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4篇
电工技术   11篇
综合类   32篇
化学工业   156篇
金属工艺   19篇
机械仪表   14篇
建筑科学   31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53篇
轻工业   18篇
石油天然气   4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9篇
一般工业技术   50篇
冶金工业   46篇
原子能技术   26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通过对正烷烃蒸发热、正常沸点与碳数关系的研究,理论推导出蒸发热与正常沸点之间的关系,并拟合得一简单适用的公式:Hυ=23.234×BP1.21256+1502.13。应用于上百种常见非极性有机物,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82.
全固态钠离子电池由于安全性和元素丰度等天然优势, 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全固态电 池的核心是固态电解质, NASICON 型的 Na3Zr2Si2PO12(NZSP) 电解质因为离子电导率高、 热稳定性与力学性能优 异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 本研究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沉积单个 NZSP 扁平粒子和沉积体, 系统研究了粉末粒度 分布和喷涂参数对 NZSP 粒子元素蒸发和沉积体组织结构的影响。 通过沉积单个粒子, 揭示了等离子喷涂参数对 NZSP 粉末粒子的熔化程度和 Na、 P 元素优先蒸发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等离子电弧功率与氢气流量对其蒸发 影响显著, 元素蒸发损失量存在明显的粒子尺寸效应, 粒径小于约 35 μm 时, 随粒径的减小, Na 与 P 的蒸发损 失量显著增加, 当粒径增加至 35 μm 以上时, Na 与 P 的蒸发损失量受粒径的影响显著减小且整体损失量也有限; 通过对粒径范围的控制能够将等离子喷涂过程中 Na 元素的损失量控制在 10 % 以下, P 元素损失量控制在 20 % 以下。 采用粒径范围 30~50 μm 的 NZSP 粉末, 结合大气等离子喷涂参数控制可以得到无明显层状结构的良好层 间结合的组织结构致密电解质, 表明大气等离子喷涂在全固态钠离子电池固态电解质的制备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 景。  相似文献   
83.
从液体破碎的基本原理出发,提出了减温水自喷嘴喷入蒸汽流后初始液滴的形成,二次破碎及其后的汽化物理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适当的假设、对蒸汽与减温水的相互作用及其流动过程作了数值模拟,从而得到了汽化长度的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84.
实验研究了竖直圆管内液氮流动沸腾传热特性,分析壁面温度、流体温度、干度以及传热系数沿实验段管程的变化规律,考察热通量、质量流量和入口压力对液氮两相流动传热特性的影响。针对实验工况分别采用Chen、Klimenko、Shah以及Liu-Winterton关联式对传热系数进行预测,并将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对不同传热系数区间内的相对误差进行了计算、分析,以评估实验工况范围内各关联式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在传热系数较大的情况下,4个关联式的预测值普遍低于实验值,在整个实验工况范围内,采用Klimenko关联式预测时误差最小。  相似文献   
85.
InP-SiO2三维光子晶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溶剂蒸发法将单分散SiO2微球组装成三维有序结构的胶体晶体,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向SiO2胶体晶体中填充高折射率材料InP,获得了InP-SiO2两种介质复合的三维光子晶体,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能谱和紫外-可见光谱仪对InP-SiO2三维光子晶体的形貌、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观察测试。研究结果表明:InP在SiO2微球空隙间具有较高的结晶质量,填充较致密均匀、与相同晶格周期的SiO2光子晶体相比,InP-SiO2光子晶体的反射光谱的峰值波长发生明显的红移。  相似文献   
86.
A droplet-in-bubble approach has been incorporated into a previously developed high-pressure droplet vaporization model to study the clustering effects on a liquid oxygen (LOX) droplet evaporating in hydrogen environments under both sub- and supercritical conditions. A broad range of ambient pressures and temperatures are consider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pressure exerts strong influence on droplet vaporization behaviors in a dense cluster environment. Increasing ambient pressure reduces droplet interactions and significantly decreases the droplet vaporization time. The effect of ambient temperature on droplet interactions is found to be very weak. The present study is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underlying physics of droplet clustering phenomena in combustion devices.  相似文献   
87.
以某腈纶厂生产为实例,叙述了利用生产过程中蒸汽有效能为动力,采用蒸汽流量调节热泵替代蒸汽节流减压,将用汽设备排出的蒸汽冷凝水产生的二次蒸发汽增压后并入工厂热力管网,降低新蒸汽用量的技术工艺。  相似文献   
88.
化学回热循环是一种先进的燃气轮机循环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简单循环燃气轮机的热效率低和污染物排放量高的问题。基于柴油燃料燃气轮机燃烧室,搭建了化学回热系统试验台,设计了双燃料燃烧室喷嘴、柴油蒸汽催化反应器和紧凑式多级高压闪蒸器,进行了高压闪蒸-化学回热系统的热力性能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在化学回热系统进口燃气温度为465.6℃时,柴油的当量低热值提高10.13%;在化学回热系统进口燃气温度为558.0℃时,柴油的当量低热值提高18.53%,并且使42.30%补给水转化为淡水。  相似文献   
89.
研究了商业化储能二元混合硝酸熔盐Solar salt (60% NaNO3?40% KNO3)的热稳定性和恒温热稳定性,采用热重法分析了其热分解温度,通过恒温实验考察了处于开放空气气氛中的NaNO3, KNO3和Solar salt在不同温度下的热稳定性,研究了NaNO3和KNO3在Solar salt高温不稳定性中的作用. 结果表明,大于500℃时温度越高,熔盐越不稳定,相同温度下不稳定程度NaNO3>Solar salt>KNO3. 温度升高,分解产物NO2?平衡含量增大而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O2?含量很低. Solar salt中硝酸盐热分解和挥发的质量损失比接近1:1,NaNO3是造成体系热分解的主要原因,而KNO3起到抗挥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
The current article describes the evaporation behaviour of dimethyl sulfide (DMS) in wort. All thermodynamic and technological basics and DMS data are listed. However, the article's target was not just the collection, editing and reviewing of information but also how to predict DMS evaporation behaviour from wort fo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based on the data in the literature. For that particular purpose, a function was first set up that combined all of the information available on evaporation behaviour. In this context, the so‐called activity coefficient (γi) is of crucial interest. Owing to the broad basis of literature evaluated, the function set‐up as described can be deemed to be a current and accurate tool for predicting DMS evaporation behaviour, in general, as well as in particular for different boiling systems. Copyright © 2016 The Institute of Brewing & Distill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