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5篇
  免费   654篇
  国内免费   249篇
电工技术   6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258篇
化学工业   256篇
金属工艺   62篇
机械仪表   50篇
建筑科学   464篇
矿业工程   6224篇
能源动力   86篇
轻工业   30篇
水利工程   61篇
石油天然气   646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0篇
冶金工业   525篇
原子能技术   24篇
自动化技术   48篇
  2024年   128篇
  2023年   366篇
  2022年   340篇
  2021年   485篇
  2020年   548篇
  2019年   427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280篇
  2016年   328篇
  2015年   337篇
  2014年   645篇
  2013年   436篇
  2012年   538篇
  2011年   478篇
  2010年   405篇
  2009年   395篇
  2008年   423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273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87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根据保护煤柱设计原理 ,利用微机采用垂线法留设保护煤柱的数学模型、程序流程以及得到的算例结果。利用该方法 ,只要将有关资料输入计算机 ,就能快速准确地自动计算出煤柱角点坐标、煤柱面积和压煤量。  相似文献   
42.
从对区域地质调查的任务出发,总结了过去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特点,即基本上是沿用传统方式进行的。提出和论述了21世纪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应有新发展,以适应战略转变的要求,即除去运输、通讯、记录及数字化成图等之外,更应当面向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地质灾害以及提高环境质量的需要, 用现代地学理论指导进行多学科的调查和采集、整理资料,实现3维多参数填图和理论概括,是关系现代地质科学发展的、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事。几十年的调查工作已证明深部的地质构造情况与地表层的观察结果是不一样的,与依据地表地质构造情况推测的深层情况也很不同。今后应加强深部探测,发展深部探测技术,取得不同深度层次的高分辨率成像图案,使人们对地球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形成新的空间—时间观念,以更有效地解决我国及地球的资源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3.
《国外金属矿选矿》2007,44(6):46-46
山东省地矿经济工作会议传达的信息显示:山东省将通过实施深部找矿、盲区找矿和“走出去”战略,努力找回一个矿产资源新山东。  相似文献   
44.
含煤盆地煤层气资源量计算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煤层气》1996,(2):106-109
  相似文献   
45.
本文阐明了应用条带开采方法进行建筑物下采煤需满足的原则和条带煤柱稳定性监控的意义,给出了实测条带煤柱采动附加应力分布状态,对施测的条带煤柱稳定性做出评估并指出了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6.
辽河油田的油井出细粉砂严重,通过防砂基础理论及试验研究,形成了地层深部防砂与携排砂采油技术。在出细粉砂油井及出砂区块进行试验、应用,年平均采取防砂措施300余井次,防砂成功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7.
柔性转向剂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油层非均质性和长期水驱,油水井之间形成了大孔道。大量注入水沿着大孔道无效循环,降低了水驱波及系数。矿场试验证明基于弹性变形通过孔喉的柔性转向剂SR-3,对大孔道实现了有效封堵,但其在地层运移规律及深部液流转向机理还需进一步深化。采用孔喉模型对SR-3在大孔道中的运移规律及其封堵大孔道产生的液流转向能力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喉粒径比、平均喉道长度、驱替液的注入速度对门槛压力的影响及SR-3颗粒的剪切破坏。结果表明SR-3可以变形通过窄小孔喉,在大孔道中产生沿程脉动阻力,实现深部液流转向,提高水驱波及系数。对一定孔隙,有最优喉粒径比,使SR-3在地层中平稳运移,实现深部液流转向。SR-3运移到地层深部是其提高波及系数和采收率的主要因素;SR-3的弹性变形有利于其运移到地层深部。  相似文献   
48.
水力劈裂是导致水工隧洞施工时出现涌水或高压输水构筑物出现破裂渗漏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深部岩体内裂纹所处的应力状态,采用断裂力学,在拉剪、压剪复合型破坏模式下,深部岩体原裂纹方位角和侧压力系数对临界水压力的影响规律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当侧压力系数为1时,临界水压力不会因原裂纹方位角的改变而改变;拉剪复合状态时,裂纹与地应力夹角为0时,易发生水力劈裂;压剪状态时,当压剪参数与裂缝面间的内摩系数之差大于0时,其规律与拉剪复合状态的基本一致,小于零时,原裂纹在方位角为45°和135°时,最容易发生水力劈裂.  相似文献   
49.
为确定深部巷道组合钢架合理支护间距,有效控制深部巷道围岩变形,提高巷道施工机械化水平,以焦作煤业集团赵固(新乡)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赵固二矿11071工作面回风巷为研究背景,采用三维有限差分软件对深部巷道6种支护方案的围岩变形、应力和塑性区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深部巷道围岩变形和塑性区分布受围岩局部让压效应影响显著;在巷道拱顶、拱底以及两帮与底板交接部位均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巷道开挖引起的岩体破坏以剪切破坏为主.根据数值模拟试验得出了深部巷道组合钢架合理支护间距,优选出的最佳支护方案可以减缓围岩变形,改善围岩应力状态,减少围岩塑性破坏范围,从而提高深部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0.
开发地热资源,尤其是深部干热岩地热资源,是加快能源结构转型,顺利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增强地热系统经历了50余年的发展,在深部地热资源开采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和施工经验。回顾增强地热系统的发展历程,总结热储特征、储层改造以及示范项目的终止原因,分析商业化面临的挑战,探讨未来的探索方向和发展机遇,能够有效服务我国深部地热资源开发和示范项目的建设。在经历研究和开发阶段后,增强地热系统进入示范和商业化的飞速发展阶段,截至2021年末,世界累计的增强地热系统数量已达41个,累计发电装机量为37.41 MW;储层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差异性以及现有改造技术对储层原位地质环境的依赖性,难以形成“可复制”的热储改造模式,由此导致的热储质量差等问题是制约增强地热系统发展的主要原因;建立典型的干热岩增强地热系统示范项目或探索基于采矿技术的增强地热系统,突破热储改造对原位地质条件的依赖性,形成“可复制”的深部地热资源开采体系,是增强地热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实现深部地热资源大规模商业化的关键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