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734篇
  免费   10256篇
  国内免费   8299篇
电工技术   6635篇
技术理论   11篇
综合类   10492篇
化学工业   40959篇
金属工艺   8379篇
机械仪表   6127篇
建筑科学   8939篇
矿业工程   3578篇
能源动力   1914篇
轻工业   20537篇
水利工程   2109篇
石油天然气   7727篇
武器工业   1897篇
无线电   1402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608篇
冶金工业   4666篇
原子能技术   2308篇
自动化技术   11378篇
  2024年   1443篇
  2023年   5367篇
  2022年   5950篇
  2021年   6158篇
  2020年   5244篇
  2019年   6085篇
  2018年   3325篇
  2017年   4701篇
  2016年   5295篇
  2015年   5767篇
  2014年   9094篇
  2013年   7896篇
  2012年   8846篇
  2011年   9271篇
  2010年   8628篇
  2009年   8760篇
  2008年   9086篇
  2007年   8930篇
  2006年   8379篇
  2005年   8152篇
  2004年   7958篇
  2003年   5474篇
  2002年   3232篇
  2001年   2529篇
  2000年   1868篇
  1999年   1580篇
  1998年   1009篇
  1997年   747篇
  1996年   639篇
  1995年   510篇
  1994年   420篇
  1993年   452篇
  1992年   485篇
  1991年   453篇
  1990年   386篇
  1989年   390篇
  1988年   210篇
  1987年   121篇
  1986年   100篇
  1985年   110篇
  1984年   78篇
  1983年   55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33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7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4 毫秒
81.
82.
轮轨高频动力分析模型目前多沿用了传统的赫兹接触模型,其在高速轮轨系统上的适用性尚未得到验证。针对赫兹接触工况,建立基于多体动力学的车轮-轨道耦合动力学和车辆动力学模型,其中轮轨法向接触由赫兹弹簧表征,作为对比也建立基于显式有限元的三维高速轮轨瞬态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采用可考虑三维接触几何的"面-面"接触算法精确求解轮轨接触。对比150~500km/h速度范围内典型钢轨短波波磨(波长20~140mm、波深0.01~0.20mm)激励下的高频轮轨力结果,发现三种模型预测的幅值存在显著差异,但未发生轮轨脱离时(波磨尚浅),三种模型预测的幅值均与波深线性正相关。具体而言,相较于瞬态滚动接触模型,车轮-轨道耦合动力学和车辆动力学模型预测的垂向轮轨力更大,其特征幅值的最大差值分别为静轮重的39.2%和88.4%,三种模型预测波长30mm波磨的临界波深(恰好发生轮轨脱离)相应地高于0.2mm、0.14mm和0.05mm。开展高速、高频轮轨动力分析时,传统的赫兹接触弹簧会带来不可忽略的计算误差。  相似文献   
83.
以废弃的流化催化裂化催化剂(简称SFCC)为载体、β-环糊精为金属络合剂、硝酸镍为镍源,采用湿法浸渍法制备β-环糊精修饰的Ni/SFCC催化剂(简称Ni/SFCC-CD催化剂),考察其对C9石油树脂的催化加氢性能。通过BET比表面积测试、H2程序升温还原、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物相结构进行表征,研究β-环糊精的作用机理及其对催化剂加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260 ℃、反应压力为7 MPa、反应时间为2.0 h的最优条件下,采用Ni/SFCC-CD催化C9石油树脂加氢,可制得溴值为1.45 gBr/(100 g)、色号(加纳德)小于1的水白色氢化C9石油树脂,催化剂循环使用4次后仍保持良好活性;β-环糊精的作用机理是:β-环糊精与硝酸镍产生络合作用,抑制硝酸镍的分解、控制NiO的结晶过程和增强活性组分Ni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提高了Ni/SFCC-CD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4.
《福建分析测试》2015,(6):38-44
基于2014年实验室日常分析钢中氧的质控数据,应用top-down技术的控制图法和稳健统计-迭代法评估了惰气熔融-红外吸收法测定钢中氧的测量不确定度。对于含氧量为52μg/g的钢铁,两种方法得到的标准不确定度均为2.8μg/g,和认定值3μg/g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5.
86.
87.
88.
89.
90.
以磺酸型离子液体1-(3-丙烷磺酸)吡啶磷酸氢盐[PyPS]H_2PO_4为催化剂催化甲酸-双氧水氧化端烯烃合成相应的1,2-二醇,采用~1H 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1-己烯合成1,2-己二醇为模型反应,得到了反应的优化条件,即:n(1-己烯)∶n(H_2O_2)∶n(甲酸)=1∶1.1∶2,催化剂[PyPS]H_2PO_4 2.5 mol%,反应温度50℃,反应6 h。在此条件下,1,2-己二醇、1,2-戊二醇、1,2-辛二醇、1,2-环己二醇以及苯乙二醇收率分别为78.2%,74.7%,68.8%,76.2%和74.0%。[PyPS]H_2PO_4容易回收,在循环使用中催化活性未见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