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7篇
轻工业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二氢杨梅素抗氧化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氮蓝四唑(NBT)光化还原法、抗坏血酸-Cu2+-H2O2体系法和亚油酸体系法,研究了从显齿蛇葡萄茎叶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二氢杨梅素的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显示:二氢杨梅素对超氧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和脂过氧自由基ROO·的清除率分别可达90.0%、83.9%和63.9%。该结果表明二氢杨梅素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因此,二氢杨梅素作为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2.
藤茶多糖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藤茶多糖的体内抑瘤作用及免疫调节活性。通过制备S180荷瘤小鼠动物模型,随机分组,分别腹膜注射生理盐水、环磷酰胺和藤茶多糖,连续9d,然后测定小鼠瘤重、脏器指数、免疫能力、血清LDH活性等。结果表明,25~100mg/kg·d的藤茶多糖(AGP)抑瘤率为5.81%~32.56%;与模型对照组比较,50、100mg/kg·d的AGP能显著提高荷瘤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与吞噬指数、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与脾细胞抗体形成等指标,并显著抑制S180小鼠血清LDH活性和提高红细胞CAT活性(p<0.05,p<0.01)。说明,藤茶多糖具有体内抑制S180小鼠肿瘤生长的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增强荷瘤小鼠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53.
逆流法提取二氢杨梅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卫  宁正祥 《食品科学》2004,25(11):192-194
以藤茶为原料,以水为提取剂,对藤茶中的二氢杨梅素进行逆流提取。分别研究了影响二氢杨梅素提取收率的几个因素。研究表明:温度越高越有利于二氢杨梅素的提取,用沸水提取收率最大。料液比为1:10时最有利于二氢杨梅素的自然沉淀。提取时间在60min以前,二氢杨梅素的收率随提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在60min以后,二氢杨梅素的收率随提取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用偏碱性的水进行提取比用中性水和酸性水要好。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显齿蛇葡萄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最佳提取条件。方法以显齿蛇葡萄为原料,用乙醇-水为溶剂,加热超声浸提,并通过试验优化出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以芦丁为标准品,选择波长415 nm,采用三氯化铝分光光度法进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结果在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30 min、乙醇浓度95%、提取次数3次时,黄酮的提取效率最高;在此方法下,标液浓度在0.5~56μg/mL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0287X,r~2=0.9998,方法最低检出限为2 mg/kg,样品加标的平均回收率为98.30%,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分别为0.94%、1.62%;通过实验室间结果比对,检测结果稳定,RSD均2.0%。结论该方法精密度及稳定性好,可以较好地提取显齿蛇葡萄中的总黄酮。  相似文献   
55.
对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提取和纯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提取温度95℃,提取时间120min,料液比1:25,原料粒度80目,在此条件下,二氢杨梅素得率为22.8%。将粗提物经丙酮回流提取、浓缩、加水沉淀后得到晶体,晶体经4次重结晶后,得到二氢杨梅素产品,其纯度可达91.3%,得率为4.2%。  相似文献   
56.
以水为提取荆,同步提取藤茶中的二氢杨梅素、杨梅素和藤茶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95 ℃,提取时间120 min,料液比1∶25 (g/mL),原料粒度80目.粗提物经丙酮回流提取、浓缩、加水沉淀后得到晶体,晶体经重结晶4次后得到二氢杨梅素产品,其纯度可达91.3%,得率为4.2%;取丙酮提取后的不溶性残渣经...  相似文献   
57.
对莓荼乙醇提取物的急性毒性进行研究.取Wistar大鼠40只,清洁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以最大耐受量法灌胃给予受试样品组大鼠最大使用浓度和最大灌胃容量的莓茶乙醇提取物,1天2次(相隔4h),连续观察14d.结果表明,受试样品组大鼠毛色,皮肤,粘膜,眼睛,呼吸,循环,自主活动及中枢神经系统、行为表现等均与阴性对照组大鼠无明显差别,整个试验期内无大鼠死亡,莓茶乙醇提取物大鼠口服灌胃的最大耐受量为10.0g/kg大鼠体重;对所有试验大鼠进行大体解剖,组织器官未见有颜色、体积、质地等改变,说明莓荼乙醇提取物的毒性很小,具有较好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58.
本文研究了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的组成对藤茶蛇葡萄素萃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质量分数、硫酸铵质量分数、pH和NaCl质量分数对萃取率的影响。其次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对萃取率影响显著的三个因素,分别为聚乙二醇质量分数、硫酸铵质量分数、pH。利用响应面法对影响显著的因素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优化后的最佳萃取工艺为:聚乙二醇1000质量分数28%、硫酸铵质量分数11.2%、pH为6.0。在该条件下的理论萃取率为98.82%,经过工艺验证实际萃取率为98.53%,与预测值接近,比优化前萃取率(71%)提高了约17.53%,有利于蛇葡萄素的进一步分离纯化或应用。  相似文献   
59.
该研究以藤茶、青钱柳和桑叶为原料,研制藤茶复合袋泡茶,并评价其体外降血糖作用。以感官评分、总黄酮和总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藤茶、青钱柳和桑叶复合配比、茶袋包装材料、冲泡水温、浸泡时间和加水量对藤茶复合袋泡茶品质的影响,确定各因素的最佳水平;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袋泡茶冲泡工艺。藤茶复合袋泡茶最佳工艺参数为:藤茶:青钱柳:桑叶配比为2:1:2(m:m:m)、茶包选用无纺布、冲泡水温85 ℃、浸泡时间4 min、加水量150 mL。此条件下,产品感官评分83分,总黄酮和总多糖含量分别为627.45 μg/mL和200.05 μg/mL,综合评分96.89分;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高达42.75%和38.85%,与阿卡波糖效果相当,远高于藤茶、青钱柳、桑叶单一或任两两组合袋泡茶。藤茶复合袋泡茶冲泡方便,汤色橙黄、清澈明亮、香气独特、口感微苦回甘,富含总黄酮、总多糖,降血糖作用优良,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0.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藤茶挥发油中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提取藤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和鉴定挥发油成分,并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共分离出78个组分,鉴定出63种化合物,其含量占挥发油组分的80.6%。藤茶挥发油主要成分:乙醇16.66%、1,3-二叔丁基苯9.44%、2-甲基癸烷4.95%、2,4-二甲基-1-癸烯4.65%、2,4-二甲基-1-庚烯4.51%、7-甲基-十一烯4.45%、2,6-二甲基壬烷4.36%、桧烯1.86%、α-蒎烯1.85%、甲酸乙酯1.83%、十三烷1.72%、β-崖柏酮1.44%、1-十一烯1.29%、2,3,5,8-四甲基-十一烷1.27%、4,6-二甲基-十二烷1.02%等,占挥发性化合物总量的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