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8篇
  免费   409篇
  国内免费   83篇
电工技术   16篇
综合类   97篇
化学工业   187篇
金属工艺   229篇
机械仪表   18篇
建筑科学   16篇
矿业工程   332篇
能源动力   29篇
轻工业   10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47篇
冶金工业   1780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5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采用热力学平衡模拟方法研究复杂铅铋精矿富氧熔池熔炼过程中的元素分配行为,分析氧料比(OFR)和硫分压(pSO2)对Bi、Pb、As、Sb、Cu和Ag分配行为的影响,并对比模拟计算结果与工业数据。结果表明,该过程中OFR在6.3~6.8kmol/t之间有利于最大化Bi、Pb、Cu和Ag在金属相中的分配,进一步增加OFR将导致金属相分配率下降和渣液化温度提高。此外,高pSO2将导致Bi和Pb以硫化物形式大量分配至烟尘相,这表明低pSO2有利于降低过程烟尘率。  相似文献   
82.
针对GB/T 4171—2008标准对高耐候Q355GNHDZ25钢板的要求,通过合理的化学成分设计,结合CCT曲线的计算,制定了合理的冶炼、加热及轧制工艺。所试制的Q355GNHDZ25钢板组织均匀细小,钢质纯净,具有良好的抗层状撕裂性能和耐大气腐蚀性能,并兼顾了优异的低温冲击韧性和强度,完全满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83.
铜冶炼烟气酸洗液经D296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后,再依次采用氨水解吸Sb,NaOH和酒石酸混合溶液解吸Bi,NH4SCN溶液解吸Re,实现Re/Sb/Bi的分步解吸并获得铼富集液。结果表明:酸洗液电位对Re、Sb、Bi吸附率没有明显影响,适宜的酸洗液H2SO4浓度为43.81 g·L-1,Re、Sb、Bi吸附率分别为100%、6.55%和89.05%;D296树脂吸附Re的穿透容量和饱和容量分别为1.308和1.773 g·L-1,且树脂利用率为73.77%;先采用12.5%氨水解吸Sb,16%NaOH+140 g·L-1酒石酸混合溶液解吸Bi,通过添加酒石酸可有效抑制Bi水解,再采用10%NH4SCN溶液解吸Re,得到铼富集液,其Cu、As、Sb、Bi浓度均降至1 mg·L-1以下,且使酸洗液中Re富集了4倍。  相似文献   
84.
A calcified roasting−acid leaching process was developed as a highly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extraction of valuable metals from low nickel matte in the presence of CaO additive. The influences of process parameters on the metal extraction were studied, including the roasting temperature, roasting time, addition of CaO, H2SO4 concentration and liquid−solid ratio. 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 94.2% of Ni, 98.1% of Cu, 92.2% of Co and 89.3% of Fe were recovered. Additionally, 99.6% of Fe was removed from the leachate as goethite by a subsequent goethite iron precipitation process. The behavior and mechanism of CaO additive in the roasting process was clarified. The role of CaO is to prevent the formation of nonferrous metal ferrite phases by a preferential reaction with Fe2O3 during the roasting process. The metal oxides (CuO and NixCu1−xO) remained stable during high-temperature roasting and were subsequently efficiently leached using a sulfuric acid solution.  相似文献   
85.
郭杰  潘从元  徐勇 《冶金分析》2021,40(12):59-65
在有色冶炼领域,元素成分检测是保证冶炼质量的重要一环。目前国内有色冶炼企业多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进行检测,该方法需要样品制备,造成冶炼状态无法实时反馈,严重影响冶炼过程优化。研究了无监督数据挖掘算法辅助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用于铜冶炼光谱结构解析。实验中,首先选择4种铜冶炼物料作为实验样品,然后利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IBS)激发样品获得18750个光谱数据,通过盲源分离技术对所有光谱进行分析,最终提取得到3个特征光谱。进一步研究发现,3个特征光谱与Cu、Fe、Ca元素光谱有一一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LIBS光谱的定量化评价指标,量化结果表明分解模型对18750个光谱都能达到很高的评分,说明铜冶炼光谱能够良好地被3个特征光谱重构,即铜冶炼光谱存在显著的光谱结构。以上结论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可用于光谱快速评价、异常光谱剔除、光谱信号提纯、元素谱线选取、样品定性/半定量分析等,为LIBS技术应用于在线铜冶炼成分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6.
何从行 《矿冶工程》1994,14(1):39-43
金银火法冶炼中炉衬废砖的金银含量高,回收价值大。研究确定了浮-重联合选矿、产品酸浸除镁的炉衬废砖处理工艺。采用组合浮选药剂,可强化浮选效果,浮选尾矿经摇床重选确保了粗粒金银的回收;精矿酸浸除镁可满足冶炼要求;尾矿脱镁后可返回铅粗炼系统综合回收金、银、铜、铋等有价金属,有效地利用了资源。工艺流程简单、合理,易于实施,应用于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7.
昂正同 《矿冶》2002,11(4):69-72
闪速炉炼铜炉渣中含Fe3 O4较高 ,这是渣含铜高和沉淀池结瘤的主要原因。本文结合生产实践 ,论述了Fe3 O4在闪速熔炼过程中的生成机理 ,并在生产中采取一系列措施 ,如 :通过下料管、分布器等设备改造改善精矿喷嘴性能 ,反应塔加焦粉 ,沉淀池加生铁 ,并适当提高炉渣SiO2 含量等 ,以减少Fe3 O4对生产过程的危害。  相似文献   
88.
李延祥 《有色金属》2002,54(2):118-121
由奔诺·罗森伯格领导的对“阿拉伯谷地”古铜矿冶遗址持续几十年的发掘和研究 ,在冶金考古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古埃及哈托尔矿业神庙的发现证明所谓的所罗门的铜矿实际上属于古埃及。具重要意义的是在提姆纳第 3 9号遗址发现了迄今为止考古学家所找到的年代最古老的炼铜炉。遗址的采矿和冶炼技术反映出了早期矿冶状况和冶金技术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阿拉伯谷地”古铜矿冶遗址考古的出色工作成为全世界相关学者的典范  相似文献   
89.
广西北流铜石岭容县西山冶铜遗址初步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北流铜石岭、容县西山冶铜遗址位于北流江河畔的山坡山顶,相距约10km,是岭南地区迄今发现最早、规模最大的冶铜遗迹。考古部门曾对北流铜石岭遗址进行过部分发掘和研究,显示其冶铜年代约在汉至魏晋时期。于2006年11月对北流铜石岭、容县西山遗址的考察发现了杯纹岩刻、炼铜炉址以及大量散落炉渣、鼓风管残片、陶片遗存,其冶炼技术水平及冶炼工艺等尚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0.
胡金宝  余向阳 《中国冶金》2021,31(4):110-117
铜冶转炉吹炼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具有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大惯性和不确定性,机理复杂、物料变化范围大、影响因素多,给吹炼终点预报带来了极大困难。目前国内外铜锍吹炼过程终点判断仍以人工经验判断为主,此方式不仅增加工作强度,且吹炼终点判断严重依赖经验和工作态度,易导致欠吹或过吹等现象,影响正常生产,造成铜损失,严重时甚至发生喷炉事故。为此,利用转炉吹炼的终点与炉内烟气SO2、O2含量存在精确对应关系,结合人工经验和转炉工艺原理,在线对造铜期终点实现准确判断。利用SO2浓度与烟气温度、送风量、送风压力、富氧量、内在因素(原料含硫比、原料重量、原料质量等)的关系实现动态补偿,采用Elman递归神经网络模型实现过程自调整、自学习,使判断准确率达到98%以上,对指导实际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