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28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421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7篇
轻工业   7篇
水利工程   10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周游  周剑云 《城市规划》2015,(8):92-100
芦湾村处于城市规划区内,没有农田和农业,但村民保留着农村户口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乡村聚落形态特征明显。这类处于城市规划发展的核心区域、没有农业和农业用地,仍然保持乡村聚落的村庄是珠三角城市化区域的一种普遍存在的村庄类型。芦湾村的特殊性使得这类村庄规划既不适用于现行城乡规划体系中的村庄规划,也不适用于市镇详细规划,需要引入新的规划工具--综合社区规划。本文以芦湾村为例深入分析了芦湾类型村庄规划的困境,提出应以区域发展目标来指导村庄规划类型的选择,并在芦湾村乡村规划实践中试图避免重复"城中村"发展途径,倡导村庄发展应渐进有序转型为城市社区的价值观,保持和强化村庄物质空间的历史文化价值的规划思想,以及结合城市绿地布局保留村落的自然景观格局的规划方法,以此探索城市化区域乡村规划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2.
张宇  欧名豪  蔡玉军 《城市规划》2015,(2):93-98,105
通过对当前城中村发展困境的解析,进一步研究了城中村改造面临的主要问题。以深圳市宝安区怀德村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整村统筹城中村综合改造发展模式。通过政府与农民有效协商,编制以社区发展规划为核心的城中村综合改造发展方案,将村民关注的土地遗留问题、发展问题与政府关注的城市面貌更新、土地资源腾挪、重大项目实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实现政府、企业、村民三方共赢。该模式避开了过去以征地拆迁为核心的城中村改造思路,强调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前期参与,充分体现了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相似文献   
153.
西藏农耕文化体系下形成的村庄,表现出独特的文化特征。吞达村是西藏自治区的古村落,其聚落空间、生活习俗、生产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带有典型的西藏农业文明印迹。本文研究农耕文化要素对吞达村农业村庄聚落发展的影响,探寻在西藏传统文化演进背景下的村庄规划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4.
黎智辉  张一凡  袁娟 《规划师》2013,29(8):56-60
圩区村庄与同区域其他地貌条件的村庄相比,在经济、交通、空间分布和土地利用上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研究在分析这些特征的基础上,对圩区城镇化趋势进行判断,对村庄发展现实情况进行总结,提出圩区村庄布局规划的立足点,同时归纳当前镇村布局规划中的常用方法,探寻适应圩区村庄布局规划的途径,并以高淳县砖墙镇为例,对圩区村庄布局方法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55.
陕西勉县武侯墓形成于中国传统丧葬礼俗背景之下,反映了中国传统的祭祀思想。通过对武侯墓的现状调研,分析总结了武侯墓的历史沿革、区位及周边地貌。从景观营造的角度将武侯墓的规划布局与基地风水理论进行比较、分析与研究,发现武侯墓的规划不仅符合传统风水理论的一些规制,从当代景观学的角度来看亦体现出很好的景观营造意匠,充分反映了墓地规划中风水学理论应用的重要性以及墓址环境营造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56.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城中村如何融入城市、外来人口如何真正落脚城市,已成为困扰各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问题。研究从梳理城中村改造中六个利益主体的自身诉求入手,分析三大主要利益主体之间及与次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构建多方博弈下的城中村改造利益均衡模式,在政府角色承担、开发强度确定、廉租群体利益保障等方面给出相应的方法。最后通过郑州市冉屯村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解释这一模式在具体案例中的应用,实践如何通过博弈实现最终的多方共赢。  相似文献   
157.
高艳英  曹伟 《福建建筑》2013,(6):101-103
基于一些对农村水环境、水生态的相关研究及山东济南、菏泽等的实地调研,发现这些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水环境确实面临诸多困境。现有不少研究已对其提出解决策略,大部分研究偏向从单一角度进行研究寻求解决路径。然而水环境问题涉及多个学科、多个部门、多个产业甚至多个行为主体,需要以综合系统的角度进行分析解决。本文主要针对山东片区乡村水环境出现的现象问题进行探讨,试着从结合公众需求的村域规划、生态价值和合理水面率理论等多个方面探讨走出这一困境的综合策略,以期修复广大农村腹地生态环境,继承中国传统聚落形态特色,提高基层人居住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58.
Pavilions and pop-ups are most often perceived as standalone objects, but what do transient structures have to offer at the city scale? Peter Bishop , Professor of Urban Design at the Bartlett School of Architecture,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 and a director at Allies and Morrison, explores what temporary urbanism can contribute to the wider metropolis. He describes how when they grow out of the best of intentions and are well executed, pavilions and pop-ups can potentially inject joy and delight, enriching an over-planned and over-regulated city.  相似文献   
159.
对北京城中村区域在城市化进程 中的演进可能性进行研究。采用参数化技 术建立以城市功能模块及人群流动为概念 起点的动态化城市区域模型及设计原型, 以 此对城中村的激活和城市肌理的演进提出 多维度保护与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0.
从“废品村”看城乡结合部的灰色空间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结合部往往是非正式就业的集聚地带,提供了底层外来人口进入城市的社会经济桥梁。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城乡结合部两个不同时期形成的“废品村”——八家和东小口——的实地考察和对比,力图从空间生产的角度揭示这种城市灰色空间的形成与演化机制。在描述和记录实体空间变迁过程的基础上,阐释资本运动下不同主体对“废品村”的空间表征产生的影响,以及为空间改善所做的努力,从而构建这一灰色空间的多层次空间意义以及社会一空间相互塑造的机制。结论指出,“垃圾村”是城乡二元割裂的发展方式在城市边缘的一种景观呈现,重塑空间需要重视真正的空间使用者的需要,并从公共服务市场建构八手,改变城市废物管理的资本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