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158篇
  免费   15531篇
  国内免费   6370篇
电工技术   6749篇
综合类   9076篇
化学工业   38624篇
金属工艺   16412篇
机械仪表   8907篇
建筑科学   13488篇
矿业工程   4267篇
能源动力   3470篇
轻工业   12913篇
水利工程   2396篇
石油天然气   4785篇
武器工业   1260篇
无线电   816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638篇
冶金工业   6579篇
原子能技术   1009篇
自动化技术   7319篇
  2024年   549篇
  2023年   2596篇
  2022年   4686篇
  2021年   7313篇
  2020年   4981篇
  2019年   4530篇
  2018年   4616篇
  2017年   6001篇
  2016年   7031篇
  2015年   7448篇
  2014年   8920篇
  2013年   9130篇
  2012年   9318篇
  2011年   9233篇
  2010年   7083篇
  2009年   7690篇
  2008年   6396篇
  2007年   9085篇
  2006年   9062篇
  2005年   7551篇
  2004年   5789篇
  2003年   5164篇
  2002年   4171篇
  2001年   3394篇
  2000年   2931篇
  1999年   2324篇
  1998年   1772篇
  1997年   1592篇
  1996年   1260篇
  1995年   1080篇
  1994年   886篇
  1993年   666篇
  1992年   518篇
  1991年   418篇
  1990年   328篇
  1989年   250篇
  1988年   185篇
  1987年   136篇
  1986年   94篇
  1985年   97篇
  1984年   107篇
  1983年   71篇
  1982年   74篇
  1981年   43篇
  1980年   70篇
  1979年   29篇
  1966年   26篇
  1964年   35篇
  1962年   66篇
  1959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How to compose existing web services automatically and to guarantee the correctness of the design (e.g. temporal constraints specified by temporal logic LTL, CTL or CTL*) is an important and challenging problem in web services. Most existing approaches use the process in conventional software development of design, verification, analysis and correction to guarantee the correctness of composite services, which makes the composition process both complex and time-consuming. In this paper, we focus on the synthesis problem of composite service; that is, for a given set of services and correctness constraint specified by CTL or CTL* formula, a composite service is automatically constructed which guarantees that the correctness is ensured. We prove that the synthesis problem for CTL and CTL* are complete for EXPTIME and 2EXPTIME, respectively. Moreover, for the case of synthesis failure, we discuss the problem of how to disable outputs of environment (i.e. users or services) reasonably to make synthesis successful, which are also proved complete for EXPTIME and 2EXPTIME for CTL and CTL*,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92.
电容耦合电阻层析成像传感器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容耦合电阻层析成像传感器的优化设计,首先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了12电极传感器有限元模型,并分析了后续图像重建所需的传感器灵敏场,之后将该仿真模型与实际传感器相应的测量数据及重建图像进行对比验证,研究表明仿真与实验结果能够较好吻合,为对传感器性能进一步研究提供可靠基础.为了提高系统稳定性及抗干扰能力,以该原始模型...  相似文献   
993.
针对使用语音变换技术的语音篡改,提出一种自动检测方法。在分析语音变换基本模型和变换语音失真的基础上,提取语音信号的声道参数以及相关的信号统计量,并通过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法,选择出对语音变换比较敏感的特征作为分类特征,使用支持向量机进行语音变换检测和变换语音的说话人性别判别。对于一种语音变换软件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率,其中语音变换检测的平均准确率为94.90%,变换语音的说话人性别判别平均准确率为92.09%。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分析Java多线程并发机制的基本特征,着重针对Java多线程程序中的数据安全问题作深入探讨研究.指出在利用Java多线程技术进行实际编程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数据安全问题以及相应解决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数据安全在Java多线程编程中的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995.
为探寻热解碳层对涂碳SiC纤维增强Ti-15-3钛合金基复合材料(C-SiC/Ti-15-3)中热残余应力的影响,基于复合材料细观力学方法,建立在不同热解碳层厚度时C-SiC/Ti-15-3复合材料的有限元单胞模型,模拟复合材料中热残余应力的分布.研究发现,在SiC纤维表面增加碳涂层能明显降低复合材料中的热残余应力,SiC表面的热解碳层厚度对复合材料中的热残余应力有很大影响;随着热解碳层厚度的增加,最大von Mises等效应力和径向应力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6.
利用自定义模板,将界面设计和代码编写工作分离,使两项工作可以并行进行,并且充分利用已有代码,避免重复编写相同代码。文中介绍了模板的实现原理和具体实现算法。  相似文献   
997.
冰塞引起的上下游水位变化与内部水流阻力有关,其堆积演变形成的固液多孔介质中存在渗流问题,且渗流阻力对上下游水头压力具有一定影响。本研究基于实验室冰水力学模型实验,通过设定不同的水力条件,获取不同冰塞剖面形状及沿冰塞剖面累积方向冰盖下流速分布,采用非达西渗流理论对冰塞内渗流阻力进行率定,获得了渗流阻力能量损失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渗流阻力能量损失占总能量损失的比例为11%~21%,冰厚较大位置可达到42%,沿冰塞累积方向,渗流能量损失占比与冰厚和水深之比呈典型的正相关。渗流流量为河道内重要的槽蓄水量,孔隙率在0.39~0.51之间,冰厚与水深之比在0.6~1.4之间时,渗流流量占总流量的9%~26%。渗流流量的变化受孔隙率、冰塞结构及水力特征等共同影响,冰颗粒均匀且随机堆积情况下,冰塞厚度越厚,冰体排列越紧密,孔隙率和渗流系数越小,流体通过多孔介质的比表面积越大,渗流能量损失也越多。本研究进一步明晰了冰塞阻力机理及渗流阻力在冰塞中的重要性,为受凌汛灾害困扰流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8.
过水桥梁的基桩外露已成为影响桥梁安全性的重要因素,携沙水流会对外露部分的基桩产生冲蚀作用,加速混凝土的破坏,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桥梁安全性降低,影响桥梁交通的正常运营。为研究携沙水流对基桩的冲蚀磨损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利用ANSYS-Workbench建立三维模型,在FLUENT的工作环境下,模拟水沙两相流的流动特性,并求解得出基桩最大冲蚀磨损速率。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携沙水流的流场特性,并得出了在不同流速、含沙量及粒径下的冲蚀磨损规律。结果表明:流速、含沙量及粒径都对最大冲蚀率有较大影响,其中,最大冲蚀率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大,并呈现出明显的指数关系;含沙量与最大冲蚀率呈现出正相关关系;最大冲蚀率随粒径的增大呈现出先减少后趋于稳定的趋势。研究成果可以为后续基桩冲蚀磨损预测的工程应用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999.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