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29篇
  免费   2427篇
  国内免费   1353篇
电工技术   1581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2562篇
化学工业   2099篇
金属工艺   373篇
机械仪表   789篇
建筑科学   2306篇
矿业工程   1146篇
能源动力   699篇
轻工业   1870篇
水利工程   1558篇
石油天然气   1238篇
武器工业   205篇
无线电   173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96篇
冶金工业   719篇
原子能技术   90篇
自动化技术   3242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87篇
  2022年   575篇
  2021年   681篇
  2020年   739篇
  2019年   648篇
  2018年   628篇
  2017年   749篇
  2016年   883篇
  2015年   866篇
  2014年   1340篇
  2013年   1414篇
  2012年   1538篇
  2011年   1693篇
  2010年   1233篇
  2009年   1167篇
  2008年   1130篇
  2007年   1356篇
  2006年   1195篇
  2005年   1012篇
  2004年   813篇
  2003年   695篇
  2002年   537篇
  2001年   443篇
  2000年   360篇
  1999年   352篇
  1998年   272篇
  1997年   230篇
  1996年   194篇
  1995年   173篇
  1994年   153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水资源短缺加剧了区域、行业间水资源竞争的程度,影响了水资源的演变格局,也对水资源供需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定量化描述用水竞争现象,辨析了用水竞争力概念、内涵及其驱动因素,引入了用水竞争力指数(WCI),并采用驱动增长率、刚性需水量、用水效益和用水紧缺程度四类指标构建了用水竞争力评价模型,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定量分析得到京津冀地区2001—2015年农业、工业和生活分行业多年平均用水竞争力指数分别为0.09、0.17和0.56,其中生活用水竞争力指数最大并长期保持增长趋势,成为影响京津冀地区用水竞争力的主要行业,其次是工业用水竞争力指数,但呈波动性变化特征,农业用水竞争力指数最小但呈持续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2.
Budyko方程的流域特性参数一般根据植被覆盖度等下垫面特征进行确定,但相关资料不易获取。本文针对黄土高原地区29个小流域,通过分析流域特性参数、植被覆盖度和互补关系中大气湿润指数之间的关系发现,大气湿润指数能够间接反映植被覆盖度的大小,进而能够利用常规气象数据确定流域特性参数,并拟合出了经验公式。相比采用固定流域特性参数,这种方法能够提高Budyko方程对实际蒸散发量的模拟效果。相比于植被覆盖度等下垫面资料,常规气象数据时间序列长、且更易获取,因此本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3.
水系连通工程对连通区域的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有重要意义。为全面反映调水引流的效果,以"引江济巢"工程为例,构建了"结构-环境-生态-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了水系连通工程对连通区域的影响效应,分析了综合效应指数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水系连通对4个子系统的关联强度依次减弱;不同空间尺度连通区域(庐江县、巢湖市、合肥市和巢湖流域)的综合效应具有层次性,各区域综合效应指数在0.39~0.57之间,其大小随空间尺度增加而递减; 2008-2018年间连通效果遵循边际效应递减规律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研究成果可为科学地开展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4.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干旱呈广发、频发态势,使植被生长受到限制,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威胁区域生态安全。以滦河上游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9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并结合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分析滦河上游气象干旱和植被生长状况的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探讨植被变化对多时间尺度SPEI指数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近20年滦河上游SPEI呈波动式增大趋势,年尺度SPEI增大速率为0.040 1/a;干旱面积总体减少,减少速率为-1.430 4%/a;NDVIEVI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大体一致,植被覆盖度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NDVIEVI增大速率分别达0.027/a和0.026/a;大部分区域SPEI与植被指数呈正相关,其中NDVISPEI-3的响应最强,EVI对SPEI-6的响应最强,总体上EVISPEI的相关性强于NDVI;草地对气象干旱最敏感,农田次之,林地最弱。  相似文献   
145.
庄河市是辽南地区的重要水源地,分析其干旱演变特性有利于该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于防旱减灾、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庄河市198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逐日降水数据计算了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共4个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并基于SPI对该地区近35年的年际与季节干旱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年际变化方面,庄河市的SPI在2000年以前波动幅度较小,说明该地区的降水在时间上分布较为均匀;但自2000年以来,SPI序列出现较大的波峰与波谷,说明降雨的分布不均匀性有所增强;SPI的时间序列趋势线斜率为负值,说明该地区整体上呈现偏旱趋势,因此其水资源压力不断增大。在季节演变特征方面,夏季干旱和秋季干旱呈现增强趋势;秋旱的发生频率最高,而夏旱的出现频率最低。本研究结果可为庄河地区的抗旱减灾与水资源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6.
《水科学与水工程》2021,14(3):171-183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 of droughts at different drought stages, this study selected the Xiangjiang River Basin in China as the study area, and evaluated soil moisture (SM) at different depths for drought monitoring, through SM data simulated with the 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 (VIC) model.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unreasonable drought/wetness classifications based on the soil moisture anomaly percentage index (SMAPI), an improved soil moisture anomaly percentage index (ISMAPI) was developed by introducing the Box–Cox transformation. The drought/wetness frequency generated by ISMAPI demonstrated preferable spatial comparability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from SMAPI. The lag time of ISMAPI relative to the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 was closely related to soil depth, and was characterized by a fast response in shallow soil layers and a relatively slow response in deep soil layers. SM in shallow soil layers provided a measure for monitoring short-term droughts, whereas SM in deep soil layers provided a better measure for long-term persistent drought events. Furthermore, the occurrence and mitigation time of drought events identified by SM in deep soil layers usually lagged behind that identified by SM in shallow soil layers. Compared with deep SM, SM in shallow soil layers responded faster to meteorological anomalies, thereby resulting in shorter periods of SM persistence in shallow soil layers than in deep soil layers. This can explain the differences of SM at different depths in drought monitoring.  相似文献   
147.
文章阐述了石油石化系统信息安全态势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意义,提出了指标体系的研究思路,分析了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成,说明了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并对指标体系的数据获取和应用前景作了介绍。对于丰富和完善国家信息安全态势评估指标体系,是一个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8.
针对大规模矢量线与大量裁剪窗口同时出现的线裁剪算法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减少线段求交次数、简化交点出入属性计算以及无交点矢量线的取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空间索引的大规模线图任意多边形裁剪算法。算法根据裁剪多边形的边分别建立R-树索引和均匀Cell索引,应用两种索引各自的优点大幅减少被裁剪线段与裁剪多边形上线段的求交次数。在此基础上,基于均匀网格索引,提出局部射线法,简化交点出入属性计算和无交点矢量线的取舍。本文在传统算法基础上提出三点改进:首先提出基于两种空间索引模型进行线段求交计算,保证算法在理论上具有较低的时间复杂度;其次,在射线法和网格索引基础上提出局部射线法,使得判断每个交点出入属性的时间复杂度为O(1)~ O(n~(1/2)),与参考文献中的算法相比,此方法的优点是避免判断多边形上顶点的方向;最后,算法中裁剪多边形可以是包含任意多个洞的任意简单多边形,克服传统算法中对裁剪多边形的特定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49.
VI-CFAR检测器在均匀环境和非均匀环境下均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性,但若前后两个参考滑窗均存在干扰目标时,VI-CFAR检测性能急剧下降。为克服该问题,本文采用有序统计平均CFAR和有序统计选小CFAR来替代VI-CFAR中最小选择CFAR。所提出的算法不但解决了干扰目标位置随机分布的问题,还解决了当其中一个滑窗的干扰目标数超过最大容限时检测性能下降的问题。在参考滑窗中干扰目标个数与扰噪比均不相同的情况下,分析了统计量VI的变化,有助于评估和设计VI-CFAR类检测器在多目标环境下抗干扰目标的最大容限。仿真结果表明,该改进算法提高了VI-CFAR在多目标环境下的鲁棒性,与其他改进算法相比,其排序处理时间降低一倍。  相似文献   
150.
为了对局域网的安全性进行更为科学、全面的度量,本文提出了以攻击效果度量防御效能的思路,设计了恶意程序攻击、网络攻击、信息破坏攻击、信息内容安全攻击等多种攻击场景,提出了以攻击时长、控制时长、干扰时长、感染率为核心的攻击指标集,基于该指标集,采用层次分析法设计了网络防御效能度量模型。仿真实验表明,基于本文给出的度量模型和度量方法,能够较好地度量整个网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