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8篇
  免费   354篇
  国内免费   288篇
电工技术   262篇
综合类   345篇
化学工业   506篇
金属工艺   22篇
机械仪表   25篇
建筑科学   202篇
矿业工程   641篇
能源动力   76篇
轻工业   54篇
水利工程   41篇
石油天然气   3402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17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1篇
冶金工业   45篇
原子能技术   14篇
自动化技术   61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342篇
  2013年   301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268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85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306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渤海莱州湾凹陷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体为其地震地貌学研究提供了可靠数据基础。通过对该区明化镇组下段的地震地貌学迭代研究,不但能在地震切片上识别出河流沉积单元形态,还可预测其储层物性分布。共识别出四个期次河道形态,测量了75处河道宽度。河道宽度的概率累积分布为储层规模评估和井距设计提供了尺度约束。采用地震相约束的多属性分析方法预测出明化镇组下段的砂体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等四个主要储层物性参数;再将此四个储层物性参数与河道形态做叠合分析,发现砂体厚度显著受单-河道形态和规模的影响,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等三参数也与各期次河道形态的分布相关联。从综合评价看,-定规模的河道分布区域,其四个储层物性参数值均优,将是明化镇组下段优先开发区域。  相似文献   
902.
为研究疏松砂岩储层应力敏感特征,模拟出砂对储层渗透性的影响,制作了全直径人造疏松砂岩油藏岩心,利用研制的疏松砂岩油藏应力敏感测试实验装置,采用不同驱替压差和驱动流速,模拟研究储层不出砂及出砂情况下储层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疏松砂岩储层具有较大的压实空间,当轴向压缩率超过2%以后,渗透率的下降幅度均超过50%;在轴向压缩率范围内,两相共流区均从55%降低到20%,但在同样的轴向压缩率下,出砂会降低两相共流区的缩减速度。研究表明,疏松砂岩储层渗透率具有较强的应力敏感特征,适度出砂可以减小渗透率的降幅,降低油水两相共渗区的缩减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保持油井产能。   相似文献   
903.
基于CT扫描测定低渗岩心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低渗透油藏多采用水驱开采,而作为水驱开采核心参数的相对渗透率数据却难以通过传统的实验手段准确获得。为此,运用CT扫描方法,提出了基于CT扫描测定低渗透岩心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稳态实验法和非稳态实验法。在稳态法中,针对低渗岩心难以达到绝对稳定的问题.给出了基于CT扫描数据的稳定评判依据。采用1种校正方法,克服了射线硬化的影响,提高了CT测量流体饱和度的精度。对2块低渗岩心的测试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904.
压裂水平井见水阶段产量递减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明强  刘雄  庄永涛 《特种油气藏》2013,20(1):77-79,154,155
基于低渗透油藏的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根据物质平衡原理和压裂水平井产能公式,建立了压裂水平井见水阶段产量递减模型,并进行了递减规律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平井初期产量越高,产量递减速度越快;产量递减速度呈分阶段特征,第1阶段递减快,之后递减缓慢,但均为指数递减方式,只是后期递减指数减小;相渗曲线特征参数不仅决定第1阶段的递减速度和递减水平,而且影响累计产油的大小;无水采油阶段和低含水阶段是压裂水平井的重要采油期。  相似文献   
905.
微观孔隙结构是影响低渗透砂岩储层质量的重要因素。应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孔隙结构对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影响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排驱压力、孔喉均值、变异系数是影响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度的主要负面因素,而中值压力是主要正面因素;结构系数、孔喉均值、分选系数是影响低渗透砂岩储层渗透率的主要负面因素,而变异系数是主要正面因素。上述结论对于进一步拓展低渗透砂岩储层综合评价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06.
缝洞型油藏表征单元具有多尺度性,无法直接采用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商业数模软件进行动态模拟。根据渗流力学和流体力学理论,针对缝洞型油藏储集体特征尺度的特性,建立了一种新的缝洞型底水油藏动态模拟模型。通过对中小裂缝、大裂缝和大型溶洞的特殊处理,实现了离散介质特性到连续介质模型中的叠加,提出一套适用于缝洞型底水油藏水淹动态的数值模拟方法。通过计算实例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907.
煤层气藏多层合采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煤层气藏多层合采井的一般模型,利用CMG软件对多层合采时地层系数、初始地层压力、初始含气饱和度以及解吸特性等因素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分层的渗透率、初始地层压力、初始含气饱和度对合采的产能有重要影响,决定了合采的合理性,而分层厚度、解吸特性对合采的影响较小。在此基础上,对H地区煤层气藏多层合采实例进行分析,当3#和5#层合采时,因两层渗透率、初始地层压力等差别小,合采效果好;当3#、11#合采时,因渗透率相差太大而导致合采效果差,表明煤层气合采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08.
风电、光伏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不确定性与随机性强烈,如果大规模并网运行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会产生极大影响。储能技术对于高渗透率新能源并网消纳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尤其是抽水蓄能技术具备可调度容量大、启停迅速等显著优势,能够有效实现风电、光伏并网消纳并提高系统调节能力。基于此,从实际情况出发,阐述了风电、光伏发电和抽水蓄能出力特性,并提出了相关策略。旨在为促进风电消纳和系统经济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9.
加卸载条件下煤岩变形特性与渗透特征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江  李波波  周婷  刘东  程立朝  曹偈 《煤炭学报》2012,37(9):1493-1498
以原煤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主研制的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三轴伺服渗流试验系统,采用加轴压、卸围压的应力控制方式开展煤岩加卸载试验,分析加卸载条件下煤岩变形特性和渗透特征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 加卸载试验峰值强度明显低于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峰值强度,在加卸载过程中,主应力差有一个明显增加趋势,卸载第2阶段速率越大,其曲线斜率也越大,但峰值强度越小,对应的径向应变ε3 、体积应变εV增加速率也越快,而到峰值后破坏阶段,均呈下降趋势。② 加卸载过程中,煤岩渗透率、应力差与应变关系可以分为3个阶段,初始压密和屈服阶段、屈服后阶段、破坏失稳阶段。试件达到峰值后瓦斯渗透率出现突然小幅度上升,持续一段时间后,渗透率出现急剧陡增趋势。③ 煤岩渗透率的变化与煤岩的变形损伤演化过程密切相关,渗透率随变形的增大均呈二次多项式函数递增。  相似文献   
910.
盐溶液对煤岩抑制性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记华  王济君  袁野  刘浩 《煤炭学报》2012,37(6):951-956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种类(NaCl,KCl,CaCl 2,HCOONa和HCOOK)和不同质量浓度(5%,10%和20%)的盐溶液对晋城3号煤层煤岩样品膨胀性、滚动回收率、渗透率和钻杆腐蚀性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黏土矿物含量较高的煤层中钻进时,即使是使用清水作为钻井液,也会给煤储层带来伤害;盐溶液可以有效抑制煤基质吸附膨胀甚至使之收缩,在同类型盐溶液中,其抑制效果随其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综合技术和经济成本的考虑,HCOONa和HCOOK对煤岩抑制性较好,腐蚀性低,最优加量均为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