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71篇
  免费   2816篇
  国内免费   1489篇
电工技术   514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2371篇
化学工业   19909篇
金属工艺   1421篇
机械仪表   788篇
建筑科学   234篇
矿业工程   303篇
能源动力   691篇
轻工业   3394篇
水利工程   44篇
石油天然气   1863篇
武器工业   388篇
无线电   1806篇
一般工业技术   5258篇
冶金工业   642篇
原子能技术   160篇
自动化技术   1989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475篇
  2022年   590篇
  2021年   1055篇
  2020年   878篇
  2019年   862篇
  2018年   851篇
  2017年   972篇
  2016年   1159篇
  2015年   1154篇
  2014年   1799篇
  2013年   1865篇
  2012年   2304篇
  2011年   2819篇
  2010年   2129篇
  2009年   2326篇
  2008年   2013篇
  2007年   2566篇
  2006年   2356篇
  2005年   2181篇
  2004年   1765篇
  2003年   1643篇
  2002年   1474篇
  2001年   1219篇
  2000年   1056篇
  1999年   848篇
  1998年   719篇
  1997年   500篇
  1996年   429篇
  1995年   358篇
  1994年   325篇
  1993年   258篇
  1992年   191篇
  1991年   134篇
  1990年   111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3篇
  195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含氯取代基的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蔡明中  黎苇 《石油化工》2002,31(6):440-443
以 2 ,5 -二氯对苯二甲酰氯作为第三单体 ,将其与间苯二甲酰氯、间苯二胺在N ,N -二甲基乙酰胺中进行低温溶液共缩聚反应 ,合成了含氯取代基的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研究了单体摩尔浓度、反应初始温度、叔胺添加剂种类、第三单体用量等对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并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方法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2.
金刚石膜的计算机虚拟制备技术中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金刚石薄膜形成过程的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简称MD)模拟研究,详细地阐述了原子间相互作用势的选取,总结了不同沉积条件下MD的计算模型和几种典型情况下的模拟结果。研究表明:在原子尺度上,MD方法能较全面地提供有关膜生长的信息,对进一步了解金刚石膜形成的微观机制以及为细观层次仿真提供基本信息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3.
以丁醇和制备丙烯腈的副产物乙腈为原料 ,采用一步法合成了乙酸丁酯。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了影响反应的 4种因素。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为 :催化剂的量为样品质量的 40 % ;n(CH3CN)∶ n(C4 H9OH) =1∶ 1 .0 5 ;反应温度为 1 0 5℃ ;反应时间为 8h。在此反应条件下 ,乙酸丁酯的收率为 88.8% ,纯度可达 99.5 %。并用气相色谱及红外光谱对产品的纯度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4.
两步法合成双氰胺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步法由氰氨化钙合成双氰胺,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水解温度、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水解温度42℃、聚合温度70℃、聚合时问150 min,此条件下,双氰胺收率可达85.73%。  相似文献   
85.
PEG20000中试放大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 ,分别利用本体聚合和溶剂聚合的方法 ,在 1L、10 0L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合成了相对分子质量为 2 0 0 0 0的聚乙二醇 ,并讨论了聚合反应机理 ,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经过红外、核磁共振、凝胶色谱、化学分析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6.
ABSTRACT: Herring byproducts were stored at 2 and 15 °C for up to 72 h. Over time, significant increases of total volatile bases (TVB), histamine, putrescine, cadaverine, and tyramine were detected. However, only tyramine and TVB levels were temperature-dependent. The level of total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s) was constant. Longer byproducts storage gave rise to an oil with higher levels of free fatty acids, 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 docosahexaenoic acid (DHA), and total PUFAs, while fluorescent compounds were lower. A higher storage temperature led to oil higher in α-tocopherol and EPA levels and lower in anisidine value. Surprisingly, the oil with the highest content of PUFAs was not produced from the freshest byproducts, and oil with low oxidation products can be extracted from stored byproducts.  相似文献   
87.
场激活加压燃烧合成WC-Ni复合材料的工艺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钨、碳和镍为原料,在电场激活下,材料的燃烧合成和致密化同时进行,短时间内完成了碳化钨镍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了场激活 加压燃烧合成中的工艺参数,如脉冲电流、能量控制模式、升温速率、最高温度和压力对反应的影响。测量了在反应合成和致密化前后的样品 收缩率。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490N载荷下Vickers硬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99.2%,13.965GPa和5.9MP·m1/2。  相似文献   
88.
采用纳米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ZrO2-La2O3催化合成乙酸冰片酯,并对反应条件和该反应的动力学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20℃,催化剂用量为天然冰片质量的6%.天然冰片与乙酸的摩尔比为1:6,反应时间为8h时,反应的酯化率和选择性可达到93.14%和99.8%.研究发现,该催化剂可重复使用,并能活化再生。给出了反应速率方程,测出了反应的活化能。  相似文献   
89.
A novel milk-like Cu-thiourea colloid has been synthesized. Nanocrystalline quaternary copper sulfide Cu2FeSnS4 was obtained through the Cu-thiourea colloidal precursor cooperative conversion route at low temperature. Th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 and X-ray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techniques. The reaction details and features were describ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0.
Thin layers of ceria were deposited on the surface of mica platelets in solution. The reaction of such particles with hydrogen sulfide yields a red colored special effect pigment. The ceria layer reacts with H2S to produce a variety of sulfide and oxysulfide phases. The reaction path discovered in situ by time and temperature resolved X-ray diffraction is CeO2→CeS2→C-Ce2S3→Ce10S14O. The reaction itself is extremely variable depending on gas flow, heating rates and decomposition atmospheres. Effects on the thin film are record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revealed a destruction of the layer once red Ce10S14O was formed. The product layer then reveals the typical nonwetting behaviour of a liquid on a surfa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