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68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30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5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1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3篇
自动化技术   32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针对单一数据类型隐写方法安全性不高、隐写容量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分级安全的文本隐写方法。首先,将整个载体文档中的多种类型的数据作为备选隐写载体,以不同类型数据的隐写特点和隐写分析技术为评估依据定义隐写安全等级,构建了一个多类数据融合的分级安全隐写模型。然后,根据秘密信息的长度自适应确定安全等级,并利用分级安全隐写模型将秘密信息分块地嵌入在同一个载体文档相互独立的多个不同类数据中。理论分析及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基于单一数据类型隐写方法相比,所提方法扩大了隐写容量,在嵌入等量的秘密信息情况下,降低了文档中同一类载体数据的统计特征改变程度,提高了秘密信息的整体安全性。  相似文献   
92.
随着智能设备和社交网络的飞速发展,通过网络传输的数字图像成为了实施隐蔽通信的新型重要载体,适应网络信道的图像隐写技术有望成为开放网络环境下可靠、隐蔽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然而,数字图像通过Facebook、Twitter、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传输的过程中,往往会遭受压缩、缩放、滤波等处理,对传统信息隐藏技术在兼顾鲁棒性与抗检测性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研究者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提出了可抵抗多种图像处理攻击和统计检测的新型鲁棒隐写技术。本文结合网络有损信道中隐蔽通信应用需求,对现有的数字图像鲁棒隐写技术进行综述。首先简要介绍本领域的研究背景,并从图像水印和隐写两方面对图像信息隐藏技术的基本概念、相关技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总结。在此基础上,将图像鲁棒隐写技术的研究架构分为载体图像选择、鲁棒载体构造、嵌入代价度量、嵌入通道选择、信源/信道编码以及应用安全策略等方面,并分别对相关方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归纳和阐述。随后,对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方法进行了对比测试,并结合应用场景需求给出了推荐的鲁棒隐写方法。最后,指出了数字图像鲁棒隐写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3.
针对在密写术中的LSB(最低有效位)嵌入方法会对载体图像的平滑区域造成破坏,导致载体图像的不可感知性下降和不可检测性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区域选择方法,避免载体图像的脆弱区域在LSB嵌入操作中被破坏。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方法可以有效改善视觉不可感知性,提高对LSB嵌入操作的不可检测性。  相似文献   
94.
基于视觉感知机理的大容量彩色图像盲隐写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年锦  陈昭炯 《计算机应用》2012,32(9):2568-2572
针对现有彩色图像隐写算法大多将灰度图像的算法直接用于彩色通道,未能运用彩色视觉感知机理的问题,提出一种YUV空间上的、基于视觉感知机理的大容量彩色图像盲隐写算法。主要方法是在Y分量上通过标准差来分析载体图像的局部复杂性,利用视觉感知机理将信息分成两部分隐写于Y和V分量中,灵活性较差的U分量则作为隐写信息的通道指示器,无需大的改变。大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在嵌入大容量信息后依然能够保持很好的不可感知性,而且可以抵抗直方图对比和RS隐写分析方法,因而所提算法是合理、简洁、有效的。  相似文献   
95.
廖琪男 《电子学报》2012,40(10):2002-2008
 为了提供较大的可调信息嵌入量和保持载密图像良好的视觉质量,提出一种新的密写算法.根据人类视觉特性,利用像素的3个相邻像素的最大像素值与最小像素值的差值,将图像分为平滑区、过渡区和边缘区;根据模数循环的特点,应用具有安全特性的模函数以某一嵌入方案在3个区域中的像素自适应地嵌入不同的信息比特数.选择不同的嵌入方案可以得到不同的嵌入量和载密图像视觉质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保持高嵌入率的同时仍保持较好的载密图像视觉质量,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6.
数字隐写和隐写分析是信息隐藏技术的重要分支。JPEG图像是隐写术最常见的载体,因而研究以JPEG图像为载体的隐写和隐写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剖析了JPEG文件结构,提出了基于JPEG格式的隐写方案;并针对该方案提出了相应的隐写分析方案;然后通过大量统计,建立了两个数据库,并最终构建了一个准实时隐藏信息提取系统。该系统从5万幅互联网上的JPEG图像提出了信息,并有效攻击了11种互联网上的隐写软件。  相似文献   
97.
提出一种可在单幅图像中嵌入多个文件的隐写方法。先置乱载体图像,再对多个文件的数据进行重新组织,然后用LSB(least significant bit)策略嵌入数据,最后通过逆置乱得到含密图像。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8.
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逐渐成为研究焦点。介绍了图像中信息隐藏技术的概念、分类和发展,对矢量量化信息隐藏技术进行了重点分析,指出了信息隐藏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
An optical image encryption system with adaptive steganography using red, green, and blue (RGB) channel integration is proposed. The optical image encryption system employs a double random phase encoding algorithm to encrypt and decrypt color images. The RGB channel in a color image is first integrated into a large grayscale image. Then the integrated image is encrypted by two random phase masks. The secret data is then embedded into the encrypted image with a specific hiding sequence generated by the zero-LSB (least significant bits) sorting technique which is a content-dependent and low distortion data embedding metho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a good performance in both hiding capacity and decrypted image quality.  相似文献   
100.
A secure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is necessary in the applications of Wireless Multimedia Sensor Networks (WMSNs), which is more vulnerable to security attacks due to the presence of multimedia data. Additionally, given the limite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in term of energy, computation, bandwidth, and storage) of sensor nodes, security and privacy policies have to be combined with energy-aware algorithms and distributed processing of multimedia contents in WMSN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n this paper, an energy efficient distributed steganography scheme, which combines steganography technique with the concept of distributed computing, is proposed for secure communication in WMSN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achieve considerable energy efficiency while assuring the communication security simultaneous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