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2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通过盐度扫描实验确定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微乳液的相变行为与NaCl浓度的相关关系;通过微流控实验研究了WinsorⅠ型表面活性剂体系(简称WⅠ体系)的润湿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微流控实验剖析了油湿多孔介质中NaCl浓度对WⅠ体系相变行为及渗吸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油湿多孔介质中,WinsorⅠ型微乳液润湿性与WⅠ体系相近,与其他相相比,润湿性最强;润湿铺展与溶解渗吸残余油是WⅠ体系提高渗吸采收率的主要途径;在形成WinsorⅠ型微乳液的盐度条件下,NaCl浓度显著影响WⅠ体系的渗吸机制,NaCl浓度越高,渗吸过程越复杂,渗吸效率越高;同时NaCl浓度显著影响WⅠ体系溶解渗吸残余油的能力,NaCl浓度越高,WⅠ体系对渗吸残余油的溶解越强。图16参23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克拉玛依五3中区克下组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油田高含水,水驱动用程度低等特点,以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详细研究了层内,层间,平面及空间的剩余油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低渗透砂砾岩油藏油水相对渗透率关系复杂多样,总体表现出较差的岩石和流体相互作用;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和井网系统的控制,在空间上主要存在4种类型的剩余油分布,对于指导该区块挖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由于离岸远,海洋环境恶劣,费用高等因素,常规的压力测试技术在超深水油田进行油藏监测中受到了很大限制,因此安装井下PDG装置成为首选。但如何快速有效地处理如此海量的数据,并满足试井及生产分析的需要,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S超深水油田为例,利用多级小波变换算法对PDG数据进行滤波,大幅减少了数据体的大小,同时保留其重要特性,从而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实现"免费试井"的目的,对油藏参数持续地实时监测。PDG监测技术对于深水及超深水油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低渗透储层应力敏感系数统一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渗透储层应力敏感性的研究虽已引起中外学者的关注,但目前仍未形成统一认识。为了更准确地描述低渗透储层的应力敏感性,通过保持围压不变、改变流体压力的实验方法,研究了低渗透储层渗透率随有效应力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按照岩石压缩系数的定义方法,提出了渗透率应力敏感系数的概念,在综合考虑孔隙结构、有效压力及滞后效应等参数的基础上,结合分形理论,建立了应力敏感系数的统一模型。结果表明,渗透率随有效压力的增加呈阶梯状减小,且与孔隙结构及有效应力加压方式有关;渗透率应力敏感系数可以定量表征储层渗透率随有效应力变化的敏感程度,其值越大说明储层敏感性越强;所建模型考虑了岩石内部孔隙结构、外部有效应力变化及滞后效应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可以全面表征储层的应力敏感性,并预测不同孔隙结构岩石的渗透率随有效应力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为了综合反映启动压力和应力敏感对低渗透油藏开发规律的影响,首先,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低渗透岩芯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效应,并建立启动压力梯度和动态渗透率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渗流力学理论,建立同时考虑启动压力和应力敏感效应的低渗透油藏油水两相渗流数学模型,据此研制低渗透油藏水驱数值模拟软件;然后,利用该软件研究不同特征对渗流场、开发规律的影响以及启动压力和应力敏感对开发效果的影响;最后,研究超前注水、增大注采比、增大注采速度对采收率的影响规律,并优化最佳注入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是低渗透油藏采收率较低的直接原因,应力敏感通过强化启动压力梯度的方式间接影响采收率;超前注水、增大注采比和增大注采速度均可以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提高幅度为:超前注水>增大注采比>增大注采速度;最佳超前注水时间为100 d,最佳注采比为1.1∶1,最佳注入速度为0.00015~0.00025 PV/d。  相似文献   
6.
基于数字岩心的孔隙尺度砂砾岩水敏微观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莫北油田是典型的砂砾岩油田,矿场实践表明油藏存在严重的水敏伤害问题。为防止水敏伤害后储层物性变差,针对该地区砂砾岩水敏损伤机理展开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CT扫描实验进行三维矿物分布重构研究水敏损伤机理的方法。通过对比QEMSCAN确定的矿物分布图和Micro-CT扫描岩心切片的灰度图,建立CT扫描灰度值与不同矿物组分的对应关系。然后对CT扫描的整块岩心矿物组分进行识别,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的矿物含量对识别结果进行验证。通过对比水敏前后重构的三维数字岩心,对水敏损伤机理进行了分析,利用重构的数字岩心并基于侵入-逾渗理论模拟了两相渗流过程,获得了伤害前后相渗曲线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造成水敏损伤的主要原因是非晶体矿物(黏土)的膨胀、分散和运移,在这一过程中大孔喉被分割成小孔喉,且喉道的损伤程度大于孔隙的损伤程度,进而导致了渗透率的下降。通过相渗曲线分析可知,发生水敏后,不仅绝对渗透率降低,相对渗透率亦降低,水敏对于油水两相的总有效渗透率的伤害是绝对渗透率伤害的1.6~2.0倍。  相似文献   
7.
利用岩心、测井资料开展流动单元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选择渗流系数、存储系数和夹层密度等参数将克拉玛依油田三3区克下组分为Ⅰ,Ⅱ,Ⅲ和Ⅳ类流动单元,并详细描述了各类流动单元的孔隙结构特征、分布规律及渗流能力特征。按流动单元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分析了各类流动单元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流动单元具有不同的渗流特征,从Ⅰ到Ⅳ类流动单元,毛细管压力曲线阀压不断增加,进汞曲线平缓段不断变短,最小润湿相饱和度大幅上升,残余油时水相相对渗透率不断下降,渗流能力不断下降;剩余油分布与储层流动单元类型密切相关,Ⅰ类流动单元水淹严重,Ⅱ和Ⅲ类流动单元是剩余油分布的相对富集区,Ⅳ类流动单元水淹较弱,但剩余油储量低。  相似文献   
8.
低渗透储层应力敏感性及其对石油开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更深入研究低渗透储层的应力敏感性,以变径毛管束模型为基础,从理论上证明低渗透储层的强应力敏感性;并通过保持围压不变、改变流体压力的试验方法研究有效应力、孔隙结构及应力加载方式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技术详细研究不同储层条件下的应力敏感性对油田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应力变化对孔隙度的影响较弱,而对渗透率的影响较大,低渗透储层渗透率应力敏感性更强;储层应力敏感性与孔隙结构、有效应力及其加载方式密切相关;渗透率越小、有效应力越大、应力加载速度越快,则储层的应力敏感性越大,且随着有效应力的减小,渗透率存在永久伤害,难以恢复至初始值;生产井的生产压差与应力敏感系数呈指数关系,储层非均质性越强、渗透率越小,应力敏感性越大,对油田生产的影响越大,而油藏韵律性对储层应力敏感影响较小。该研究结果对于合理开发低渗透油藏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井楼油田稠油油藏氮气泡沫调剖室内实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给蒸汽—氮气泡沫调剖技术在井楼油田稠油油藏现场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室内物理实验模拟方法,对现 场提供的泡沫剂进行了静态和动态评价,测量不同质量分数和气液比下的发泡剂和氮气的阻力因子,优化出适合现场使用的最 佳起泡剂质量分数为0.4%~0.5%,最佳气液比1 ∶1,筛选出适合伴蒸汽注入的泡沫体系。使用并联填砂管分别模拟渗透率级差 5 和10 的非均质储层,开展了氮气泡沫连续注入和周期段塞注入实验,优选出最佳氮气泡沫段塞注入参数0.05 PV。为正确进 行工艺设计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礁滩型碳酸盐岩油藏因储层发育受沉积环境及后期改造等多种因素制约,在开发过程中面临多种挑战。以Sapinhoa大型礁滩型碳酸盐岩油藏为例,分析该类油藏的储层主要特征及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礁滩型优质储层的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需进一步研究;礁滩型储层的内部非均质性极强;流体性质分布复杂,其识别与预测难度大等问题。为此,提出相关的开发技术策略,包括巨厚膏盐层地震模型修正技术;建立沉积模型,利用井震联合对礁滩层序进行精细划分与对比;多角度确定储层和流体性质分布规律;精细三维模型刻画礁滩油气藏;多种措施并施,在控制费用的情况下不断提高单井产量等策略,为该类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