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0篇
  免费   363篇
  国内免费   286篇
电工技术   259篇
综合类   340篇
化学工业   502篇
金属工艺   21篇
机械仪表   25篇
建筑科学   201篇
矿业工程   601篇
能源动力   72篇
轻工业   54篇
水利工程   40篇
石油天然气   3392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17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0篇
冶金工业   44篇
原子能技术   14篇
自动化技术   61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342篇
  2013年   301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268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85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305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针对B储气库运行10年尚未达到设计能力的事实,设计室内实验获得气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应用产量不稳定分析方法获得井控储层参数,计算井控储层气水两相的相对渗透率,用图解法计算井控储层的平均含气饱和度。分析采气井生产动态,发现水气比和含气饱和度在全库中的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从而验证了平均含气饱和度计算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2.
考虑微流动中固液界面作用,基于Navier-Stokes理论,推导牛顿流体在圆管中的流速分布及流量表达式,引入界面因子以表征固液界面作用的影响;利用分形渗流理论及界面因子,得到表观渗透率表达式,建立综合考虑微流动固液界面作用和复杂孔隙结构特征的渗流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考虑固液界面作用时,微流动流速下降;其影响程度与管径有密切关系,微管直径越小,界面因子越大,表明固液界面作用的影响越大.存在着临界直径,当小于临界直径时,固液界面作用的影响随微管直径减小呈非线性迅速增加;大于临界直径时,流速趋于泊肃叶定律的预测.在分形多孔介质中,随着固液界面作用增大,表观渗透率首先呈非线性迅速下降,随后趋于稳定,说明固液界面作用对渗流影响不可忽略.该数学模型能清晰表征固液界面作用对渗流的影响,为低渗透和致密油藏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3.
基于Peng-Robinson状态方程,考虑了CO2在不同温压下密度和黏度的变化对超临界CO2在低渗透煤层中渗透性的影响,利用自制三轴渗透仪进行不同温压条件下超临界CO2的增透实验,增透实验前后分别进行甲烷的渗透率测试.结果表明:超临界CO2作用后,煤体对甲烷的渗透率较增透实验前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超临界CO2的密度和黏度随孔隙压力的增加均呈指数递增的变化规律;在恒定温度下,超临界CO2的渗透率随着孔隙压力的增加呈指数递增的变化趋势;煤体微观孔隙、裂隙的CT扫描图显示超临界CO2作用后,煤体微观孔隙、裂隙较增透前尺寸明显增大、密度增加、连通性提高,说明由于超临界CO2的作用,进一步促进了煤层微观孔隙、裂隙的有效发育,增大了渗流空间,提高了煤层的渗流能力.  相似文献   
994.
为了全面评价温度、有效应力和含水饱和度的变化对砂岩渗透率的影响,实验测定了在不同条件下低渗透砂岩渗透率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结果定性地分析了温度、有效应力和含水饱和度对低渗透砂岩渗透率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有效应力相对较小时温度对渗透率的影响较大,而随着有效应力的增大其作用逐渐减小;随着含水饱和度的增加,温度对渗透率的影响增大;渗透率与有效应力近似呈指数关系变化,但随着温度和含水饱和度的增加需要作校正处理;含水饱和度越高岩石渗透率越低,且随着有效应力的增加,渗透率下降幅度呈递增的趋势,而温度的增加使得含水饱和度越高的砂岩渗透率下降越严重。  相似文献   
995.
克拉玛依油田三元复合驱相渗曲线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用稳定法测定三元复合驱油体系与油的相渗曲线时,用聚合物分子滞留条件下的碱、表面活性剂体系(AS)与油的相渗曲线来代替ASP驱油过程中的相渗曲线。研究了聚合物分子在孔隙介质中的滞留程度、体系的界面张力对相渗曲线的影响,将聚合物的作用归结为对不可动水相饱和度、油水相的相渗曲线高低的影响;将碱和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归结为通过降低界面张力来影响残余油饱和度及水相相渗曲线的高低,得出了聚合物的滞留程度与不可动水相饱和度、油水相端点相对渗透率值之间的关系曲线和界面张力与残余油饱和度、界面张力与水相端点相对渗透率之间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996.
对于深部采矿工程、核废料贮存、地热资源开发及利用等工程领域来说,岩石的热-力-液耦合研究是极为重要的。为研究高温后岩石变形及渗透率演化规律,对某塔里木地区矿井岩石进行不同温度下的热破裂处理后,进行了三轴应力下的加载试验,从强度、渗透率等方面对岩石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加载初期,围压增大使渗透率降低,加载中期渗透率缓慢增大,加载后期渗透率急剧增大;②岩石渗透率随温度升高增大,且呈正指数增长;③温度低于一定值下岩石的热膨胀性不明显,而较高温度引起的热膨胀会明显破坏岩石结构,使其弹性模量和强度随温度的升高降低,渗透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增大;④利用热力学理论,推导出温度变化时热应力所引起的岩石裂隙的变化,从而得到了渗透率随温度变化的模型。研究结果对于高温下多场耦合问题的研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7.
地下水流速及介质非均质性对重非水相流体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非水相流体(DNAPL)在地下介质中的运移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DNAPL的物化性质、泄漏速率、地下水流速和介质非均质性等。本文采用地质统计方法生成渗透率随机场刻画非均质性,运用T2VOC模拟不同流速情形下DNAPL在均质/非均质介质中的运移分布,以评估地下水流速和非均质性对DNAPL运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流速的增大显著促进了DNAPL的水平和垂向运移。相同流速情形下,非均质性的增强使得DNAPL污染羽分布形态及运移路径的空间变异性增强,出现明显的蓄积和绕流。当DNAPL运移的优势通道方向与流速方向相反时,水流对DNAPL水平运移的促进作用将减弱,反之,其促进作用增强。随着流速与非均质性的同时增强,水平方向上污染羽的扩散范围增大,另外水平和垂直方向上质心位置(一阶矩)及展布范围(二阶矩),污染池起始位置及其长度的空间变异离散程度增大。  相似文献   
998.
页岩气是一种以吸附态和游离态为主,赋存于纳米级多孔介质中的一种非常规气藏,其渗流特征较常规气藏存在较大的差异。前人研究表明,页岩气运移过程存在多种渗流机理,主要包括:达西渗流、滑脱效应和扩散。虽然前人对自由气扩散的渗流机理模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大多没有考虑吸附气表面扩散对渗流的影响。针对以往研究的不足,该文采用两区复合概念模型,建立了考虑吸附气表面扩散、达西渗流和滑脱效应的气体渗流模型,将吸附气和自由气运动关系利用修正的滑脱速度边界条件进行耦合,采用等值渗流阻力法对气体在纳米孔隙介质中渗流的关键参数―渗透率―进行了深入研究,获得了适用于任意克努森数范围的页岩气渗透率解析模型。通过对不同尺度、不同压力下的储层在考虑表面扩散等多重机制下的渗透率进行了计算并发现:吸附气表面扩散是页岩气渗流的重要机理,其对渗透率的贡献会对页岩气藏储层评价和开发方案制定以及增产改造施工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9.
用生产数据计算油藏相对渗透率曲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应用含水率数据计算油藏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新方法,该方法反映了实际油田的生产动态.油田开发到中后期,一般很难通过实验获得目前的相对渗透率曲线,而该方法获得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可反映目前状况,为数值模拟提供准确相对渗透率曲线.这种方法能克服实验测试带来的局限性,不仅能获得相对渗透率比值,还能获得相对渗透率值,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油田的开发指标进行预测,对开发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00.
归纳了灰岩、白云岩以及白云质灰岩和灰质白云岩储层的曲线特点,研究了储层孔隙度、饱和度参数的分布规律,对储层总孔隙度与裂缝孔隙度之间的关系作了一定阐述,对各层段的储层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参数作了概要总结,分析了飞一-飞三段储层的发育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