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9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30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120篇
化学工业   325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44篇
建筑科学   137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1758篇
水利工程   64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94篇
冶金工业   10篇
原子能技术   12篇
自动化技术   47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前海洋毒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越加严重,尤其是麻痹性毒素。提出了一种基于细胞电位传感器检测贝类的生物毒性的新方法,采用心肌细胞与微电子加工技术的微阵列芯片(MEA)相结合,构建了新型的心肌细胞电位传感器。通过心肌细胞与MEA芯片的紧密耦合,实现了实时监测心肌细胞电位的变化,输出稳定和一致性好的胞外场电位信号。通过检测海洋中危害较大的石房蛤麻痹性毒素(STX),分析细胞的信号特征参数,实验结果表明,STX毒素对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脉冲幅值和脉冲频率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常规标准的生物毒性检测方法小鼠生物法的检出限为40 g/100 g,而心肌细胞电位传感器可检测的下限为1.004 ng/mL,检测范围为25 nmol/L~1600 nmol/L,通过对比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检出限且检测方法相对简单,易于规范化和标准化。通过进一步的完善,该方法在海洋毒素的快速检测应用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2.
考察了压电免疫凝聚方法对霍乱毒素的检测:金电极表面自吸附的霍乱毒素抗体和检测池中自由分布的霍乱毒素抗体在霍乱毒素出现时发生凝聚,形成网状交联结构,改变了溶液体系的密度和粘度,产生频率响应.实验结果验证了压电免疫凝聚原理的正确性.且显示本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组装步骤少,对霍乱毒素检测具有较明显的线性范围(2~4 mg/L)和较低的检测限(1.65 mg/L)及较好的选择性.有望用于霍乱毒素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3.
为了快速准确地测定粮食和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设计了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黄曲霉毒素速测仪.速测仪采用免疫亲和柱-荧光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克服了传统分析方法在标定标准物和样品预处理过程中的不足,显著降低了对操作人员的毒害和环境的二次污染,提高了分析速度.速测仪硬件电路使用模块化设计方法,以提高仪器运行的稳定性.光电转换元件使用具有极高灵敏度和超快时间响应的端窗式光电倍增管,测量线路使用高精度、低漂移集成电路,保证了仪器的灵敏度和测量精度.速测仪结构紧凑,仪器成本低,重复性好,适合现场速测和普及使用,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4.
首次报道了向日葵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在离体,活体培养条件下均能产生草酸毒素,研究表明,在扫描电镜下,Ca^2 离子结晶可形成草酸钙晶体,且多分布在孔及表皮毛周围;该菌的培养滤波及粗毒素对种子萌发胚轴伸长和幼草生长等都有毒害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5.
应用硫酸铵分段沉淀和 Ultrogei AcA_(34)凝胶过滤对破伤风毒进行了提纯,并对形成的离子通道在中毒作用中的功能进行了讨论。提纯的毒素与抗粗制毒素血清形成一条沉淀线,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形成单一的蛋白带,分子量为15万,等电点为5.95,毒力为1~3×10~4MLD/μg 蛋白。给小鼠注射低剂量毒素引起迟发性强直性痉挛;注射高剂量毒素引起快速的类肉毒毒素的松弛性麻痹,直至死亡。应用 Patch clamp 技术,破伤风毒素于人工磷脂膜上形成离子通道。只有当膜两侧存有 pH 梯度时毒素才形成离子通道,因此是 pH 依赖的。通道的电导系数为9 PS。  相似文献   
26.
免疫亲和柱法测定小麦中黄曲霉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仪附荧光检测器测定小麦中黄曲霉毒素B1、B2、C1、C2。黄曲霉毒素用甲醇-水(70+30)提取,提取液经免疫亲和柱富集、净化,于液相色谱仪上测定。本实验采用添加法测定回收率,添加水平为0.11-3.9μg/kg时,其平均回收率为87.9%-102.5%。本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0.1μg/kg。  相似文献   
27.
王岑 《陕西水利》2013,(1):127-130
微囊藻毒素是在藻类细胞内合成的毒素,细胞死亡后释放出来并表现出毒性.本文主要综述了水体中藻毒素目前常用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以及低温等离子体灭活技术等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影响去除的因素、机理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8.
微囊藻毒素MC-LR为模板,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微囊藻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优化制备过程.通过电子显微镜、孔隙度分析、红外吸收等对其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反应机理和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单体∶模板∶交联剂配比为0.9×106∶1∶1.2×106,洗脱时间25 min时为优选条件,最大吸附量为153.7μg/g,此分子印迹聚合物对MC-LR具有显著的特异性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29.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作为一类新型污染物已经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内源性雌激素17β-雌二醇(E2)因其强烈的雌激素效应,对人类和生态系统构成巨大的威胁.藻类作为初级生产者,在生态环境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同时也能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对象,研究了E2对铜绿微囊藻生长速率的影响,并且探讨E2在藻悬浮液中的生物降解.结果表明:在0.5~4.0mg/L浓度范围内,E2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该促进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另一方面,铜绿微囊藻对E2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并且其降解过程遵循一级动力学.在有铜绿微囊藻存在时,E2的半衰期约为2.0天,而对照条件下E2的半衰期为39.6天.因此,铜绿微囊藻对水体中E2的生物转化起着重要作用,能有效的去除水体中该类污染物.  相似文献   
30.
制作了辣根过氧化物酶和溶胶-凝胶结合Nafion-TiO2修饰石墨电化学传感器,用示差脉冲伏安法研究了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并优化了微囊藻毒素-LR(MC-LR)的测定条件.结果表明,在pH=6.5柠檬酸-NaOH-HCl缓冲溶液中,采用该修饰电极示差脉冲伏安法测定MC-LR,质量浓度在10-5~1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脉冲伏安法测定微囊藻毒素线性方程为100Δi=0.142 2logC+0.799 7,相关系数为0.995 0,最低检测限达10-6μg/L.电极的重现性及稳定性较好,连续测定10次,相对标准偏差为2.5%;4℃下储存28d后示差脉冲信号无明显变化;应用于饮用水中MC-LR的测定,样品的回收率为99.3%~102.9%.该传感器灵敏度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