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19篇
综合类   113篇
化学工业   26篇
金属工艺   16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95篇
矿业工程   65篇
轻工业   18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33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冶金工业   62篇
原子能技术   3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为深入研究吉林长白地区临江铜矿床与成矿有关的石英闪长玢岩的形成时代与意义,利用锆石LA-ICP-MS U-Pb测试方法,对石英闪长玢岩进行年龄测试。锆石定年结果显示,石英闪长玢岩获得2组年龄:第1组年龄为128.7±2.8 Ma和131.4±3.78 Ma,为捕获锆石年龄;第2组加权平均年龄为122.6±1.1 Ma(n=16,MSWD=0.80),代表石英闪长玢岩结晶年龄,属于早白垩世中期。结合前人研究,认为临江铜矿成矿构造环境有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82.
对出露于完达山造山带的饶河蛇绿岩和跃进山蛇绿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以及锆石U-Pb年代学的研究,以便了解其成因、形成时代以及它们所揭示的区域构造背景。饶河蛇绿岩TiO2含量高,高场强元素Nb、Ta、Hf、Zr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Ba等相对富集,岩石样品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及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与典型的洋岛玄武岩一致,总体表现出洋岛玄武岩的特征。跃进山蛇绿岩的微量元素特征兼具洋中脊拉斑玄武岩与岛弧拉斑玄武岩的属性,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Sr等,亏损高场强元素Zr、Hf、Nb、Ta等,无负Eu异常,轻微富集轻稀土元素,形成于弧后环境。测年结果表明:饶河蛇绿岩的年龄为(219.0±2.4)Ma,跃进山蛇绿岩的年龄为(311±11)Ma。结合二者形成的构造环境,在晚石炭世—晚三叠世,黑龙江东部地区在古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背景下经历了洋岛或海山的剥落与拼贴以及“弧-盆”体系演化等复杂的地球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83.
黑龙江新立金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佳木斯地块中部,矿体赋存于柳毛组云母石英片岩的层间破碎带中。通过对矿区片麻状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全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探讨了其成因类型、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岩石地球化学显示,片麻状花岗岩具有准铝质—过铝质的钙碱性系列岩石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Ba),不同程度地亏损高场强元素(U、Ta、Nb、Zr、Ti、Hf),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亏损重稀土元素,呈弱Eu负异常。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片麻状花岗岩的成岩时代为(266.0±4.7)Ma,成矿流体为花岗质岩浆演化晚期的产物,因此,推测新立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晚二叠世。矿区片麻状花岗岩的成因类型为I型花岗岩,形成于晚古生代古亚洲洋板块俯冲消减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84.
《中国钨业》2017,(3):1-11
武宁县东坪铜钨多金属矿点是赣北地区发现的石英脉型黑钨矿床。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及对样品采集后分析认为,东坪矿区深部隐伏白云母花岗岩富硅、富碱,属过铝质岩石,部分样品σEu表现出明显的负异常;对白云母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法研究,获得成岩年龄为(128.79±0.39)Ma,属燕山晚期,与赣南典型钨矿床的成岩年龄形成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距,与赣北地区的阳储岭、大湖塘、朱溪等大型超大型钨矿的成矿亦存在时间差,表明赣北地区钨矿存在多个成矿作用时期,显示赣北地区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85.
华南“马槽园群”年代及其地层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人对华南扬子北缘"马槽园群"的形成年代长期争论不休,影响了对神农架地区晚前寒武纪地层的正确划分对比与沉积盆地分析。"马槽园群"被普遍认为是一套角度不整合于中元古代神农架群之上的新元古代早期磨拉石建造。笔者研究发现,"马槽园群"有多层火山岩。采自该群中部玄武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 139±29)Ma。该年龄数据表明,"马槽园群"形成于中元古代,而不是前人所认为的新元古代,与神农架群为整合接触。"马槽园群"沉积地层中缺乏大陆环境的沉积构造,重力流沉积构造比较发育,应该形成于台缘斜坡—混积陆棚环境,并非前人认为的前陆盆地磨拉石建造。  相似文献   
86.
钙钛锆石玻璃陶瓷体的晶化和抗浸出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鹏  丁新更  杨辉  苏伟  窦天军 《硅酸盐学报》2012,40(2):324-325,326,327,328
以SiO2、A12O3、B2O3、CaO、TiO2和ZrO2为原料,加入3%CeO2(质量分数,下同)作为模拟核素,利用熔融法制备钙钛锆石基玻璃陶瓷体,对含锕系元素的放射性废物进行固化处置。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热处理后玻璃陶瓷体进行表征。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试玻璃陶瓷体抗浸出性能。结果表明:在晶化温度为1050℃,B203掺量为12.5%时,玻璃陶瓷体中低质量分数的TiO2和ZrO2更易参与生成钙钛锆石晶体,但固化体中仍有其他晶相存在;在同样晶化温度下,B203掺量为8.33%时对玻璃陶瓷体形成钙钛锆石单一晶相较为有利,且具有较好的抗浸出性能,其中Ce在产品一致性测试法下元素标准化浸出率7d后维持在10^-6数量级,固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7.
豫西五丈山岩体位于华北板块南缘,西邻秦岭造山带,属华熊台隆,熊耳山断隆。通过野外实际调查,确定岩体具有4个主要的成岩期次:第1期为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第2期为中粗粒斑状含角闪石二长花岗岩;第3期为中细粒含角闪石二长花岗岩;第4期为中细粒斑状含角闪石二长花岗岩,这4期花岗岩具有不规则套环式的分布特征。岩石学研究表明:4期花岗岩岩性一致,仅在岩石颜色、结构和矿物含量、粒度存在差异。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具有高碱、富铝; Eu略显正异常,Ce异常不明显,富集La、Sr、Zr、Sm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d、Nb、Ce等高场强元素,为过铝质高钙碱性/钾玄岩岩石系列,属于I型到S型过渡类型花岗岩,形成于碰撞造山带中。  相似文献   
88.
阿尔金北缘尧勒萨依河口花岗岩主要由黑云二长花岗岩组成。为确定该地区侵入岩源区性质、形成时代和地质背景,对其进行了地球化学、构造环境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认为研究区花岗岩为高硅(SiO 2=67.48%~70.75%)、高钾(K2O=5.03%~7.66%)、富碱(Na_2O+K_2O=8.45%~11.32%)的特征,岩石里特曼指数δ=2.92~5.08,属碱性系列;铝过饱和指数(A/CNK)=0.8~1.15,基本为准铝质系列岩石;稀土总量偏高,轻稀土元素富集,(La/Yb)N=24.67~117.33,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Eu有弱负异常(δEu=0.59~0.97),无明显Ce异常(δCe=0.99~1.05)。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K、Th、U),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具有弧形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花岗岩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37.3±2) Ma,为中三叠世岩浆活动产物。研究表明,该区侵入岩属I型花岗岩,具有陆陆碰撞型花岗岩的特征,属同碰撞阶段,为壳幔混合源花岗岩类型。  相似文献   
89.
卡拉塔格矿集区位于东天山大南湖岛弧带,大量古生代岩浆岩的发育,在研究东天山古生代弧盆演化上具有天然优势。本文对矿集区内侵入岩进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区内侵入岩表现出低-中钾、富钠、过铝质、钙碱性特征,富集Rb、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Nb、Ta、P等元素;ε_(Nd)(t)为正且稳定,Isr变化大,t_(2DM)较年轻;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449. 9±3. 6) Ma和(435. 5±3. 4) Ma。综合分析认为,区内侵入岩皆为成熟岛弧产物,岩浆来源可能为地幔,为流体上升交代地幔楔橄榄岩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Sr-Nd同位素暗示基底可能存在古地壳,但影响极其有限。岩石年代学表明俯冲活动从奥陶纪就已开始,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是康古尔洋向北俯冲的产物。  相似文献   
90.
福建湄洲岛的镁铁质岩墙群侵入于花岗岩中.镁铁质岩墙主要由斜长石(An=45~55.中-拉长石)、普通角闪石及少量辉石和石英等组成,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95±2)Ma.寄主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钾长石、斜长石(An=22~25,更长石)及少量的黑云母组成.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05±3)Ma.它们的形成时差约10 Ma.在岩石地球化学上,镁铁质岩墙群具有低CaO、MgO、TiO2而高Al2O3、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等特点.(87Sr/86Sr)i=0.705 2~0.705 4,εNd(t)=-0.03~1.57.与福建沿海同时代镁铁质岩墙群相似.寄主花岗岩与沿海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基本相同.都具有高硅、富碱的特点,它们的w(SiO2)>75%,A/CNK=1.05~1.12,w(K2O+Na2O)=7.68%~8.12%,w(K2O)>w(Na2O),(87Sr/86St)i=0.705 5,εNd(t)=-3.92.综合研究表明:湄洲岛寄主花岗岩是由受消减作用影响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而产生的玄武岩浆底侵,并熔融中下地壳所产生的花岗岩浆形成;而镁铁质岩墙是底侵、滞留并经过结晶分异的玄武质岩浆,因地壳再次伸展,而沿花岗岩体中节理侵入形成.湄洲岛花岗岩与镁铁质岩墙群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对应福建沿海2次地壳伸展事件.湄洲岛花岗岩和镁铁质岩墙群的研究为沿海晚中生代构造一岩浆活动提供了一个新例证,同时为福建沿海晚中生代岩石圈伸展时限提供了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