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478篇
  免费   6107篇
  国内免费   4263篇
电工技术   3372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6502篇
化学工业   19022篇
金属工艺   7222篇
机械仪表   3962篇
建筑科学   16565篇
矿业工程   6824篇
能源动力   1525篇
轻工业   6218篇
水利工程   2863篇
石油天然气   7833篇
武器工业   577篇
无线电   9907篇
一般工业技术   8738篇
冶金工业   4685篇
原子能技术   619篇
自动化技术   7413篇
  2024年   750篇
  2023年   2726篇
  2022年   2763篇
  2021年   3091篇
  2020年   2636篇
  2019年   2920篇
  2018年   1367篇
  2017年   2156篇
  2016年   2511篇
  2015年   3372篇
  2014年   6613篇
  2013年   5099篇
  2012年   5929篇
  2011年   6056篇
  2010年   5423篇
  2009年   5788篇
  2008年   6468篇
  2007年   5759篇
  2006年   5026篇
  2005年   5160篇
  2004年   4679篇
  2003年   4283篇
  2002年   3424篇
  2001年   2959篇
  2000年   2629篇
  1999年   2087篇
  1998年   1799篇
  1997年   1660篇
  1996年   1508篇
  1995年   1302篇
  1994年   1222篇
  1993年   864篇
  1992年   951篇
  1991年   884篇
  1990年   821篇
  1989年   758篇
  1988年   108篇
  1987年   75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7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油层水洗级别的热解气相色谱定量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热解气相色谱资料开展水淹层评价是储层地球化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定性评价阶段。文章选择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的港东油田和羊二庄油田新近系开发层系(包括馆陶组和明化镇组)为研究目的层,以岩心热解气相色谱分析为手段,开展了油层水洗级别的气相色谱定量判别的尝试。在系统分析各气相色谱参数的地质意义及其与油层水洗的关系的基础上,优选出合理的评价参数,并采用交会图技术建立不同级别水洗油层的定量判别标准,通过其他评价方法的验证,表明该定量判别方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2.
张立娟  岳湘安 《油田化学》2006,23(3):243-247
水驱后的残余油膜将贴于孔隙壁面,为壁面边界层流体,处于三相界面的包围和共同作用下。目前的调研结果显示,油膜的组成及力学特性沿孔壁方向上是变化的。在化学驱过程中油膜不仅受到驱油剂的驱替作用。还受驱油剂/油界面张力、油/固体界面张力及驱油剂/固体界面张力的阻碍作用。由于油膜组成、力学特性及相间作用的复杂性.以往对油膜驱替机理的研究都是从微观实验的角度对现象作观察和定性解释。本文根据水驱后残余油膜在油藏孔隙中存在的特点,提出了油膜驱替的简化模型。基于油膜驱替的微观实验,采用数值方法从定量的角度分别计算了不同黏弹性驱油剂在不同的驱油剂/原油界面张力作用下对残余油膜的驱替效率。考察了驱油剂的流变性、驱油剂/油界面张力、驱替速度等因素对驱替不同厚度油膜的影响规律。进一步探讨了驱油剂/原油界面特性和流变性在驱替残余油中的综合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驱油剂对油膜的驱替始于驱油剂/油界面,要同时克服驱油剂/油界面约束力和油膜的屈服应力。降低界面张力、增强驱油剂的黏弹性、增加驱替速度,有利于提高驱替残余油膜的驱替效率。适当增加驱油刑的黏弹性可以放宽驱替薄油膜时对超低界面张力的要求。图13参9。  相似文献   
73.
朱伟  宋建新 《信息技术》2006,30(3):125-128
传统的OSI分层结构无法适应无线网络环境,随着越来越多无线应用的出现,人们提出了跨层设计,其主要内容就是通过在协议栈的各层之间(主要是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和物理层)传递特定的信息,使协议栈能够根据无线环境的变化来实现对资源的自适应优化配置,从而更有效的利用无线网络资源,提高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74.
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和上海高桥分公司共同完成的“炼厂气预转化催化剂开发及工业应用”项目,于2006年5月30日在北京通过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组织的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75.
目前,在成熟油田,如美国大陆,估计每产一桶油要产10多桶水,为此,美国研制出一种名为Voraxial的新型分离器,并以其质量轻,体积小,设计简单,处理能力强等优点进入石油市场,新型分离器可进行液体/,液体/固体和液体/液体/固体的分离,节省了从地层采出液中分离出污染物的时间,能量,空间和成本。本文介绍的是该分离器工作原理,并给出了实验室和矿场的试验数据。[编者按]  相似文献   
76.
应用静态吸附、动态吸附、程序升温脱附和程序升温还原等实验方法,考察了噻吩在Ni基非晶态合金上的吸附和脱附行为。常温下,噻吩分子首先吸附在清洁的Ni表面,并立刻被活化,发生氢解反应,C-S键断裂,释放出烃类部分,S留在Ni原子上。噻吩可以在Ni基非晶态合金表面发生强度不同的化学吸附。弱化学吸附的噻吩可以脱附;强化学吸附的噻吩不会脱附,而在高温下发生氢解反应。  相似文献   
77.
大庆长垣西侧扶杨油层油水同层形成及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松辽盆地大庆长垣西侧扶余、杨大城子油层的勘探实践,从顶生下储的特殊成藏原理出发,详细地讨论了扶余、杨大城子油层的油水层形成机理,提出了2种形成模式。认为扶杨油层的油水同层是在以上覆烃源岩的超压为驱动力的成藏条件下形成,油水混合运移注入储层,由于储层的孔喉小,油水重力分异不好,造成孔隙存油,喉道存水。这种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含油饱和度低,油水在孔隙中分布状况特殊,使得电阻率等曲线反映流体的信息变弱,造成油水层识别变难。为此提出多参数降维油气水层识别方法,经实际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8.
79.
试油井选层压裂新工艺及现场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新型可洗井封隔器,保障油井有反洗井通道,有效防止封隔器以上砂埋所引发的管柱砂卡事故,并对新型封隔器、控制开关、密封接头、同心大通径压力计托筒等井下工具组合优化。解决了多层油井任意选层压裂、求产、测井温一体化的难题。  相似文献   
80.
改性沥青新型磨耗层在高等级路面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著惠 《石油沥青》2006,20(1):42-45
从材料、适用范围、形成机理、经济分析、施工工艺五个方面,介绍了改性沥青新型磨耗层在高等级路面上的应用,并通过试验路的观察表明,改性沥青新型磨耗层具有快速排水、增加摩阻力、愈合原路面微裂缝和较强抗磨耗的功能,是处置高等级路面上常有的龟裂、网裂、脱皮、露骨、抗磨系数不足、渗水等病害较具推广价值的新型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