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41篇
化学工业   19篇
机械仪表   8篇
建筑科学   8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2583篇
水利工程   3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2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汤清伟  黄建奎  唐祖杰 《酿酒》2011,38(5):75-75
通过高中温麦曲混合使用,使麦曲中的多种微生物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发酵,从而使黄酒的感观指标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2.
黄酒中的另一种沉淀——草酸钙沉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广发  沈斌  胡志明  阮桂芬  王兰 《酿酒》2011,38(3):26-28
以往的研究认为黄酒沉淀主要由蛋白质、多酚、糖类、铁、焦糖色等引起,通过研究发现黄酒中的另一种沉淀———草酸钙沉淀,并对草酸钙沉淀的形成与防止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3.
响应面法优化黄酒非生物浑浊的处理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慧杰  王峰  马立 《酿酒》2011,38(2):66-69
针对性地研究植酸澄清助剂、冷冻、加热三种方法配合使用处理黄酒非生物浑浊的效果,用响应面法优化处理条件,得到的最优工艺为:冷冻温度为-5℃,植酸浓度为0.02%,加热温度为87℃。在此条件下处理黄酒沉淀,酒样的非生物稳定性明显提高,感官品评分数都在95分以上,浊度降低大约5倍。  相似文献   
994.
季津 《酿酒》2011,38(3):59-63
黄酒中的酯类是黄酒香气的主要来源,为了解黄酒中酯类物质的含量对黄酒香气的影响,本课题使用气相色谱仪对不同黄酒中的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和己酸乙酯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气相色谱仪检测这三种酯的最佳条件为分流比为10∶1;柱温条件为初始温度50℃,然后以10℃/min上升至200℃;汽化室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250℃;载气流速:氮气为0.8mL/min;尾气流速:氮气为20mL/min;燃烧气体:氢气为30mL/min,空气为300mL/min,此时可以得到这三种酯较好的出峰图。方法的精密度较好,乙酸乙酯测定值的标准差在0.0015~0.01之间,变异系数在0.85%~1.74%之间,乳酸乙酯测定值的标准差在0.0009~0.0101之间,变异系数在0.72%~1.09%之间,己酸乙酯测定值的标准差在0.0012~0.018之间,变异系数在0.67%~1.46%之间。本方法乙酸乙酯的回收率在90.16%~97.01%,乳酸乙酯的回收率在93.21%~96.31%,己酸乙酯的回收率在86.59%~94.67%。就这三种酯而言,乳酸乙酯在各种黄酒中的含量最高,乙酸乙酯在各种酒中的含量是最接近的,己酸乙酯在各种酒中的含量差距是最明显的。本实验所取得的明确的结果,为黄酒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数据说明。  相似文献   
995.
基于嗅辨仪与气质联用确定黄酒中的关键风味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黄酒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运用动态风味稀释嗅辨系统,对黄酒中的一些风味物质进行嗅觉阈值的测定,结合这些风味物质在黄酒中的含量进一步确定了这些物质的香气强度,从而确定了对黄酒香气有重要贡献的关键风味物质,结果发现这些关键风味物质的呈香强弱,不完全是与其物质的含量成正比的,而是可能与其香气强度呈正相关关系。利用动态风味稀释嗅辨仪得到的这一规律,对于预测未知风味物质的呈香强弱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多酚类物质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性成分,以清除自由基等功效而著称,其存在于黄酒之中,加强对黄酒中多酚类物质检测方法的研究对推动黄酒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介绍了多酚的结构性质、提取纯化方法,综述了近年来黄酒中多酚类物质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检测法、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并对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997.
高颀 《中国食品》2011,(5):59-61
自1906年在蜗牛的消化液中发现了纤维素酶之后,人们对纤维素酶进行大量的研究,包括酶系的组成、性质、作用方式、培养条件(菌种筛选,基因克隆,发酵控制等)、分离纯化、测定方法、固定化和工业化应用等方面,其中以纤维素转化成糖作为主要研究目标。但是,由于纤维素酶及其作用底物的复杂性,目前在实际应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集中体现在酶解效率不高,因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菌种筛选,基因克隆等手段提高酶的产量和活力,以降低产酶成本,同时加强酶的回收利用;二是是改变天然纤维素的结构,以提高它对酶作用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98.
郭恩军  尹晶 《中国食品》2011,(24):40-43
人物简介于秦峰,49岁,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国家黄酒专家组成员、中国黄酒学会副会长、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黄酒分会副秘书长,至今已从事酿酒科研与企业管理工作三十余年。他参与了《黄酒》国家标准、《即墨黄酒》、《黄酒生产企业HACCP应用指南》、《黄酒生产质量安全控制》等4项标准的制订,并为主要起草人之一。先后荣获"山东省首席技师"、"全国民营科技发展贡献奖"、"国家轻工科技进步奖"、"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技师"、"山东省轻工首席技师"、"即墨市劳动模范"、"即墨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他创建的山东即墨妙府老酒有限公司被行业确立为"北方黄酒的优秀代表",并被评为"中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名录"、"全国食品工业科技进步优秀企业"、"全国黄酒十强企业"。  相似文献   
999.
试验利用北冬虫夏草大米培养基为原料,设计该原料发酵黄酒的工艺流程,并找到合适的技术参数.工艺流程将传统发酵工艺与现代酿造方法相结合,先利用单因素试验选取了适宜的灭菌时间、发酵温度与时间,并分析糖化酶、酵母、酸度的量等因子的最适范围,再用正交设计方法进一步探索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每1kg干原料捣碎,120℃蒸煮1h,摊冷.添加100mL酵母、糖化酶、醋酸预混液.预混液中,冰醋酸含量为3%(体积分数),酵母10g,糖化酶15g.30.℃恒温前酵15d后4层纱布粗过滤,滤液4℃后酵30d,取上清,微孔滤膜除菌,密封,低温贮存.可得到品质较好的黄酒,其酒精度数在15%vol左右,含糖量低于10%.  相似文献   
1000.
研究黄酒多糖对免疫缺陷小鼠血清免疫因子的影响。选择健康昆明小鼠,适应性喂养4 d后,分成5 组:空白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模型组、CY+黄酒多糖(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 只。黄酒多糖按高、中、低3 个剂量(50、100、200 mg/(kg·d),均以体质量计)给小鼠灌胃,1 次/d,连续给药14 d,空白组和CY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第19天除空白组,其余4 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连续4 d。处死小鼠,眼眶取血,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免疫球蛋白(IgA、IgM、IgG)、补体(C3、C4)水平。结果表明,与CY组相比,黄酒多糖能提高IL-6、IFN-γ、TNF-α、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和补体(C3、C4)水平,并且随着低中高剂量效果依次增加。由此说明,黄酒多糖能提高免疫缺陷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