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1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40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104篇
化学工业   19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345篇
矿业工程   35篇
能源动力   11篇
轻工业   40篇
水利工程   62篇
石油天然气   81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38篇
冶金工业   37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5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和谐社会是需要道德引领的社会,"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要求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弘扬井冈山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2.
综述了山地土壤坡向性分异的研究概况,包括土壤生物积累和盐基淋溶的坡向差异,以及坡向对土壤垂直带谱结构的影响。已有研究大多集中在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的坡向分异,可将其归纳为山地迎风坡与背风坡和阴、阳坡分异两种主要情况。同时,针对目前有关山地土壤坡向性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从山体不同坡向的对应高度出发,运用现代地理研究方法,研究山地土壤多种属性的坡向性分异及其生产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43.
本文分析了秦巴山脉水资源保护及利用现状,并针对其面临的问题及压力,提出了秦巴山脉水资源保护及利用战略的总体发展思路、目标及任务,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对策:1加快法律建设,完善配套政策;2强化依法治水,严格"红线"管控;3改革流域内管理机制;4完善生态补偿体系;5加强水质监测预警建设;6建立区域内重大水污染事件应急机制;7依托资源优势,创新水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4.
秦巴山脉地区自然生态与历史人文资源丰厚,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与地质公园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本文基于对秦巴山脉地区资源价值与保护利用现实存在问题的剖析,借鉴其他国家建设国家公园的相关经验,围绕提升秦巴山脉国际影响力、解决资源保护与社会扶贫矛盾的战略目标,探讨秦巴山脉建设国家中央公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在秦巴山脉地区建设国家中央公园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45.
秦巴山脉横跨南北地理空间,是我国的中央水库和国家绿肺。由于地形条件的约束,秦巴山脉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洼地和贫困多发地区,内部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诉求的冲突巨大。课题首先剖析了秦巴山脉地区面临着生态保护与城乡发展的布局冲突、绿色发展与城乡空间的建设脱节两方面的问题,进而提出"生态先导,绿色为本"的发展战略。在"生态先导"战略上,划定秦巴山脉地区的生态安全格局,从人口、产业和城乡空间分布方面实现"生态先导"的人居环境空间整合。在"绿色为本"的战略上,总结城乡布局模式、构建交通支撑系统和特色风貌体系,构建"绿色为本"的城乡人居环境模式。最终实现秦巴山脉城乡人居环境的绿色发展,为我国城乡人居环境营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6.
罗晖 《规划师》2007,23(3):41-44
峨眉山当前面临的游客量剧增、原住民生存与遗产地保护之间的矛盾、环境保护等问题.峨眉山规划坚持了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原则,采取了全面保存遗产地的原始面貌、限制外来因素对遗产地产生的危害、拆迁已影响遗产地风貌的人为设计、延续遗产地的历史文脉等措施.  相似文献   
47.
广东省广大内陆地区相对于珠江三角洲而言土地较为宽松,劳动力丰富,不论电网或其它原有的基础都较薄弱,源于此,正是我省可持续发展寄予厚望之地,通过分析清远电网的现状和近期发展注意的问题,以确保其它产业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48.
高洁  贾玲利 《南方建筑》2018,(1):98-103
四川地区在其独特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等影响下,产生了具有古朴自然、古雅清旷等气质特点的川派园林风格。通过对四川地区重要传统园林中叠山置石作品的调研,分析其叠山置石艺术手法,进而从叠山置石技法、山石审美艺术及山石造景特征等方面探讨四川传统园林山石艺术的精华。  相似文献   
49.
萧乐 《室内设计》2018,(3):69-72
古往今来,气候特征对人类历史上 各种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 用。虽然现代文明已经发展到可以抵御部分 气候带来的灾害,但是在目前所倡导的城市双 修、节能减排、绿色宜居,建设低碳生态城市 大背景下,通过城市的空间形态充分利用自然 气候带来的益处,减少不良气候带来的危害, 从而达到生态宜居,成为了城市建设的最终目 的。山地城市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敏感、 气候多变,在山地气候研究中又以河谷气候变 化最为复杂,河谷城市形态受气候及其它因素 影响与平原城市相比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 本文选取具有典型河谷特征地形的奉节县为 例,研究通过城市形态利用较为复杂的局地 气候,最终达到建设生态城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0.
张瑶  刘庭风  易敏 《风景园林》2021,28(7):121-126
贺兰山离宫作为西夏建造的宫苑,是重要的皇家活动场所,代表了当时最高技艺水平和审美价值,保留了西夏园林的历史信息。为发掘曾被尘封、尚未被认识的西夏园林与文化,在考古调查报告的基础上,综合地方志、诗词等文献,基于空间格局的视角,对比分析计算机山川模拟与实景,探究贺兰山离宫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11处西夏离宫遗址可分为4组,均呈现以山为苑的功能格局、因谷成景的风景格局。贺兰山离宫作为猎苑核心,在西夏备战务实的军事思想下,呈现“交通要道-山下防御关口-山上宫殿-深山密林猎场”的成组分布的功能格局;核心离宫位于谷心,由山岭围合,依山就势建设,山路串联沿线之自然和人工景观,在高山崇拜的审美思想和堪舆思想的指导下,呈现山岭环抱的风景格局。对明晰西夏时期皇家宫苑形象,补充10—13世纪中国的宫苑建设案例与思想具有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