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篇
  免费   9篇
电工技术   29篇
综合类   16篇
化学工业   12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461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40篇
水利工程   8篇
无线电   2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1.
以哥特式教堂为研究对象,从物质与意识二者的辩证角度出发,通过材料、社会背景、物质场所分析了中世纪哥特式教堂形式的演变过程,指出教堂建筑的每一次变化都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612.
介绍了哈尔滨市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建筑的概况,分析了该教堂的建筑风格及主体结构,论述了数字化修复对保留历史建筑所具有的意义及其优越性,从不同角度研究了该教堂的修复工作,并通过数字化资料修复研究再现真实的哈尔滨古教堂建筑,对我国其他古建筑的修复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13.
吴静 《中国照明》2014,(5):74-75
中世纪建筑是一个庞大的类别,从欧洲范畴来讲,大抵分为哥特式和拜占庭式,二者皆以教堂建筑为直接体现,均有相当多的代表和变体哥特式建筑大多建于西欧,最负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巴黎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而拜占庭式兴盛于东欧,代表有圣索菲亚大教堂,圣马可大教堂。本文仅以科隆大教堂为例,粗略探讨光与中世纪建筑的关系,如有不妥,还望指出。  相似文献   
614.
本案建筑由让·努维尔设计,就位于圣保罗大教堂半圆形拱顶附带建筑旁。圣保罗大教堂是自查尔斯王子掀起反对现代建筑的改革运动后建起的建筑,处在伦敦最受争议的地区之一。本案甲方——英国项目开发商地产证券集团与法国明星建筑师让·努维尔面对挑战,  相似文献   
615.
1855年,瑞士移民于1762年在伦敦成立的一个圣会将修道院花园教堂改建成了礼拜堂。20世纪50年代之前,这座狭窄的古典主义建筑一直在破坏和修复之间周而复始。  相似文献   
616.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埃及金字塔的永恒,古希腊柱式的经典,古罗马穹顶的伟大,哥特式教堂的崇高,文艺复兴建筑的人文关怀,巴洛克建筑的光芒,古典主义建筑的理性,现代主义建筑的简洁,结构表现主义建筑的创  相似文献   
617.
周均怡 《城市建筑》2023,(14):155-158+164
瑞士建筑师彼得·卒姆托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设计的建筑作品以其“诗意”的气质而闻名,致力于回归建筑的真实性探索,是当今建筑界备受关注的建筑师。文章将简析彼得·卒姆托的经历,以战后欧洲艺术角度为切入点,追溯其作品的建造形式。文章以克劳斯兄弟教堂为例,从建筑形体和材料构造两个方面分析其作品及思想,以获得对其作品的超越形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618.
陈泽成 《世界建筑》1999,(12):66-69
澳门政府颁布第一部全面文物保护法令的20年后,文化财产应通过长期的实践,第一次对现存教堂建筑进行了整体保护和修复工作。本文主要介绍圣玫瑰堂的保护和修复计划, 的历史文物、建筑艺术价值到保护和修复计划的制订及保护的原则、工程的执行和监督。  相似文献   
619.
位于韩国首尔市中心的Sarang教堂应用了Midas XL8调音台,Midas XL8调音台是Sarang教堂扩声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具有观众席扩声(FOH)功能和多通道的返送监听(MONITOR)功能。  相似文献   
620.
周仪 《建筑学报》2021,(1):112-119
相较于中国人脱胎于山居之乐的洞窟迷恋,西方建筑史中的洞窟主题,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在建筑、园林中若隐若现,从未中断.以布雷绘制的"自然与理性之庙"图中的主题为线索,试图揭示洞窟在各时期的形式承接关系及其内在机制,意在为当代造园提供一条可供参照的文化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