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9篇
电工技术   62篇
综合类   34篇
化学工业   138篇
建筑科学   9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12篇
轻工业   101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42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46篇
冶金工业   8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ABSTRACT: Albumen from hen eggs was diluted 3-fold with 0.05 M NaCl solution at pH 4.0 and was further treated with 30% ethanol for 8 h. The supernatant (77900 U/mg protein) thus obtained was further diluted (2.5-fold) with distilled water and its pH value was adjusted to 8.0 before being subjected to alcohol-insoluble cross-linked pea pod solid (AICLPPS) 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for lysozyme iso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AI-CLPPS 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increased the purification to 68-fold with a 72% lysozyme recovery from the starting albumen.  相似文献   
32.
Jin Sook Kim 《Polymer》2009,50(10):2204-603
A new method for preparing polymeric, core cross-linked (CCL) micelles has been developed using a bifunctional photo-cross-linking agent of di(4-hydroxyl benzophenone) dodecanedioate (BPD). An amphiphilic diblock copolymer of poly(ethylene glycol)-b-poly(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co-methyl methacrylate) (PEG-b-P(HEMA-co-MMA)) was synthesized via atom-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ATRP) using a PEG macroinitiator at 85 °C. The core domains of the PEG-b-P(HEMA-co-MMA) micelles containing BPD in aqueous solution were successfully photo-cross-linked by UV irradiation for only 30 min. The HEMA units incorporated in the hydrophobic block of PEG-b-P(HEMA-co-MMA) donated labile hydrogens to excited-state BP groups in BPD, and they were subsequently cross-linked by BPD through radical-radical combination. A sufficient degree of cross-linking was obtained at an equivalent ratio of the BP groups to the HEMA units.  相似文献   
33.
研究了氧化镁-硫酸镁摩尔比n(MgO)/n(MgSO4),水-硫酸镁摩尔比n(H2O)/n(MgSO4)对硫氧镁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及其微观机理.结果表明:固定n(H2O)/n(MgSO4)为19∶1,n(MgO)/n(MgSO4)为14∶1时硫氧镁胶凝材料力学性能最优;n(MgO)/n(MgSO4)超过14∶1后,硫氧镁胶硬化浆体中剩余MgO和Mg(OH)2的含量会增大,使硬化结构疏松,从而降低其力学性能;固定n(MgO)/n(MgSO4)为14∶1时,n(H2O)/n(MgSO4)的增大会延缓硬化硫氧镁浆体中碱式硫酸镁相的生成,造成微观结构中产生大量孔隙,从而导致其力学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34.
温度对粒铸XLDB推进剂固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造粒浇铸工艺制备交联改性双基(XLDB)推进剂,研究了固化温度对XLDB推进剂的品质,力学性能,燃烧性能的影响,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粒铸XLDB推进剂不同固化时间的微观形态变化,分析了粒铸XLDB推进剂的固化机理,明确了温度对粒铸XLDB推进剂固化影响的原因,提出了粒铸XLDB推进剂台阶式固化温度方案:固化前期的温度应低于45℃,为物理固化的顺利进行提供充足的时间;固化后期的温度可提高到60℃,以加快化学固化的完成。结果表明,固化温度是影响粒铸XLDB推进剂品质的关键因素,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学固化速度比物理固化速度提高的幅度大,粒铸XLDB推进剂固化的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固化初期物理固化和化学固化的速度对比,固化初温高于45℃对提高粒铸XLDB推进剂性能不利。  相似文献   
35.
研制了可用于碳酸盐岩酸化压裂的交联酸,包括交联酸稠化剂、交联剂,确定了最佳配方为:盐酸浓度为20%,聚合物浓度为1.0%,交联比为40∶2.0。并研究了交联酸体系的成胶破胶和耐温性等性能。  相似文献   
36.
非离子型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细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通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与聚醚多元醇缩聚,以1,4-丁二醇为扩链剂制得—NCO为端基的非离子型聚氨酯(PU)预聚体大分子,然后分别用乙醇和丙烯酸羟乙酯(HEA)对其封端。经细乳液聚合法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共聚得到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结果显示:当细乳化时间为5min、细乳化转速为14000r/min以上时,制备出的细乳液较为稳定;随着PU预聚体用量和分子量的增加,聚合反应速率和最终单体转化率都有所下降;并且HEA封端的PU预聚体与MMA和BA形成了交联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37.
通过对类聚环氧乙烷(PEO)交联聚合物进行纳米复合改性,制备了3D交联复合结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C-GCPE).详细表征了该电解质膜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和分子结构等性质,同时深入考察了其离子电导率、锂离子迁移数等基础电化学性能,并完成磷酸亚铁锂准固态锂离子电池组装测试.结果表明,C-GCPE电解质膜具有显著提高的吸液率...  相似文献   
38.
为了研究电缆附件绝缘结构中应力锥与电缆绝缘在分界面处有缺陷(气隙、杂质)时,电缆附件的电场分布与缺陷处的电场强度,运用有限元方法,以220 kV高压电缆附件为模型,采用ANSYS软件模拟接头的三维电场分布情况,并与二维轴对称电场分析结果进行比较;为了保证分界面处的电气性能,采用与电缆附件相同的材料制成的试块进行试验,确定能够满足电缆附件电气性能的界面压力。  相似文献   
39.
局部放电(PD)检测和定位对电力电缆绝缘状态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必要建立一个精确的电缆模型对局部放电电磁脉冲的传播特性进行分析。考虑到电缆结构的复杂性,难以得到高精度的等效电路模型,因此采用数值电磁方法,通过构建良好的电缆模型,在时域中分析电缆及其中间接头的局部放电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并对其传播特性进行仿真,计算局部放电源沿不同方向传播产生的电场,将计算得到的电缆中的PD信号波形与接头模型中的信号波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局部放电产生的电磁波在电缆和电缆中间接头中的传播规律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电缆局部放电检测与定位时要考虑电缆中间接头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朱亚伟  梅士英 《丝绸》1997,(3):12-15
比较了不同比例丝毛复合网络织物的折皱性,研究了用多功能弹性体处理丝毛复合网络织物后对折皱性的影响,并用酸碱水解法、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和扫描电镜法,探讨弹性体提高丝毛复合对网络织物折皱回复性的原因,以及不同的加工方法对比毛复合网络织物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