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1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51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105篇
化学工业   589篇
金属工艺   28篇
机械仪表   44篇
建筑科学   79篇
矿业工程   23篇
能源动力   54篇
轻工业   120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494篇
武器工业   12篇
无线电   1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2篇
冶金工业   28篇
原子能技术   10篇
自动化技术   1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石蜡微胶囊中脲醛树脂壁材渗透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石蜡微胶囊中脲醛树脂壁材对水及甲苯的渗透性 ,结果表明 ,水不能透过脲醛树脂壁材 ,而甲苯则易透过脲醛树脂壁材。因此 ,该石蜡微胶囊不能用于芳香族溶剂存在的场合。  相似文献   
12.
石蜡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萨中油田东部过渡带原油物性差。含蜡量较高,油稠,井筒结蜡严重,并且单井产能低,抽汲参数小,洗井时化蜡、排蜡效果不佳,热洗质量差。同时含水恢复时间长,对油层污染严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北1—3—175井安装了“抗石蜡析出器”。防蜡效果显著,已经实现免热洗580d。  相似文献   
14.
15.
氯蜡-70是—应用广泛、性能优良的精细化工产品,其色泽是—重要的技术指标,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应用。本文考察了合成反应过程导致生色的因素,指出原料中含有的少量环烷烃、芳烃、杂环有机物及少量无机杂质能影响产品的色泽,实验表明温度过高,光源波长选择不当也是致色的重要原因。研究了致色的过程,提出其生色历程是按照β-消除反应机理进行的,并做了具体描述。  相似文献   
16.
马来酸杆与石蜡接枝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方箱式发汗脱油工艺的特点、工业装置概况和工艺数据等。运转结果表明,该装置操作灵活、技术性能可靠、产品质量稳定、经济效益显著,是今后国内中、小型炼厂发展石蜡发汗工艺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高含蜡石蜡乳状液的研制及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蜡为主要原料,采用剂在油中法制备了石蜡乳状液.考察了乳化剂类型和用量、乳化水用量、乳化温度、乳化时间、搅拌速度对石蜡乳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乳化剂优于单一乳化剂,且复配-Ⅱ型乳化剂效果最好.并确定了最佳乳化工艺条件:复配-Ⅱ型乳化剂用量10%,乳化水用量65%~70%,乳化温度90℃,乳化时间30min,搅拌速度1000r/min.在此条件下,石蜡乳状液蜡含量为30%~35%,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分散性.  相似文献   
19.
皮革去污上光用乳化蜡的研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石蜡、微晶蜡为主要原料 ,经实验选出了以水为稀释剂的乳化型皮革去污上光蜡。实验优化的配方为石蜡 12 .5 g ,微晶蜡 8.0 g ,硬脂酸 8.5g ,三乙醇胺 5 .5 g ,水量 70 (涂用 )或 130 g(喷用 )。反应条件为乳化时间 4 0min ,搅拌速度 5 0 0~ 70 0r/min ,乳化温度 90℃。制得上光剂产品的去污性能可与用去污剂单独处理的效果相当 ,亮度可达 6 6 .7。  相似文献   
20.
在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昆虫分类的工作中,有时需要对昆虫的某些特征部位进行特定角度的观察研究。而扫描电镜的常规制样方法不仅破坏昆虫样品,而且难以准确地控制要观察的部位。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一些难于得到的珍稀昆虫样品来说,是非常遗憾而又必须加以改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