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5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43篇
化学工业   44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40篇
矿业工程   113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39篇
石油天然气   49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17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6 毫秒
91.
本文针对克拉玛依五3中区克下组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油田高含水,水驱动用程度低等特点,以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详细研究了层内,层间,平面及空间的剩余油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低渗透砂砾岩油藏油水相对渗透率关系复杂多样,总体表现出较差的岩石和流体相互作用;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和井网系统的控制,在空间上主要存在4种类型的剩余油分布,对于指导该区块挖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2.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二中西区八道湾组砾岩油藏高含水开发期的特点,提出了砾岩油藏流动单元定量划分方法.通过对取心井参数优选,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储集层流动单元划分为4种类型,建立了各类流动单元的数学判别函数进行判别分析,对非取心井进行了流动单元划分,并应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立了流动单元三维地质模型,更加准确地反映了地下流体的流动特征,为预测剩余油分布规律、油田后期开发调整及提高采收率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3.
克拉玛依油田六东区克下组Ⅲ类砾岩稠油油藏投入开发30余年,已进入蒸汽吞吐开采后期,油田生产面临产油量低、含水高的严峻形势.通过开展剩余出油气井点调查和油藏地质研究,发现受地形、地貌影响,部分优质储量因直井无法开采成为难动用储量.通过运用地层对比、储层预测等技术手段,落实难动用区油层发育情况,开展水平井开发可行性研究;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优选水平井开发注采参数.在钻井、生产过程中大力应用水平井地质导向、动态监测等新技术,使该区位于基地及水塘下面的难动用优质储量得到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94.
陵深2井是吐哈油田陵深构造的一口5230m的重点探井。地层岩性主要为砾岩、泥岩和粉砂岩等。由于该井是一口超深井,井眼大,裸眼段长,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可钻性与井壁稳定性差,存在多套压力系统,因而钻井施工难度较大,要求有较高的钻井液工艺技术水平。为保证该井顺利钻探成功和保护油气储层,采用了MMH聚合物钻井液、MMH聚磺钻井液体系,MMH钻井液体系具有抑制防塌能力强、井壁稳定性、悬浮携带能力和剪切稀释性好、对井壁冲蚀作用小等特点,可有效抑制大段泥岩的水化分散膨胀,解决复杂井段(泥岩、煤层)防塌、防卡、防漏等复杂问题,满足深井钻屑悬浮携带和抗高温老化要求。现场应用效果表明,该体系满足了陵深2井钻井施工要求,钻进过程中井壁稳定,井径规则,钻井周期短,很好保护了油气层,产生了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5.
重复压裂是提高低渗透砂砾岩油藏产能的有效技术。基于DY油田人工裂缝与生产诱导应力场的分析计算,确定油藏主应力场已经发生变化5~8MPa,具备重复压裂造就新裂缝的条件。根据正交设计分析,应用压裂生产动态模拟器分析了影响重复压裂效果的多种因素,认为生产井点的地层压力、剩余油饱和度、有效渗透率、压裂规模和裂缝导流能力是影响重复压裂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而确定了储层重复压裂最佳时机,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6.
鲁克沁二叠系(P3W)是吐哈油田2012年底发现的低孔、低渗深层稠油储层,勘探初期通过改造措施探索,证实了压裂措施对低品位储层经济动用的有效性。为进一步提升单井产量,形成深层稠油压裂技术系列,针对储层埋藏深、破裂压力高、温度高、原油粘度高、岩性复杂的特征,通过室内研究与现场实践相结合,开展了二次加砂、高砂比、大粒径、分层压裂、高温延迟交联压裂液、针对性加砂方式等技术的储层适应性研究与试验。现场应用49井次,施工成功率93.8%,增液有效率97.9%,平均单井日增液9.7m3,增油有效率73.5%,平均单井日增油6.6t,累计增油13609t,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7.
准噶尔盆地中拐-玛南地区上乌尔禾组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的砂砾岩,具有厚度大、横向变化快、岩石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低的特点。砂砾岩储层的关键控制因素为泥质含量,根据泥质含量对上乌尔禾组砂砾岩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含泥砂砾岩和富泥砂砾岩。利用单一的测井曲线难以有效识别研究区的泥质含量,根据常规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利用中子测井曲线和声波时差测井曲线的幅度差来拟合砂砾岩储层泥质含量曲线,再经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来预测砂砾岩优质储层的平面展布,实现了砂砾岩储层的定量化预测。经过钻井证实,这一方法预测结果符合率较高,油气显示良好,展示了本区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8.
准噶尔盆地玛湖致密砂砾岩油田是新疆油田提产的重点区域,为了满足该油田勘探开发的需求,提高钻井速度,缩短钻井周期,通过优化井身结构,优化井眼轨道设计,优选钻井液和个性化PDC钻头,采用韧性水泥浆、漂浮下套管固井技术、“螺杆钻具+PDC钻头”复合钻井技术及旋转导向钻井技术等一系列钻井提速技术,形成了玛湖油田砂砾岩致密油水平井钻井关键技术。2018年,该油田玛131 区块完钻8口砂砾岩致密油井水平井,平均完钻井深 4?921.75?m,平均水平段长度 1?576.00?m,平均钻井周期 46.50?d,平均机械钻速 11.19?m/h,其中MaHW1247井完钻井深达5 040.00 m,钻井周期只有42 d,创造了玛湖油田完钻井深5 000.00 m以上水平井钻井周期最短纪录。现场应用表明,玛湖油田砂砾岩致密油水平井钻井关键技术能够提高机械钻速,缩短钻井周期,为玛湖油田的高效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
砾岩体储层岩性复杂、非均质性强,且扇体多期叠置,沉积期次划分困难。以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Y920区块沙四上亚段砂砾岩体为研究对象,建立以岩心、FMI图像为基础,以测井信息小波变换技术为核心,以三维地震为约束的砂砾岩扇体沉积期次划分方法。基于岩心、FMI图像可直观识别沉积期次界面,进而标定常规测井资料;经测井信息小波变换后表现出周期性振荡特征的小波系数曲线可反映沉积界面响应特征,结合功率谱筛选尺度因子,可定量对单井沉积期次进行划分;通过井-震结合,实现全区域期次界面的等时对比,将Y920区块砂砾岩体划分为8个沉积期次。沉积期次的发育控制着沉积相及岩性的分布,与物性展布也密切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块地层自下而上(8至1沉积期次)表现出退积沉积初始阶段(扇根—扇中)沉积期次中上部物性较好,沉积中间阶段(扇中)整个沉积期次物性均较好,而沉积末期阶段(扇中—扇端)沉积期次中下部物性较好,进而统计单井各期次有效储层的厚度,分期次刻画有效储层平面展布特征,发现3,4,5沉积期次的西北部为Y920区块有利储层展布范围。研究结果为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油藏的精细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0.
为了探究砂砾岩储层物性差异的成因,以石臼坨凸起东北缘秦皇岛19-A构造和秦皇岛29-B构造沙河街组一段(沙一段)+沙河街组二段(沙二段)为例,通过岩心、铸体薄片、岩石物性、全岩分析、流体包裹体等资料,定量分析了砂砾岩储层的差异、控制因素以及孔隙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沉积作用控制了不同构造的岩性差异和原始物性差异,是其主要因素。秦皇岛29-A构造沙一段+沙二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中砂岩、粗砂岩夹薄层砾岩储层,粒度相对较细,砾岩比例小(约为2%),粒间以少量泥质为主,物性好,原生孔隙为主。秦皇岛29-B构造沙一段+沙二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含生物碎屑的砾岩与中砂岩、粗砂岩互层的储层,粒度较粗,砾岩比例高(约为57%),粒间以大量方解石、白云石等胶结物为主,物性差,次生孔隙发育。受控于沉积作用的差异,秦皇岛29-A构造沙一段+沙二段储层原始孔隙度为32.7%,秦皇岛29-B构造储层原始孔隙度为29.6%。②不同沉积作用影响下,砂砾岩储层经历了差异成岩演化。在长期碱性→酸性→短暂碱性的流体演化过程中,秦皇岛29-A构造经历了较强的压实作用(损失孔隙度为16.2%,孔隙度损失率为47.1%)和较弱的胶结作用(损失孔隙度为5.5%,孔隙度损失率为15.5%);秦皇岛29-B构造经历了较弱的压实作用(损失孔隙度为10.1%,孔隙度损失率为35.6%)和较强的胶结作用(损失孔隙度为14.9%,孔隙度损失率为53.2%)。2个构造均经历了相近的强烈溶解作用(秦皇岛29-A构造增加孔隙度为8.3%,增孔率为24.7%;秦皇岛29-B构造增加孔隙度为7.2%,增孔率为25.8%)。③孔隙定量演化揭示,不同构造的储层孔隙演化过程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