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13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8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249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01.
以菜籽粕为原料,选择植物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米曲霉进行单菌和混菌的固态发酵,研究其对菜籽粕硫甙和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乳酸菌对硫甙的降解效果显著高于其他菌种,30℃恒温发酵3d降解率达56.42%;多菌种复合发酵效果优于单菌发酵,当植物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米曲霉的接种比例为9%:6%:6%,pH6.5,水料比为1.2:1,33℃发酵96h,菜籽粕硫甙含量从33.33 μmol/g(干基)下降到2.79μmol/g(干基),降解率可达91.36%(干基),粗蛋白含量提高6.06%(干基),硫甙含量大幅度下降,粗蛋白含量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2.
通过DPPH·清除能力、·OH清除能力、O-2·清除能力和还原力抗氧化模型,测定富硒菜籽粕蛋白及普通菜籽粕蛋白抗氧化活性。所选4种抗氧化体系中,富硒菜籽粕蛋白的抗氧化能力均明显高于普通菜籽粕蛋白,其中富硒菜籽粕蛋白对·OH具有最强的清除能力,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03.
为了探讨米曲霉发酵菜籽粕对其中抗营养因子的脱除效果,以米曲霉发酵时间,接种量和麸皮添加量为试验因素,以菜籽粕中芥子碱和多酚脱除率作为评价指标,优化米曲霉固态发酵工艺。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米曲霉接种量对芥子碱和多酚脱除率都有显著性影响(P<0.05),而发酵时间和麸皮添加量的影响差异性不显著(P>0.05)。确定最优发酵工艺为:米曲霉接种量为8%,麸皮添加量为10%,以自然pH在30℃下培养60 h后,芥子碱与多酚的脱除效果最好,分别可达50.614%和67.252%。故而,米曲霉固态发酵法是脱除菜籽粕中2种抗营养因子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4.
最近两年,由于高集成、高性能的电子产品与设备不断出现,使得市场对于16/32位MCU需求激增,两类产品的市场规模每年都以20%左右的高速增长。然而,受全球经济危机与半导体产业周期调整影响,MCU整体市场需求除却汽车部分,均出现下滑态势,就连一向领跑的中国市场也在这股洪流中减少了约16%销售额。于是,各家MCU厂商纷纷  相似文献   
105.
将低温脱脂的带皮菜籽粕粉碎成几何平均粒度分别为13.2、81.7、138.9、176.9μm的四个粒度组别,分别以60、80、100、120℃处理30、60、90、120min,考察其溶解度、吸水性、吸油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体外消化率的变化。结果发现:(1)对溶解度的影响顺序依次为粒度、温度、时间,最佳处理条件为:粒度13.2μm,温度100℃,时间60min。(2)对吸水性的影响顺序依次为粒度、温度、时间,最佳处理条件为:粒度176.9μm,温度120℃,时间120min。(3)对吸油性的影响顺序依次为粒度、温度、时间,最佳处理条件为:粒度176.9μm,温度120℃,时间60min。(4)对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影响顺序依次为温度、粒度、时间,乳化性的最佳处理条件为粒度13.2μm,温度100℃,时间90min。而乳化稳定性最佳处理条件为13.2μm,100℃,120min。(5)对体外消化率的影响顺序依次为粒度、时间、温度,最佳处理条件为:粒度13.2μm,温度120℃,时间90min。  相似文献   
106.
对菜籽粕提取植酸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水溶液中乙醇及硫酸体积分数对植酸提取率的影响,并选择乙醇及硫酸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4个主要因素进行正交实验,确定采用乙醇硫酸体系提取菜籽粕中植酸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按料液比1∶7加入含乙醇80%、浓硫酸4%的水溶液,常温提取120 min,此条件下菜籽粕中植酸提取率达到70. 5%。  相似文献   
107.
《中外食品工业》2008,(1):I0001
食品添加剂市场状况及发展趋势着现代食品工业的崛起,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食品添加剂的地位日益突出.尤其是追捧低脂肪、低热量的食品的观念使"双低"食品风靡世界,促使食品加工制造企业不断在食品配方上采用新型原辅料,带动了食品添加剂市场的快速发展,食品添加剂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高成长性的行业.  相似文献   
10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6):143-147
该实验主要通过固态发酵结合酶解两步法处理菜粕,在此新工艺条件下考察小肽含量及蛋白溶解度的变化。菜粕经黑曲霉固态发酵后小肽质量分数和蛋白溶解度显著提高,分别为7.86%和25.23%,相比于空白对照分别增长了148.08%和174.83%。之后将发酵后的菜粕置于45℃下酶解30 h,小肽质量分数和蛋白溶解度进一步提高,分别为14.12%和44.95%。相比于单步固态发酵和空白对照,小肽含量分别提高了79.64%和393.71%,蛋白溶解度分别提高了78.16%和341.99%。与此同时,酶解结束后,采用Tricine-SDS-PAGE测定菜粕中蛋白质分子质量,电泳结果显示,大分子蛋白质被分解为小分子蛋白质,其分子质量<4.6 kDa。以上结果表明,经发酵、酶解两步法处理菜粕后,相比于传统单步固态发酵,菜粕的营养价值得到进一步提高,可为菜籽粕生物肽制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9.
粗壮脉纹孢菌是一种高产纤维素酶和类胡萝卜素的优良菌株。以粗壮脉纹孢菌固态发酵菜籽粕为对象,研究菜籽粕在发酵过程中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96 h后粗蛋白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总氨基酸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分别提高12.50%,232.52%,724.45%,类胡萝卜素含量由0μg/100 g增加到(64.68±1.42)μg/100g,酸溶性蛋白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至平稳,24 h达到最高值(25.86±0.05) g/100 g,粗纤维含量、单宁、植酸、硫甙整体呈显著(P<0.05)下降趋势,降解率分别为23.48%,24.98%,10.20%,14.79%。粗壮脉纹孢菌固态发酵菜籽粕可大大改善菜籽粕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10.
微生物固态发酵法是简易有效的饲料中单宁处理方法之一。筛选微生物资源是微生物固态发酵法的核心内容。自青海门源高寒草甸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单宁降解菌DT-3,对菌种DT-3进行了鉴定,并针对青海"双低"菜籽粕完成固态发酵处理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菌种DT-3具有明显的单宁降解特性。通过形态学检测、生理生化检测及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菌种DT-3属于假黄单胞菌属(Pseudoxanthomonas),命名为Pseudoxanthomonassp.DT-3(MK 418539)。通过DT-3对青海"双低"菜籽粕中单宁降解效果的研究表明,在料液比、发酵温度及发酵天数等处理条件下,DT-3单宁降解效果差异显著,其中料液比100%、发酵温度25℃、发酵天数5 d时单宁降解率最大,分别达到58.8%、62.95%及61.74%。综上所述,菌种DT-3是有效的"双低"菜籽粕固态发酵处理备选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