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47篇
  免费   5151篇
  国内免费   4029篇
电工技术   3928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5397篇
化学工业   9074篇
金属工艺   6821篇
机械仪表   3210篇
建筑科学   11958篇
矿业工程   4297篇
能源动力   999篇
轻工业   2643篇
水利工程   1987篇
石油天然气   8040篇
武器工业   626篇
无线电   9785篇
一般工业技术   7360篇
冶金工业   2451篇
原子能技术   513篇
自动化技术   7236篇
  2024年   544篇
  2023年   1938篇
  2022年   1753篇
  2021年   2169篇
  2020年   1948篇
  2019年   2264篇
  2018年   1094篇
  2017年   1724篇
  2016年   2006篇
  2015年   2535篇
  2014年   5016篇
  2013年   3819篇
  2012年   4492篇
  2011年   4535篇
  2010年   4162篇
  2009年   4295篇
  2008年   5160篇
  2007年   4616篇
  2006年   3957篇
  2005年   4049篇
  2004年   3569篇
  2003年   3290篇
  2002年   2633篇
  2001年   2192篇
  2000年   1891篇
  1999年   1535篇
  1998年   1354篇
  1997年   1201篇
  1996年   1112篇
  1995年   1111篇
  1994年   902篇
  1993年   639篇
  1992年   689篇
  1991年   640篇
  1990年   591篇
  1989年   581篇
  1988年   97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7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针对火山岩储层的特殊性(复杂性、离散性和随机性),应用BP神经网络技术对火山岩测井解释中岩性识别问题进行了研究。该方法的技术关键是样本集和初始权重的建立,以及模型的优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交会图和多元统计法的学习样本生成方法,即根据取心岩样的地球化学和岩石学研究,用交会图技术建立样本集,采用聚类分析和距离判别法确定初始权重。将研究方法应用在松辽盆地杏山地区火山岩岩性识别问题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岩性解释符合率高于90%。文中通过四种岩性识别处理模式的对比研究,表明赋权重处理模式为最优处理模型。在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过程中,需充分利用已有的地质经验和测井曲线信息建立典型可靠的样本文件,同时考虑神经网络方法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优选模型和计算参数才能使预测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2.
油层水洗级别的热解气相色谱定量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热解气相色谱资料开展水淹层评价是储层地球化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定性评价阶段。文章选择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的港东油田和羊二庄油田新近系开发层系(包括馆陶组和明化镇组)为研究目的层,以岩心热解气相色谱分析为手段,开展了油层水洗级别的气相色谱定量判别的尝试。在系统分析各气相色谱参数的地质意义及其与油层水洗的关系的基础上,优选出合理的评价参数,并采用交会图技术建立不同级别水洗油层的定量判别标准,通过其他评价方法的验证,表明该定量判别方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3.
张立娟  岳湘安 《油田化学》2006,23(3):243-247
水驱后的残余油膜将贴于孔隙壁面,为壁面边界层流体,处于三相界面的包围和共同作用下。目前的调研结果显示,油膜的组成及力学特性沿孔壁方向上是变化的。在化学驱过程中油膜不仅受到驱油剂的驱替作用。还受驱油剂/油界面张力、油/固体界面张力及驱油剂/固体界面张力的阻碍作用。由于油膜组成、力学特性及相间作用的复杂性.以往对油膜驱替机理的研究都是从微观实验的角度对现象作观察和定性解释。本文根据水驱后残余油膜在油藏孔隙中存在的特点,提出了油膜驱替的简化模型。基于油膜驱替的微观实验,采用数值方法从定量的角度分别计算了不同黏弹性驱油剂在不同的驱油剂/原油界面张力作用下对残余油膜的驱替效率。考察了驱油剂的流变性、驱油剂/油界面张力、驱替速度等因素对驱替不同厚度油膜的影响规律。进一步探讨了驱油剂/原油界面特性和流变性在驱替残余油中的综合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驱油剂对油膜的驱替始于驱油剂/油界面,要同时克服驱油剂/油界面约束力和油膜的屈服应力。降低界面张力、增强驱油剂的黏弹性、增加驱替速度,有利于提高驱替残余油膜的驱替效率。适当增加驱油刑的黏弹性可以放宽驱替薄油膜时对超低界面张力的要求。图13参9。  相似文献   
54.
朱伟  宋建新 《信息技术》2006,30(3):125-128
传统的OSI分层结构无法适应无线网络环境,随着越来越多无线应用的出现,人们提出了跨层设计,其主要内容就是通过在协议栈的各层之间(主要是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和物理层)传递特定的信息,使协议栈能够根据无线环境的变化来实现对资源的自适应优化配置,从而更有效的利用无线网络资源,提高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55.
目前,在成熟油田,如美国大陆,估计每产一桶油要产10多桶水,为此,美国研制出一种名为Voraxial的新型分离器,并以其质量轻,体积小,设计简单,处理能力强等优点进入石油市场,新型分离器可进行液体/,液体/固体和液体/液体/固体的分离,节省了从地层采出液中分离出污染物的时间,能量,空间和成本。本文介绍的是该分离器工作原理,并给出了实验室和矿场的试验数据。[编者按]  相似文献   
56.
大庆长垣西侧扶杨油层油水同层形成及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松辽盆地大庆长垣西侧扶余、杨大城子油层的勘探实践,从顶生下储的特殊成藏原理出发,详细地讨论了扶余、杨大城子油层的油水层形成机理,提出了2种形成模式。认为扶杨油层的油水同层是在以上覆烃源岩的超压为驱动力的成藏条件下形成,油水混合运移注入储层,由于储层的孔喉小,油水重力分异不好,造成孔隙存油,喉道存水。这种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含油饱和度低,油水在孔隙中分布状况特殊,使得电阻率等曲线反映流体的信息变弱,造成油水层识别变难。为此提出多参数降维油气水层识别方法,经实际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7.
试油井选层压裂新工艺及现场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新型可洗井封隔器,保障油井有反洗井通道,有效防止封隔器以上砂埋所引发的管柱砂卡事故,并对新型封隔器、控制开关、密封接头、同心大通径压力计托筒等井下工具组合优化。解决了多层油井任意选层压裂、求产、测井温一体化的难题。  相似文献   
58.
改性沥青新型磨耗层在高等级路面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著惠 《石油沥青》2006,20(1):42-45
从材料、适用范围、形成机理、经济分析、施工工艺五个方面,介绍了改性沥青新型磨耗层在高等级路面上的应用,并通过试验路的观察表明,改性沥青新型磨耗层具有快速排水、增加摩阻力、愈合原路面微裂缝和较强抗磨耗的功能,是处置高等级路面上常有的龟裂、网裂、脱皮、露骨、抗磨系数不足、渗水等病害较具推广价值的新型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59.
泌阳凹陷深层系测井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泌阳凹陷深层系测井评价的难题,进行了岩心实验研究,为区域测井资料的处理解释提供了依据;基于岩心、试油及其它资料,利用地区经验及多种方法,确立了适合区域测井评价的基本储层参数计算模型及油气层评价常用参数下限标准,优选出了油气层判别地区适用方法,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综合测井解释实用技术,提高了测井评价的准确性,满足了勘探开发生产需要。同时说明了地区经验及多信息、多方法的综合判别在解决低孔、低渗油气层测井评价难题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0.
胡小强 《特种油气藏》2006,13(4):24-26,30
运用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利用地震岩性反演手段,对东濮凹陷胡状集北部沙一下段盐岩透镜体形成古环境、盐湖层序结构模式以及盐岩透镜体所在区域油气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岩性透镜体是湖泊中心或斜坡带底部发育的盐类扇体,其盐间薄层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和砂岩为有利的勘探目标;对研究区寻找隐蔽油气圈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