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107篇
综合类   17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156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3篇
无线电   2篇
冶金工业   128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7 毫秒
111.
拉桌坎铜矿床位于冈底斯火山-岩浆弧带中段南缘冈底斯斑岩型铜(金)矿带冲江-达布Cu、Mo矿集区古近纪始新世金株村单元细-中粒黑云角闪石英闪长岩和结蒲林单元中粒黑云二长花岗岩的接触带,含矿岩石主要为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及少量的巨斑花岗岩,氧化矿品位0.55%~0.72%,深部原生矿品位0.62%~0.66%,矿石结构以自形、半自形和他形粒状为主,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和绿泥石化,矿化主要为孔雀石化和黄铜矿化。在化探扫面和查证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认为NE向构造是容矿构造,控制着矿体的分布、产状和形态,铜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晚期中酸性岩浆岩有密切的成因联系,Cu-1号主矿体有向北延伸的趋势,南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异常有查证价值,应加大勘查力度,寻找新的矿体。  相似文献   
112.
陈欣  方启春  黄超 《金属矿山》2016,45(8):108-113
江西德兴福泉山地区位于东乡-德兴多金属成矿带北段,区内已发现小型钨矿床1处以及金、铜、铅、锌矿化点(带)10余处。为给该区深部找矿勘查及成矿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结合区内野外地质调查、物化探测量及钻探揭露成果,详细分析了区内地质背景、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化特征,得出以下结论:①双桥山群变质岩可为区内成矿提供主要成矿元素,物化探综合异常可作为间接找矿标志,绿色蚀变带可作为直接找矿标志;②福泉山地区深部存在隐伏花岗岩体,岩体向南侧伏,钨多金属矿成矿作用与燕山早期岩体侵入活动关系密切。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区内朱溪钨铜矿成矿规律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进行了找矿预测,认为研究区深部岩体与灰岩的接触带为成矿有利部位,也是今后找矿的关键部位及突破口,区内有望寻找到类似朱溪矽卡岩型钨铜矿床。  相似文献   
113.
陆庆  赵炎 《现代矿业》2016,32(9):135-140
沙滩角矿田是安徽铜陵矿集区最东部的大型铜金矿田,也是铜陵矿集区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的矿田。该矿田内早期主要发现沙滩角中型矽卡岩型铜矿床,近年来陆续发现了姚家岭特大型铜金铅锌矿床、桂花冲中型铜金多金属矿床和龙池井小型铜铁矿床。龙池井铜铁矿床位于戴公山背斜北西翼近轴部,沙滩脚岩体南接触带中部及沙滩角铜矿田东缘。结合区内地质工作成果,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矿床成因以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供区内找矿参考。  相似文献   
114.
为进一步探明云南者桑金矿构造控矿规律及找矿方向,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综合分析者桑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构造特征,认为矿区主要有NE向断裂构造控矿、次级褶皱构造控矿、岩体接触带构造控矿3种控矿构造类型。这些控矿构造为该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热源、驱动力、运移通道和富集空间。矿区经历了多次构造演化,主要有加里东期运动、印支期运动和燕山-喜山期构造活动,使得控矿构造具有多期活动性,使成矿元素多次被活化,导致成矿作用的叠加是者桑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的典型特征。根据者桑金矿的构造控矿特征,下一步找矿工作应围绕与NE向断裂近于平行的断裂破碎带、次级褶皱膨胀带和岩体接触带、断裂深部进行,尤其石英发生的二次碎裂是良好的成矿标志。  相似文献   
115.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列入三大任务之一,标志着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工作正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随着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迅速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作面临着既要盘活更多的呆滞资源,又要研究新发现矿和深部矿的合理利用技术,这对综合利用工作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将紧紧围绕国家紧缺矿种和战略性资源,以难选冶铁矿、低品位铝土矿、有色金属共生矿、稀贵金属、低品位磷矿等为重点,针对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工作,以更多更好的创新成果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6.
渝东南地区部分处于扬子准地台中部南缘铅锌矿化带内,是重庆境内重要的铅锌产地。总结了研究区内典型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区内矿床类型主要为沉积-热卤水改造型,与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类似。从控矿岩性、控矿岩相、控矿构造及成矿流体来源和矿床沉淀机制方面分析了成矿的有利地质条件,获得了对本区铅锌矿床成矿规律的初步认识,总结出该区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17.
江仓南铅锌矿床位于青海南部沱沱河地区,隶属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三江”多金属成矿带北延部分。经野外地质调查,在江仓南地区发现了7个较大规模的铅锌矿物探异常,显示出该地区具有较强的铅锌矿成矿潜力,进一步分析表明:①二叠纪九十道班组等灰岩中Pb、Zn等元素相对富集,为江仓南铅锌矿体赋存有利的围岩;②已圈定的7个矿化带主要分布于断裂构造交汇、地层不整合接触面等裂缝发育部位附近,以NW、近EW走向为主,显示出构造对矿床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③该铅锌矿体中Pb品位0.53%~5.45%,Zn品位0.91%~4.67%,预计Zn资源量约1.45×105 t,矿床达中型规模,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对区内控矿因素、矿床成因以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认为江仓南地区铅锌矿为受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矿床,呈红、褐、灰绿等氧化色条带的裂缝发育构造是矿床发育的重要标志。上述研究成果可为沱沱河地区其他铅锌矿体的勘探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8.
五龙沟金矿是青海省东昆仑成矿带最具找矿潜力的矿床。在搜集五龙沟地区金多金属矿床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区域地层、岩性、构造、岩浆岩等方面资料的基础上,首先对区内典型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分别进行了描述,然后从地层、岩浆岩、构造等方面对区内金多金属矿床的控矿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最后从矿床成矿时间、空间分布及成因等方面对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①五龙沟地区金多金属矿床产于构造韧性剪切带中,受构造及其演化控制明显;②金矿床在时间上具有多阶段性和长期性的分布规律,在空间上严格沿3条韧性、脆-韧性剪切带分布,各剪切带内矿床具有等距性和平行性的分布特点;③多金属矿床多分布于剪切带与后期NE-SW向的断裂带交汇部位,往往成群成组分布;④金矿体形成于多金属矿之前,以深部岩浆为主的壳幔混源、壳源是金多金属矿的重要成矿物质来源,伴随构造演化使成矿物质进一步活化并富集形成金多金属矿体。上述研究成果对于区内进一步开展金多金属矿、构造热液蚀变型矿床的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9.
李开文  张恺  郭君功  刘坤  方怀宾  张乾 《金属矿山》2018,47(10):138-145
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位于滇东南多金属成矿带中部,该矿床的银、锡、铅、锌储量达到了大型-超大型规模,同时伴生丰富的分散元素。由于该矿床成因争议较大,直接制约了进一步的勘探和开发。根据新开采矿段矿石矿物的硫同位素数据,系统研究了白牛厂矿床的硫同位素组成特征。结果表明:白牛厂矿床矿石矿物的δ34S值分布范围较小,黄铁矿δ34S值为2.5‰~4.0‰,磁黄铁矿δ34S值为2.7‰~3.9‰,闪锌矿δ34S值为2.9‰~4.3‰,方铅矿δ34S值为1.5‰~2.3‰,黄铜矿δ34S值为3.4‰~4.3‰。通过与赋矿地层中硫化物及与成因密切的花岗岩体的δ34S值进行对比,显示出白牛厂矿床的硫主要由岩浆作用提供,为岩浆热液型矿床。结合个旧和都龙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研究成果进一步分析认为,在滇东南地区围绕晚白垩世花岗岩体及外缘为寻找多金属矿产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20.
内乡县黄金坡钒矿位于秦岭褶皱系南秦岭褶皱带东段,荆紫关-师岗复向斜北翼,与寒武系下统水沟口组黑色岩系密切相关,文章从该矿床的时空产出特征、沉积环境与岩相特征、赋矿层位与含矿岩系、控矿因素与富集规律、成矿物质来源特征诸方面,对其成矿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文章在分析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得出黄金坡钒矿为沉积型矿床。最后,文章总结了钒矿赋存特征及矿床成因,同时指出了本区向深部的探矿方向,本区具有中大型钒矿的资源潜力,对矿山开发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