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61篇
  免费   1964篇
  国内免费   1282篇
电工技术   441篇
技术理论   5篇
综合类   1019篇
化学工业   1396篇
金属工艺   1152篇
机械仪表   337篇
建筑科学   858篇
矿业工程   403篇
能源动力   2106篇
轻工业   212篇
水利工程   659篇
石油天然气   1386篇
武器工业   58篇
无线电   102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15篇
冶金工业   426篇
原子能技术   72篇
自动化技术   2240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718篇
  2022年   932篇
  2021年   966篇
  2020年   992篇
  2019年   881篇
  2018年   728篇
  2017年   738篇
  2016年   607篇
  2015年   598篇
  2014年   677篇
  2013年   754篇
  2012年   800篇
  2011年   903篇
  2010年   634篇
  2009年   600篇
  2008年   559篇
  2007年   572篇
  2006年   489篇
  2005年   418篇
  2004年   334篇
  2003年   283篇
  2002年   249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结合NGN及3G演进的固定、移动视频业务实际需求状况,论述H.264/AVC的重要技术进展及其务实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2.
A new method based on the differential evolution (DE) algorithm is proposed for antenna-array pattern synthesis with prescribed nulls. The array excitation amplitudes are the only controlling parameters, and the objectives are to synthesize array patterns with nulls imposed on directions of interferences while keeping the sidelobe levels (SLLs) below prescribed levels. Many factors such as the excitation dynamic range ratio, null depth level, null width, and SLL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synthesis. Simulation results of several typical problems are compared with published results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 2003 Wiley Periodicals, Inc. Int J RF and Microwave CAE 14: 57–63, 2004.  相似文献   
53.
文中详细地阐述了取河水、井水、水库水、跨流城引(排)水等不同情况进行还原的具体方法步骤。并对水量还原成果提出合理性检查措施。  相似文献   
54.
黄河口河道演变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黄河口河道在纵剖面、横断面、河型等方面的演变过程,总结归纳出黄河口河道的演变规律。指出:黄河口泥沙在潮汐涨落等因素影响下,河口河道纵剖面逐渐形成台阶状,与此同时,河口滩地横比降逐渐发展为倒比降;河口河道中段由顺直型河道逐渐转为弯曲型河道,而下段仍为相对顺直、游荡型河道。当河口河道中段比降减小到一定程度后,此河段开始漫滩、卡冰、出汊。河口台阶的形成揭示了黄河口流路由单股河道逐渐转为出汊的过程,即黄河口流路由“青壮期”逐渐转为“衰亡期”的过程。延长黄河口流路使用年限的途径是:①尽量减少黄河下游输向黄河口的泥沙量;②采取河口挖沙或人工改汊措施,地点宜选在河口河道的中下段。  相似文献   
55.
中扬子及邻区层序地层与原型盆地演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扬子及邻区原型盆地可划分为 9个大层序,其中,1~6大层序由中、古生代海相地层组成;第 7大层序为早、中侏罗纪的陆相沉积;第 8大层序为晚侏罗世的前渊沉积;第 9层序为晚白垩世至第三纪的伸展盆地。震旦纪,中部地区为台地相环境,向南为浅海陆棚环境,向北以陆表海为主;寒武纪至早奥陶世为典型的大陆边缘盆地;中、晚奥陶世至志留纪为裂谷盆地发展阶段;泥盆纪至石炭纪该区发生广泛海侵,与华南海域和太平洋海域多处相连;二叠纪至早、中三叠世为原型盆地的重要转型时期,随着分隔秦岭微板块与扬子板块的勉略古洋盆向东打开,扬子北缘由前期的区域性隆起转变为向北加深的大陆边缘盆地;晚三叠世经历了两次幕式旋回,巴东组沉积时期盆地沉降缓慢,九里岗组沉积时期则较快;早、中侏罗世原型盆地早幕 (早侏罗世)沉积缓慢,晚幕 (中侏罗世)快速沉降,以水下沉积作用为主;晚侏罗世可划分为两大构造演化阶段,早期构造活动相对平静,晚期强烈;晚白垩世至老第三纪,盆地范围缩小,以湖泊、河流体系为主。由此,中扬子及邻区在地质历史时期经历了 4种不同性质的原型盆地,具有幕式充填特征。  相似文献   
56.
利用1:10万TM影像,对广东东部韩江三角洲地区的海岸变迁及河道演变进行了调查研究。划分了不同时期的海岸界线和古河道遗迹,提出韩江三角洲的形成是河流动力和海洋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对研究历史海平面变化及环境演变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储集层的基本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28,自引:8,他引:20  
从描述储集层基本特征、分析储集层性质的主控因素、建立储集层成因模式和评价、预测储集层性质这 4个层次 ,研究准噶尔盆地重点勘探目标区的侏罗系储集层。系统总结侏罗系储集层岩石学特征 ,认为成岩压实作用强弱是控制储集层性质的关键因素 ;指出相对优质储集层均为剩余原生粒间孔隙型储集层 ,溶蚀作用对渗透率贡献小 ;非煤系储集层的孔隙保存条件明显比煤系储集层好 ,这是三工河组、头屯河组和吐谷鲁群的物性普遍优于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的原因。在确定储集层性质的控制因素和控制机理基础上 ,建立了煤系和非煤系两大类储集层的成因 演化模型。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 ,分地区、分层位评价了储集层 ,并预测了不同渗透率储集层的深度界线及相对优质储集层的平面分布。图 6参 10  相似文献   
58.
构造作用对油气生成和运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有机质从埋藏开始,就处于极其复杂的地球物理化学场中,环境提的能量,一是热量,二是机械能,机械能,主要是通过机械力作用传递给系统的,另外还以机械波的形式赋予系统一定的机械能。当发生断褶构造运动时,机械力对油气运移的影响尤为突出,它经能量的迁移转化,促成了包括机械力降解和地应力驱动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制造了一次次高效的成油(生运)事件,本文以突变论为着眼点,按照改造控制建造的思路,大胆提出构造运动制造生排烃事件,成就含油气系统的假说。  相似文献   
59.
指针推进移动性管理策略中指针链长度的概率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朱艺华  史定华  高济  周根贵 《电子学报》2002,30(8):1145-1147
为了降低移动通信网络中位置跟踪操作的代价,指针推进策略被提出.显然,指针链长度的确定对这一策略的有效应用是至为重要的.已有论文假定移动台在位置区的逗留时间服从指数分布的条件下,对指针链的长度进行研究,但指数分布的特殊性,限制了其研究结果的应用.本文推广了上述结果,研究了移动台在位置区的逗留时间服从一般概率分布的指针推进策略,通过构造向量马氏过程,利用密度演化方法,导出了指针链长度的概率公式,这个公式可用于对各种指针推进策略性能的评价.  相似文献   
60.
Two different Ti/Pt–Ir materials (commercial and home made) and Ti/PdO + Co3O4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ir electrocatalytic properties versus Cl2 evolution reaction. The materials were used in a batch electrochemical reactor to treat biologically recalcitrant di-azo compound. An electrochemically driven oxidation, mediated by a Cl2/Cl couple, proved efficient for destruction of this complex organic molecule, causing cleavage of the conjugated double bonds and destruction of unsatured bonds. Both Ti/Pt–Ir materials performed well; lower kinetics obtained with the Ti/PdO + Co3O4 anode was caused by adsorption of the model compound, evidenced in preliminary voltammetric measurements. The dye oxidation reaction followed the second order kinetics with partial orders in the model compound and (time varying) chlorine concentrations equal to one. Specific energy consumption of 3.12 kWh m−3 proved the process more economic than the homogeneous phase oxid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