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26篇
  免费   461篇
  国内免费   470篇
电工技术   225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448篇
化学工业   124篇
金属工艺   19篇
机械仪表   64篇
建筑科学   225篇
矿业工程   579篇
能源动力   134篇
轻工业   30篇
水利工程   4161篇
石油天然气   1734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89篇
冶金工业   25篇
原子能技术   23篇
自动化技术   58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230篇
  2014年   263篇
  2013年   253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307篇
  2008年   369篇
  2007年   328篇
  2006年   296篇
  2005年   323篇
  2004年   346篇
  2003年   343篇
  2002年   247篇
  2001年   234篇
  2000年   252篇
  1999年   227篇
  1998年   199篇
  1997年   232篇
  1996年   230篇
  1995年   229篇
  1994年   178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177篇
  1991年   151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在对东江干流来水来沙的特性以及东江干流河道梯级枢纽建成前后河道的水沙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东江干流河道泥沙沉积量的分析计算,为东江干流河道采砂控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流域泥沙的资源化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王延贵  胡春宏 《水利学报》2006,37(1):0021-0027
本文以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属性为基础,研究了流域泥沙的离散性、吸附性、可搬运性等属性,以及水沙不可分性、水沙不协调性、水沙时空分布不均匀性、水沙产生异源等特征。认为流域泥沙具有自然资源的有效性、可控性和稀缺性等属性,指出流域泥沙具有资源性,是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当流域泥沙在满足技术和社会等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资源化的。提出了实现流域泥沙资源化的目标和途径,其途径主要包括填海造陆、改良土壤和引洪淤灌、淤临淤背和作为建筑材料等。  相似文献   
13.
白洋淀泥沙淤积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人淀河道水文站多年输水量观测成果,分析啊各河多年实际泥沙入淀量和出淀量,阐述了白洋淀泥沙淤积程度及对防洪调度的影响,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郭家寨水库冲滩造槽排沙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家寨水库投入运行34年,泥沙淤积严重,淤积总量达52.9万m ̄3,占总库容99万m ̄3的53.4%,坝前淤积面仅比溢洪道底坎低0.1m,排沙泄洪洞前泥沙淤积厚度8.5m,库区淤积滩面纵比降2.1‰,据历次实测的库容曲线对比;泥沙淤积死库容占98.8%,淤损兴利库容33.1%,减少22.2%的防洪库容,水库基本丧失了兴利库容的调节能力,减少灌溉面积2300余亩。1978年前采用“蓄洪排清”运用方式,1979~1993年改用“空库渡汛”方式均不能减缓水库泥沙淤积速度。现选用水力挖塘机组辅助式的高渠拉沙方法,效果较佳。10天排沙4.93万m ̄3,死库容复活9.3%,淤滩造地50余亩,出库泥沙利用60%以上,单机日排沙1020m ̄3,排沙耗水率1.76,排1m ̄3沙耗资0.25元,比基流冲刷排沙相比,日排沙量高2倍,排沙耗水只占1/11,耗资为1/4。  相似文献   
16.
ASSM-Ⅱ型声学悬浮泥沙观测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水文观测设备-“ASSM-Ⅱ型声学悬浮泥沙观测系统”,它可认自动,连续和长时间地实时观测水中悬浮泥沙深度分布和动态变化过程,文中介绍了工作原理框图,技术参数,性能特点及海上现场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17.
对油气运聚研究中一些概念的再思考   总被引:46,自引:11,他引:35  
非均质地层中烃类的扩散流和达西流可以同时存在,并可相互转换。据Welte等1997年计算,在致密泥岩层中,扩散流和达西流的流速分别为18m/Ma和15m/Ma,说明在致密地层中这两种流动几乎没有差别,同时说明了泥岩中的流动也可以用达西公式来表述。油、气的浮动和渗流虽然都是在地下多孔介质中的流动,但前者是油、气在水中上浮,不呈连续相流动,而后者是油、气呈连续相与水一起流动,因此浮力没有含烃饱和度的相对渗透率的要求,也不能用达西的密度差,浮力流是二交运移最基本的流动式。地下确实存在油、气的幕式运多和幕式以注,但幕式是一个有时间尺度的概念。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是一个带莫式特征的连续过程,不能只强调强度较大的幕式活动而忽视了连续过程的存在,再加上油源的不稳定和通道的非均质性,因此单依据流体包裹体的分析就确定油气藏是由2或3期充注所形成,似乎有些难以置信。  相似文献   
18.
由 5个油田的现场实例说明 ,最近的研究向传统的气体流入 (气体侵入井内 )概念提出了挑战。以往现场人员一直使用“经验法则” ,即气体以 10 0 0ft h的速率运移。但现场实例表明 ,气体可能移动 ,也可能不移动 ,其运移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 ,同时建议不能完全依赖井口压力增加来准确分析和预测气体运移特征  相似文献   
19.
微运移机制是目前油气化探等非地震直接找油的理论基础,只有研究清楚油气微运移的相态,才可能进一步研究微运移的机制;含油气水相是油气发生微运移最普遍和优先起作用的相态;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不排除油气以其它相态发生渗漏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位山引黄灌区泥沙淤积原因及处理对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位山灌区是黄河下游大型引黄灌区 ,渠系泥沙淤积严重 ,泥沙处理困难。通过采用远距离输沙、集中处理沉沙区泥沙、分散沉沙和节水减淤等技术措施 ,减少了渠系的泥沙淤积。对清淤产生的泥沙 ,采取综合开发利用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取得了比较可靠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