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12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12篇
化学工业   144篇
金属工艺   12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486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7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毒素1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编码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毒素l(TSST-1)的tst基因,了解该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用PCR法对产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染色体上编码TSST-1的tst基因进行体外扩增,并对临床分离的8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tst基因检测及序列分析。结果对tst基因进行了检测及测序,84株受检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tst基因阳性株占19.05%(16/84),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产TSST-1基因的同源性较高。结论用PCR法检测tst基因,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特异性和敏感性。tst基因阳性株在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占有较高的比例。  相似文献   
102.
殷雪  魏菊  吴坚  王堃 《毛纺科技》2012,40(4):40-43
采用紫甘薯色素水溶液对羊毛织物进行直接染色,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分析,考察了pH值、染料质量浓度、温度、时间等因素对上染百分率、色差及抑菌率的影响.确定了羊毛织物最佳的抗菌染色一浴工艺为:染料质量浓度7 g/L,pH值4,温度80℃,时间45 min,浴比1∶30.结果表明,采用紫甘薯色素染色的羊毛织物不仅具有较好的耐洗和耐摩擦色牢度,并有较高的抑菌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可达98%.  相似文献   
103.
为了解呼和浩特地区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特性,采集该地区的生鲜牛乳样品进行常规的分离鉴定,用杯碟法对分离菌进行耐药初筛,筛选耐青霉素V、红霉素、头孢唑啉、氧氟沙星的菌株作为试验菌株,并对试验菌株进行特定抗生素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筛选的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致病性。6株菌对红霉素、氧氟沙星、青霉素V、头孢唑啉、氨苄西林、链霉素都有较强的耐药性,对诺氟沙星、头孢噻肟、去甲万古霉素,因菌株不同,耐受性不同。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对2006-2009年上海市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食品分离株进行肠毒素基因检测和基因分型研究,以了解肠毒素基因的分布规律及S.aureus的流行特点.方法 利用PCR方法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包括5种传统肠毒素基因(SEA-SEE)和4种新型肠毒素基因(SEG-SEJ);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对49株食品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本研究发现49株食品分离株中有19株含有肠毒素基因,16株含有传统肠毒素SEA和SEC,且SEC占93.8%,并检测到新型肠毒素SEG、SEI、SEJ和SEH.PFGE法基因分型显示5株菌不能被分型,其余44株可分为28个基因型,表现为基因型的多样性,且分离自不同时间的菌株具有相同的带型.结论 应加强食品中S.aureus的监测分析,为其引起的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5.
复合生物保鲜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壳聚糖、溶菌酶与茶多酚配制而成的复合保鲜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确定复合保鲜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结合抑菌率、抑菌活力、细菌生长曲线、膜完整性、AKP活性与细菌超微结构,综合评价复合保鲜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影响。结果得出,复合保鲜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与MBC分别为0.8 mg/mL与1.6 mg/mL,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复合保鲜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抑制明显,菌体的细胞壁与细胞膜完整性受到破坏,菌体细胞中的AKP量增多,影响菌体细胞的代谢循环,菌体内部的核酸与蛋白质外泄,抑制其正常生长。由细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菌体细胞经复合保鲜剂处理后,造成菌体扭曲变形,细胞壁破裂,细胞质外渗。表明复合保鲜剂可破坏菌体的细胞壁,影响胞膜稳定性与胞内环境,最终导致菌体死亡。  相似文献   
106.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与生物被膜能力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选择常见的典型食源性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从食品微生物安全角度出发,对127株葡萄球菌的菌株特性、耐药性与生物被膜生长能力进行研究,包括菌株生化鉴定;PCR扩增葡萄球菌特异16S rRNA与金葡菌特异femA基因,通过对耐药基因mecA和orfX检测确定菌株的耐药特性;最后,运用结晶紫染色法进行生物被膜能力检测。127株菌株包括119株金葡菌(均携带16S rRNA与femA)与8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株(仅携带16S rRNA)。119株金葡菌中,107株携带mecA基因与orfX基因,为耐甲氧西林金葡球菌(MRSA);8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均携带mecA基因。所有菌株均能生成生物被膜,其中能形成强、中等与弱粘附生物被膜能力菌株分别有5(3.9%)、47(37.0%)和75(59.1%)株。金葡菌中耐药性与生物被膜较为普遍,由于食源性微生物形成生物被膜后,具有逃逸常规消毒和杀菌手段的能力,成为食品安全中的潜在隐患。  相似文献   
107.
本文研究了猪肉、牛肉、羊肉、鸡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依赖解旋酶恒温基因扩增检测方法(HDA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热核酸酶nuc基因为目的基因,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优化反应条件UvrD helicase、T4 gp32的浓度,通过赖解旋酶恒温基因扩增方法直接检测猪肉、牛肉、羊肉、鸡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扩增产物通过电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HDA法检测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异性强,试验涉及的其它菌株未发生扩增,只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得到与设计序列长度一致的216 bp基因片段,检出限为101 CFU/g,优化确定UvrD helicase、T4 gp32的终浓度分别为0.1 μg、5.0 μg,该方法用于检测猪肉、牛肉、羊肉、鸡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灵敏度高,耗时短,为猪肉、牛肉、羊肉、鸡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也为其它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分析我国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整理2010—2020年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和文献检索的数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引起的暴发事件进行归因分析。结果 共纳入2010—2020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703起(监测系统694起,文献数据9起),单维度归因分析发现原因食品中肉类食品最高,占28.3%(199/703),主要引发环节中因食品存储不当最高,占15.2%(107/703),主要发生场所中餐饮服务场所最高,占85.2%(599/703);多维度分析结果显示,华东地区各季节事件发生数均最多。除肉类食品外,我国华东和华南地区主要原因食品还有糕点类食品和米面食品,这两种食品多以存储不当而引发。发生在餐饮服务场所的暴发事件中肉类食品和米面食品主要是由于加工时污染致病因子引发,而糕点类食品主要是由于存储不当引发。结论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引发的食源性疾病以肉类食品高发,应对餐饮服务场所、食品加工、储存等环节加强监管,降低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 spp.)及志贺氏菌属(Shigella spp.)的二重PCR方法。方法分别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femA和nuc、沙门氏菌属invA和hilA及志贺氏菌属ipaB和ipaH设计6对特异性引物,检测每对引物的特异性及灵敏度,组合优化各自二重PCR反应体系。结果初步建立了针对这3类致病菌的二重PCR检测方法,整个检测过程不超过18 h,检测灵敏度均可达10 pg DNA/reaction。结论所建立的针对3类致病菌的二重PCR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方便高效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0.
Staphylococcus aureus is a recognized pathogen in humans, which causes nosocomial infections and food poisoning. The transmission of antibiotic resistant S. aureus (ARSA), especially methicillin‐resistant S. aureus, between food products and humans has become a serious problem. Hence, it is necessary to monitor S. aureus through the food supply chain. In this study, the disk diffusion method and epsilometer test were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ARSA in 78 foodborne isolates using 18 antibiotics. The highest resistance frequency was found for penicillin G (74.4%), followed by erythromycin (59.0%) and clindamycin (44.9%), whereas no vancomycin‐resistant isolates were found. The 78 isolates could be subtyped into 31 resistance profiles and 11 clusters based on thei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Furthermor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screening for the presence of 13 genes conferring antibiotic resistance was conducted. The presence of resistance genes was relatively high: blaTEM (80.8%), ermB (41.0%), grlA (38.5%), ermC (35.9%), and aac6’/aph2” (35.9%). The incidence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food types (p = 0.018), with isolates from meat and raw milk more resistant to antibiotics than those from frozen food and vegetab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