碲铜系合金在饱和NH4Cl溶液中的抗腐蚀性能,结合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等测试方法,初步探讨了合金在饱和NH4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及腐蚀机制,结果表明碲铜系合金的抗腐蚀性优于纯铜,其腐蚀速率低于纯铜,原因在于碲、镁的加入,可降低纯铜中的非金属杂质含量,同时碲、镁的加入,可沿铜晶界以化合物的形式析出,有利地阻碍了纯铜的沿晶腐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