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742篇
  免费   5981篇
  国内免费   3622篇
电工技术   7066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5126篇
化学工业   20765篇
金属工艺   3813篇
机械仪表   6891篇
建筑科学   5345篇
矿业工程   2115篇
能源动力   2041篇
轻工业   13566篇
水利工程   1423篇
石油天然气   16119篇
武器工业   555篇
无线电   8044篇
一般工业技术   7126篇
冶金工业   3405篇
原子能技术   638篇
自动化技术   4305篇
  2024年   840篇
  2023年   3050篇
  2022年   3151篇
  2021年   3450篇
  2020年   3190篇
  2019年   3943篇
  2018年   2080篇
  2017年   2764篇
  2016年   3197篇
  2015年   3610篇
  2014年   6406篇
  2013年   4879篇
  2012年   5496篇
  2011年   5522篇
  2010年   4908篇
  2009年   5029篇
  2008年   5627篇
  2007年   4717篇
  2006年   4454篇
  2005年   4329篇
  2004年   3930篇
  2003年   3684篇
  2002年   2776篇
  2001年   2599篇
  2000年   2146篇
  1999年   1761篇
  1998年   1683篇
  1997年   1408篇
  1996年   1355篇
  1995年   1230篇
  1994年   1035篇
  1993年   826篇
  1992年   781篇
  1991年   751篇
  1990年   685篇
  1989年   725篇
  1988年   89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8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12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对常压炉炉管及转油线腐蚀情况的分析,认为该炉发生转油线腐蚀泄漏的主要原因是原油含硫量升高、冲刷加剧、材质不适合以及设备老化等。针对腐蚀的成因采取了对整个转油线进行包盒子处理、材质升级、摸清活性硫在装置中的分布情况和腐蚀规律、开展高温部位定点测厚、避免高含硫原油直接进入装置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2.
水驱前缘测试技术在复杂砂岩油藏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辉  邱小薇  阳彬  李宁  赵黎明  隋胜利 《石油仪器》2006,20(4):71-72,81
对平面剩余油分布的认识,是油田开发后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水驱前缘测试是当前平面剩余油监测比较好的方法之一。水驱前缘测试技术是利用注水产生的微地震,通过检测分析微震信号来确定裂缝发育状况、水驱波及范围、优势注水方向,为评价区块水驱状况和平面剩余油分析提供直接依据。因此开展该项技术的现场试验与运用研究,对油田开发和产油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该技术方法的原理以及在华北复杂砂岩油藏水驱特征分析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3.
张立娟  岳湘安 《油田化学》2006,23(3):243-247
水驱后的残余油膜将贴于孔隙壁面,为壁面边界层流体,处于三相界面的包围和共同作用下。目前的调研结果显示,油膜的组成及力学特性沿孔壁方向上是变化的。在化学驱过程中油膜不仅受到驱油剂的驱替作用。还受驱油剂/油界面张力、油/固体界面张力及驱油剂/固体界面张力的阻碍作用。由于油膜组成、力学特性及相间作用的复杂性.以往对油膜驱替机理的研究都是从微观实验的角度对现象作观察和定性解释。本文根据水驱后残余油膜在油藏孔隙中存在的特点,提出了油膜驱替的简化模型。基于油膜驱替的微观实验,采用数值方法从定量的角度分别计算了不同黏弹性驱油剂在不同的驱油剂/原油界面张力作用下对残余油膜的驱替效率。考察了驱油剂的流变性、驱油剂/油界面张力、驱替速度等因素对驱替不同厚度油膜的影响规律。进一步探讨了驱油剂/原油界面特性和流变性在驱替残余油中的综合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驱油剂对油膜的驱替始于驱油剂/油界面,要同时克服驱油剂/油界面约束力和油膜的屈服应力。降低界面张力、增强驱油剂的黏弹性、增加驱替速度,有利于提高驱替残余油膜的驱替效率。适当增加驱油刑的黏弹性可以放宽驱替薄油膜时对超低界面张力的要求。图13参9。  相似文献   
104.
申福龙  余学军 《润滑油》2006,21(2):14-21
与大庆原油相比,大庆原油混兑8%俄罗斯原油后,对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和质量均产生了较大影响。基础油HVI 150、350、650的粘度指数下降了1~4个单位,旋转氧弹上升了19~47 min,比色上升了0.5个单位。基础油综合收率提高了0.04%。大庆原油混兑8%俄罗斯原油后,通过调整润滑油生产装置的操作条件,可以生产符合Q/SHR 001-95标准的HVI 150、350、650基础油。  相似文献   
105.
论述了在国内程序Ⅷ台架上,用专门调制的国产燃油替代ASTM D 6709-04方法中的标准燃油,按标准方法中的试验条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用TMC 1006-2参考油标定,满足标机要求;3种试验油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结果满足精密度要求。研究表明以国产油替代标准燃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6.
微腔与腔量子电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光学微腔中原子之自发辐射与自由空间中原子的自发辐射有着重要的不同。微腔能够控制腔内原子的自发辐射,使自发辐射得到抑制或增强,并有可能使自发辐射成为一个可逆过程。由此发展起来的腔量子电动力学能够阐述腔场与原子的相互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这一研究领域的背景和进展,同时介绍了微腔的重要应用一无阈值激光器。  相似文献   
107.
108.
陶瓷及陶瓷基复合材料微缺陷的超声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陶瓷及陶瓷基复合材料微缺陷的超声检测能力,针对一些人工缺陷试样进行了超声检测试验。试验主要采用了纵波垂直入射法和泄漏瑞利波法。通过试验结果,比较了两种方法的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109.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MA)为主要原料,利用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一种涂料用纯丙乳液基料;考察了乳化剂、引发剂用量及pH值对产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w(乳化剂)=3%,w(引发剂)=0.35%,pH在8~9左右时,涂膜的吸水率达到7.9%,残余单体量<0.5%,水稀释稳定性,钙离子稳定性,冻融稳定性均通过测试,纯丙乳液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10.
重整生成油选择性加氢脱烯烃 Pd基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负载在Al2O3载体上的贵金属钯(Pd)基催化剂在重整生成油选择性加氢脱烯烃反应中的性能。在高压微反装置上,采用环己烯、甲苯和正庚烷的混合物为模拟油来评价筛选催化剂,并对不同工业原料油进行加氢试验。结果表明,在现有工业上常用的工艺条件下,采用Pd/Al2O3催化剂进行重整生成油全馏分的选择性加氢,不能满足产品质量要求。其原因是高沸点馏分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从而导致催化剂失活。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采用Pd/Al2O3催化剂进行连续重整汽油BTX 馏分选择性加氢脱烯烃,可以使加氢汽油满足芳烃抽提进料的质量要求。添加助剂对Pd/Al2O3催化剂进行改进,可以大大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改进后的双金属Pd基催化剂(Pd+M/Al2O3)可用于不同原料的重整生成油(苯(C6)馏分、BTX(C6~C9)馏分、全馏分)的选择性加氢脱烯烃反应。加氢反应产物的溴价小于200mgBr/100g,芳烃损失小于0.5%(质量分数),且在重整生成油全馏分的选择性加氢过程中该催化剂表现出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