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54篇
综合类   43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206篇
矿业工程   165篇
能源动力   4篇
水利工程   26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避免莫尔-库仑和虎克-布朗屈服准则各自的缺陷,采用C++语言对FLAC进行了二次开发,将它们复合在一起,提出了一种弹-脆-塑性的本构模型。采用徐林生及Russense判据(环向应力与单轴抗压强度之比)作为岩爆判据,研究了在不同围压条件下,圆形洞室开挖之后围岩再次平衡时已发生的各种级别岩爆区的分布规律,对严重、中等及...  相似文献   
42.
为了解深部直墙拱形隧洞板裂破坏的发生过程和机制,采用TRW-3000真三轴试验系统对含直墙拱形孔洞的红砂岩立方体试样(100 mm×100 mm×100 mm)进行了真三轴试验,模拟了深度500 m初始地应力环境下直墙拱形隧洞板裂破坏过程,并利用岩样内部破坏视频监控系统对试验过程进行实时记录和监测。试验完成后,对试验过程中孔洞侧壁破坏过程、破坏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同等深度的圆形孔洞洞壁破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竖直应力为最大主应力和水平径向应力为最小主应力的条件下,直墙拱形孔洞破坏主要发生在两侧拱脚和拱腰之间,靠近自由面的围岩破裂为近似平行于最大主应力的板状薄岩片,呈典型的张拉板裂破裂特征;随最大主应力的增加,板裂破坏逐渐向孔洞水平径向发展,板裂岩片呈现中间厚、两翼薄的弧形特征,最终形成对称的V型槽破坏区,并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与圆形孔洞的动力破坏特征相比,直墙拱形孔洞主要偏于静力破坏,且初始破坏所需应力水平高,孔洞侧壁在高应力环境中破坏更严重。  相似文献   
43.
木城涧矿煤层高压注水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解决京煤公司木城涧矿冲击地压灾害问题,在煤巷掘进时实施预先煤层注水。为研究煤体的渗透特征,在该矿北8槽煤掘进工作面进行了现场单孔等压注水试验,测定了钻孔两侧煤体的湿润水分增值。依据该试验数据用可变容差最优化搜索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反演,得到煤体的导水和贮水特征参数,表明该北8槽煤属低湿润饱和煤层,导水性差,适合用高压注水。用数值模拟方法详细描述了在7.0MPa压力下的煤层注水动态过程,通过模拟计算,给出了注水压力-时间-湿润范围三者的动态变化关系。分析了在不同注水压力下的湿润分布的特点,指出合理湿润效果的注水压力在10.0MPa以上。  相似文献   
44.
断层岩爆是应变局部化导致的系统失稳回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讨论了应变局部化、岩爆及Ⅱ类变形行为的关系,并利用梯度塑性理论得到了4种等效的回跳准则。局部化是岩爆的前兆之一,也是出现Ⅱ类变形行为的原因。利用最小势能原理及梯度塑性理论,可得到系统的失稳判据;利用位移法,可以得到系统的Ⅱ类变形行为。若非弹性剪切位移(或平均塑性剪切应变)的增加快于弹性剪切位移(或平均弹性剪切应变)的降低,将出现Ⅰ类变形行为;反之,将出现Ⅱ类变形行为。弹性区与剪切带宽度的比率越大,或剪切弹性模量与剪切降模量的比率越小,系统越容易失稳。  相似文献   
45.
地下深井矿山岩爆发生规律及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岩爆是一种动力失稳地质灾害。根据会泽铅锌矿麒麟厂矿区工程地质钻探和现场调查中所发现的岩芯饼化和穿脉巷道侧帮片状剥落现象。总结了该矿岩爆发生的基本规律;并根据调查和实验结果分析了岩爆的形成机理。为选择合理的深部采矿方法和岩爆控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6.
岩爆预测的概率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岩石单轴抗压破坏特征和强度概率分布规律,首次引入岩爆烈度是岩石概率破坏表现的观点,建立岩爆烈度与岩石单轴压缩强度概率密度函数的对应关系,进而确定不同应力强度比条件下各级岩爆烈度发生概率的计算式。该预测模型能够反映洞室岩爆发生的基本规律,并可以预测不同应力条件下的各级岩爆的发生概率。工程实例分析表明该预测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7.
在分析钻爆法和TBM法开挖下围岩应力状态的基础上,基于锦屏二级水电站深埋隧洞微震监测数据,对比研究了钻爆法和TBM法开挖条件下深埋隧洞的微震特性及岩爆风险。结果表明:1钻爆法开挖引起的围岩应力集中距洞壁较远,形成的应力梯度较小;而TBM法开挖引起的围岩应力集中临近洞壁,形成的应力梯度较大。2钻爆法开挖时围岩应变能主要集中在爆破后数小时,尤其是在1 h内释放,而TBM法以连续的方式开挖卸载,剧烈的能量释放伴随着施工全过程。3TBM法开挖导致的事件震级及震源破裂尺度均比钻爆法开挖引起的大。4钻爆法开挖时,围岩积聚的应变能大多以岩体破裂的形式耗散,以岩爆形式显现的较少;而TBM法开挖时,围岩应变能常逐次释放,导致事件频繁发生,而且部分应变能以岩爆形式显现,一般地,同一小范围内常多次发生轻微岩爆,高等级岩爆孕育过程中常伴有低等级岩爆,如中等岩爆发生前伴有轻微岩爆,强烈岩爆孕育过程中伴有轻微和(或)中等岩爆,以此类推。综合上述研究结果认为,在具有强岩爆风险的深埋隧洞中,就防治岩爆而言,钻爆法优于TBM法。  相似文献   
48.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岩爆预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ain causes of rockburst,the compressive strength,tensile strength,elastic energy index of rock and the maximum tangential stress of the cavern wall are chosen as the criterion indexes for rockburst prediction.A new approach using neural method is proposed to predict rockburst occurrence and its intensity.The prediction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feasible and appropriate to us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 for rockburst prediction.  相似文献   
49.
Underground cavern opening can cause the surrounding rock tangential compressive stress to raise rapidly.Such high compressive stress increase can result in some original pre-existing cracks growing parallelly to the free surface of the remaining rock. This paper presents a model of crack stable or unstable propagation under compressive stress in thin layers that are separated from the main rock mass due to crack growth. Based on this analysis of flat plate buckling, a rock burst mechanism is presented. Immediate and delayed rock burst mechanism are proposed to explain time dependency in brittle rock sub-critical crack growth under compression. Influence of free surface on the surface-parallel crack growth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50.
冲击地压、岩爆、矿震的关系及其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1,他引:27  
全面论述了冲击地压、岩爆与矿震现象,对其进行了具体定义,指出三者之间的关系。采用数值计算手段对冲击地压与岩爆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它们的异同。在此基础上,建议对“冲击地压一、“岩爆”和“矿震”这3个术语区别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