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3篇
  免费   257篇
  国内免费   255篇
电工技术   23篇
综合类   322篇
化学工业   114篇
金属工艺   64篇
机械仪表   22篇
建筑科学   1366篇
矿业工程   267篇
能源动力   27篇
轻工业   16篇
水利工程   387篇
石油天然气   50篇
武器工业   7篇
无线电   3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3篇
冶金工业   140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白海斌 《山西建筑》2012,38(18):179-181
通过介绍碳纤维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阐述了碳纤维在桥梁修复加固工程的原理及施工中应注意的要点,最后说明了将碳纤维技术应用于桥梁加固修复有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以促进桥梁加固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2.
根据灌阳县新街乡土地整治项目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土地平整思路、设计原则及要点,总结经验,指出土地平整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软土地基上进行高速公路扩建项目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必须对新老地基土体的工程特性进行全面的评价。传统室内试验方法会对土体产生扰动,而且时间长、成本大。孔压静力触探(CPTU)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原位测试方法,可以测试锥尖阻力、侧壁摩阻力与孔隙水压力等参数,而且具有多功能、连续性、高精度等优点,在国外得到广泛的应用。采用多功能CPTU技术对京沪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新老地基土体进行原位测试,基于承载力理论与孔穴扩张理论分别解译了新老地基土体的应力历史、变形与固结特性参数。研究发现:该方法可以更准确地确定软土层的分布、厚度和深度,可为进一步分析新老路基差异沉降的计算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指导路基拼接相互作用与地基处理的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94.
阐述了三网融合的起源和意义,介绍了三网融合的路径,分析了三网融合给广播电视网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95.
《Soils and Foundations》2014,54(4):648-656
By using the piezocone penetration test (PCPT or CPTu), one can develop not only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oil stratification, but also an understanding of soil behavior parameters related to soil compressibility, as well as soil strength. This paper describes a case study that utilizes incomplete piezocone dissipation test to estimate status of consolidation of a soil deposit. Incomplete pore pressure dissipation record of PCPT is extrapolated on an inverse time scale (1/t method) to estimate the “in situ” pore pressure and “residual excess” pore pressure. No case study has been reported in open literature where this methodology has been utilized to estimate the status of consolidation of the soil deposit. In this paper, the 1/t method was verified using dissipation data from rigorous calibration chamber tests and field test data.  相似文献   
96.
介绍了桂林市斧子口水利枢纽的工程概况及坝址的工程地质情况,根据大坝基础地质条件,提出了斧子口水利枢纽大坝基础处理的目的和要求,论述了大坝基础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97.
石鸣 《山西建筑》2014,(15):178-179
为减少道路桥梁事故的发生,分析了道路桥梁常见的病害类型,针对各种病害情况进行了原因分析,重点研究了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技术,以期为道路桥梁的加固技术和防治病害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The interfacial bonding between layers in ultrasonically consolidated structures is poor for some material combinations, resulting in relatively low bond strength. This makes resultant parts unsuitable for structural applications. This work discusses a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post process heat treatment of ultrasonically consolidated commercially pure titanium and aluminum alloy 3003 dual-material systems. The lap shear strengths of as-consolidated specimens as well as heat treated ones were tes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the strengths of post processed specimens over the as-consolidated ones. The improvement is as a result of stress relieving of the strain hardened interface between the two materials and some interactions of the base materials across the interfacial boundarie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leading to stronger bonds. The study highlights the role of post process heat treatments for improv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ultrasonically consolidated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99.
根据红砂岩碎(块)石具有吸水崩解特性和不均匀性,对强夯加固处理红砂岩碎(块)石填土地基的检验方法进行了探讨。采用室内试验、浅层平板载荷试验、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并与波速试验相互验证。经对比分析得出:若强夯前对红砂岩碎(块)石填土进行相关处理,降雨对夯后填土的影响深度较浅,其硬壳层既是良好持力层又是隔水层,它使地基内红砂岩的残余水活性无法发挥,从而使夯后地基沉降减少。采用上述综合方法检验的小区经过两年的运营,一切正常。说明上述综合检验方法是可行的,真实的反映了强夯施工质量,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0.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德国农村实施了土地整理、农村住区空间环境和既有建筑更新改造等一系列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实践。它对改良农业结构,对原有农村采矿土地的修复和生态重建,对保障基础设簏和公共事业用地,以及对加强整体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作用。这对我国当今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规划具有重要启示:应进一步注重农村住区土地使用的合理配置,注重农村住区的整体景观品质与生态环境质量相结合,注重农村住区物质空间环境整体结构的完菩与提升,注重既有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环境的再利用和功能提升,并注重农村住区既有建筑更新改造的适用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