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96篇
  免费   688篇
  国内免费   1144篇
电工技术   113篇
综合类   493篇
化学工业   1805篇
金属工艺   4130篇
机械仪表   530篇
建筑科学   100篇
矿业工程   166篇
能源动力   250篇
轻工业   111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249篇
武器工业   201篇
无线电   50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45篇
冶金工业   951篇
原子能技术   106篇
自动化技术   16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85篇
  2022年   261篇
  2021年   315篇
  2020年   332篇
  2019年   310篇
  2018年   278篇
  2017年   355篇
  2016年   327篇
  2015年   394篇
  2014年   439篇
  2013年   566篇
  2012年   491篇
  2011年   631篇
  2010年   493篇
  2009年   572篇
  2008年   483篇
  2007年   702篇
  2006年   659篇
  2005年   464篇
  2004年   474篇
  2003年   454篇
  2002年   502篇
  2001年   463篇
  2000年   423篇
  1999年   355篇
  1998年   251篇
  1997年   231篇
  1996年   192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采用离心铸造法,用TiO2粉末与纯铝熔液原位反应生成Al3Ti颗粒增强相,获得了组织和性能在径向上呈梯度分布的Al3Ti/Al功能梯度复合材料。考察了材料的显微组织和硬度,Al3Ti颗粒和材料硬度在径向上由外向内呈梯度分布。研究分析了离心和转速、TiO2加入量和激冷强度对复合材料组织和硬度的分布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因素对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分布梯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2.
空冷淬火Cu-Zn-Al合金马氏体结构及稳定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X射线衍射强度分析、透射电镜观察、相变点测量等方法研究了空冷淬火态Cu18Zn14Al合金马氏体结构及其稳定化现象。认为该合金空冷淬火可获得长程有序完全的M18R马氏体,其有序组态为Al原子与Cu原子、Zn原子与Cu原子两种近邻(nn)有序(K=偶,H+K/2=奇),以及产生K=奇的衍射中Al原子与Zn原子次近邻(nnn)有序。其基面原子分布为:Ⅰ—1425Al+1125Cu、Ⅱ—Cu、Ⅲ—1825Zn+725Cu。与此相对应,该合金相应为Heusler结构。该合金在充分有序化的条件下仍存在马氏体稳定化。  相似文献   
93.
为了探究稀土离子掺杂铝硅酸盐的光温特性,本文采用燃烧合成法制备了系列荧光粉材料Ca1-3x/2Al2Si2O8:xEu3+。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掺杂Eu3+离子不会改变基质CaAl2Si2O8的晶体结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该荧光粉在近紫外光区域具有较强吸收,当被波长为393 nm的近紫外光激发后,其最大特征发射峰为611 nm,且Eu3+离子的最佳掺杂浓度为0.05。利用上升时间测温法研究了CaAl2Si2O8:Eu3+荧光粉的光温传感特性,结果表明:随着Eu3+掺杂浓度的增加,上升时间单调递减,但当掺杂掺杂超过0.100时就会发生淬灭。Ca0.985Al2Si2O8:0.01Eu3+的相对灵敏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并在520 K时达到最大值(0.024 K-1)。上述研究表明该荧光粉具备优异的温度传感性能,在测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4.
针对高炉炉渣中Al2O3含量(质量分数)偏高导致炉渣黏度增大、流动性变差、脱硫能力下降的问题,利用双层石墨坩埚模拟铁液滴下穿过炉渣的过程,探究了R[w(CaO)/w(SiO2)],w(MgO)/w(Al2O3)和w(Al2O3)对高Al2O3型CaO-SiO2-MgO-Al2O3四元高炉渣系脱硫能力的影响.当w(MgO)/w(Al2O3)=0.50,w(Al2O3)=20%时,R由1.05提高到1.35,炉渣的脱硫能力增强;当w(Al2O3)=20%,R=1.30时,w(MgO)/w(Al2O3)由0.25提高到0.55,炉渣的脱硫能力增强;当w(MgO)/w(Al2O3)=0.40,R=1.30时,w(Al2O3)由12%提高到20%,炉渣的脱硫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95.
 Al2O3作为熔渣中的主要组元之一,其对熔渣的冶金性能的影响尤为突出。对于高炉炼铁而言,高炉渣中Al2O3增加会对炼铁及脱硫造成不利影响。然而,随着中国钢铁工业的不断发展,相对低廉的高Al2O3进口铁矿石使用量不断攀升,使得高炉渣中Al2O3含量明显增加,高炉渣中Al2O3质量分数往往大于15%,更高的甚至大于20%。目前关于高Al2O3高炉渣系中Al2O3组元的热力学性质(例如采用参考渣法测定Al2O3的活度)及其对炉渣冶金性能的影响等研究鲜有报道,而温度是影响冶金熔渣冶金性能的重要热力学因素之一,因此探讨温度对冶金熔渣中Al2O3组元活度影响的规律不仅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同时也为现场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采用参考渣法对1 773~1 873 K温度条件下CaO-SiO2-Al2O3-MgO高炉渣系Al2O3活度进行测定,并采用Raman光谱对熔渣的结构进行检测。考察了温度对CaO-SiO2-Al2O3-MgO高炉渣系Al2O3活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增加,熔渣中Al2O3的化学势降低,熔渣与铜金属熔液之间的反应向右移动来达到新的平衡,因而Al2O3的活度随着温度的增加逐渐降低。温度的增加使熔渣中Al2O3与碱性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使钙铝酸盐(CaO·Al2O3和CaO·2Al2O3)和镁铝酸盐(MgO·Al2O3)等复合物生成量增加,此时熔渣的结构由于O2-的增加而逐渐发生解聚,熔渣中的自由Al2O3减少,从而导致Al2O3活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6.
 为了掌握高Al2O3条件下(w(Al2O3)为15%以上)高炉渣系的熔化特性,利用差式扫描量热仪分析了不同w(MgO)/w(Al2O3)、碱度(R)以及w(Al2O3)对高铝高炉渣的熔化温度及熔化热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炉渣熔化开始温度为1 248~1 291 ℃、熔化结束温度为1 432~1 485 ℃、熔化热为137~211 J/g;当w(Al2O3)=15%、高w(MgO)/w(Al2O3)时,发生了共晶逆反应,导致高炉炉渣熔化开始温度逐渐降低,但由于高炉炉渣的液相线温度基本未变,所以炉渣熔化结束温度基本未发生改变;w(Al2O3)为20%时,随着w(MgO)/w(Al2O3)的增加,炉渣中易生成熔点较高的镁铝尖晶石,导致高炉炉渣熔化开始温度逐渐增大,与此同时,炉渣液相线温度逐渐降低,导致炉渣熔化结束温度逐渐降低;随着碱度R的增加,高炉炉渣中生成了具有高熔点的化合物、炉渣的液相线温度升高,使得高炉炉渣的熔化开始温度逐渐增加、炉渣熔化结束温度逐渐升高;随着w(Al2O3)的增加,发生了共晶逆反应,故炉渣的熔化开始温度逐渐降低,而随着w(Al2O3)的增加,炉渣中键能较大的Al—O键增多,需要在更高温度下才能实现炉渣的最终熔化,即熔化结束温度逐渐增加;随着w(MgO)/w(Al2O3)、R以及w(Al2O3)的增加,炉渣熔化热逐渐增多。分析认为,随着R的增加,炉渣中有高熔点化合物的生成,熔化热增加;随着炉渣中w(Al2O3)的增加,炉渣中Al—O键增多,解聚破坏熔渣结构消耗的热量增多;而随着w(MgO)/w(Al2O3)增加,高熔点化合物的生成或熔化开始温度降低,造成熔化热增加。  相似文献   
97.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SiCp/Al复合材料,探讨了SiC颗粒质量分数对SiCp/Al复合材料密度、布氏硬度、微观形貌以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C颗粒表面形成了少量可提高界面结合性的Al4C3化合物。随着SiC质量分数增加,SiCp/Al复合材料的密度没有明显的变化,当SiC质量分数增加至25%时,密度明显下降。SiCp/Al复合材料的布氏硬度随着SiC质量分数的增加呈先增长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SiC质量分数为20%时,材料的硬度最优(HBW 114),平均摩擦系数达到最大值(0.3425),摩擦后试样表面形貌平整且犁沟较浅,SiC颗粒未出现明显剥落。  相似文献   
98.
以6061Al作为基质材料,利用液体冶金的搅拌铸造技术及挤压法制备Al2O3颗粒增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选取6061Al添加3种质量分数为5%、10%和15%的Al2O3为研究对象,以改善6061Al/Al2O3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SEM分析表明,Al2O3颗粒在6061Al金属基体中的分布相当均匀;由X射线衍射试验结果显示,复合材料中只有6061Al和Al2O3,且不会影响结晶性及6061Al的组织结构型态。试验结果表明,随着Al2O3添加量增加至15%,6061Al/Al2O3复合材料的硬度和抗拉强度均有较大提高,但伸长率略有下降,由于材料孔隙率的提升,致密度下降,从而引起材料的硬度略微下降;分析磨损量与Al2O3添加量及磨损率与滑动距离的关系,结果显示商用6061Al的磨损率最大,而6061Al/Al2O3(15%)复合材料的磨损量最小,并且磨损率最低,这是由于在6061Al中加入Al2O3颗粒,Al2O3颗粒的存在可以减少磨粒对基体的犁削作用,有效提高基体的耐磨性。深入探讨Al2O3颗粒增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发现颗粒增强体以很细的粉末(一般在20 μm以下)加入到金属基中起到提高硬度、强度和耐磨性的作用;然而,Al2O3添加量越来越大时,其对6061Al系列材料的硬度、强度和耐磨耗性等性能将起到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99.
利用光学显微镜(OM)和TEM,研究了全层状TiAl合金的层片间距的影响因素及与各因素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全层状TiAl合金的层片间距与冷却速度和合金中铝含量有关,层片间距与冷却速度呈反比关系,并随着合金中铝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以层片生长的台阶机制为基础,推导出了全层状TiAl合金在连续冷却过程中层片间距的数学表达式,推导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00.
应用扫描电镜断口分析、能谱定性分析、光学显微形貌测试等方法 ,针对公司重要产品因细小裂纹而连续四炉产品全部报废的重大质量事故 ,分析了引起报废裂纹缺陷的性质及产生原因。结果表明 :缺陷主要是大量集聚分布的脆性Al2 O3 夹杂及其裂纹 ,属原材料缺陷 ,是冶炼时氧化还原工艺控制不当 ,或加Al量不均匀所致。据此立即采用了相应调整和改进冶炼工艺措施 ,有效消除了原始缺陷 ,迅速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