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6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核桃乳酶解工艺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胰蛋白酶对未脱脂的核桃浆液进行酶解,并利用Turbiscan稳定性分析仪对酶解核桃乳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的酶解工艺条件为:核桃浆液浓度9%(m/m)、胰蛋白酶添加量0.4%(m/m)、反应初始p H 9.0、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1 h,在此条件下,蛋白水解度为13.67%±0.41‰。在此基础上,利用Turbiscan稳定性分析仪考察了水解度分别为13.70%、10.20%、7.01%的酶解核桃乳样品与常规工艺样品的稳定性差异。对比背散射光谱图得出,通过酶解工艺产品底部析水层高度由0~10 mm减小至0~5 mm。由底部稳定性动力学指数曲线得到,酶解核桃乳样品稳定性动力学指数均小于对照样品,且水解度较大样品(13.70%)的稳定性指数更小。与常规工艺相比较,酶解核桃乳产品底部TSI曲线均无明显拐点,说明其底部浓度和颗粒粒径的变化幅度小且平缓,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62.
从发酵面包、白芥丝、泡菜、酸菜中分离到14株乳杆菌,经核桃乳发酵产酸特性初筛,确定菌株L5、L7、L8及L12适合核桃乳发酵。通过菌落形态、菌体形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4株菌分别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将上述菌株与实验室保存的嗜热链球菌SA进行核桃乳发酵实验,感官评分分别为78分、95分、83分和82分;4个发酵核桃乳中9种氨基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菌株L7发酵产品的氨基酸含量增幅最大,由0.67%增至1.60%。因此副干酪乳杆菌L7更适合发酵型核桃乳的生产。  相似文献   
63.
本研究通过对桃乳饮料的稳定性,风味,口感等方面的讨论,确定其最佳工艺和配方,制出具有健脑,益智,养颜等功效的饮品。  相似文献   
64.
为提高发酵核桃乳的酸度,研究了糖类和蛋白质浓度对核桃乳发酵特性的影响。比较测定了牛奶复原乳、豆乳、纯核桃乳的糖类组成及其发酵特性,结果表明,核桃乳中可发酵糖类总量很少,发酵核桃乳的酸度很低,因此需要外加碳源促进发酵。研究发现核桃乳体系中蔗糖比葡萄糖更利于产酸,进一步通过感官评价确定了蔗糖最佳添加量为7.0%(质量分数)。其次通过测定不同蛋白质含量(1.0%~3.0%,质量分数)下核桃乳的三氯乙酸(trichloroacetic acid, TCA)-可溶性氮和缓冲能力,以及发酵核桃乳的pH、酸度和活菌数,发现核桃乳蛋白质含量同酸度以及缓冲能力均成正比例关系(R2>0.995)。以pH≤4.5,酸度≥30.0°T为发酵终点,综合发酵特性、质构特性和感官评价,获得制备发酵核桃乳的适宜蛋白质质量分数为2.0%,制备的发酵核桃乳口味酸甜适中,组织状态均匀,有淡淡的核桃香气。  相似文献   
65.
本研究采用带皮核桃仁为原料加工成核桃乳,通过核桃去涩工艺研究,减少脱皮工艺的营养成分损失,解决内种皮引起的核桃乳口感苦涩问题。以核桃乳蛋白质利用率和成品涩味感官评分为主要衡量标准,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去涩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40%,超声时间为30min,超声温度50℃,浸泡时间35 min。此条件下制得的核桃乳蛋白质利用率可达到95%,口感无苦涩味,营养得到更好地保留。对比最优条件核桃乳和未经去涩的核桃乳,发现经过本去涩工艺,核桃乳色泽、涩味得到明显改善,稳定性显著提高,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分析发现核桃乳香气组分有较大差异,香气品质有所改善。本研究有望用于核桃乳生产工艺改进,为核桃深加工产业提供持续增长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